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3年, 第2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3-07-2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论与研究
    品种与技术
    稻文化
    广告·书评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论与研究
    氮肥对稻米淀粉结构及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王岩, 王旺, 蔡嘉鑫, 曾鑫, 倪新华, 田洁, 唐闯, 景秀, 周苗, 王晶, 徐昊, 胡雅杰, 邢志鹏, 郭保卫, 许轲, 张洪程
    2023, 29(4): 1-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4.001
    摘要 ( )   HTML ( )   PDF(907KB) ( )  

    淀粉作为稻米胚乳的主要组成部分,与稻米品质特别是蒸煮食味品质密切相关。合理施用氮肥可以优化稻米淀粉结构及理化特性,提高稻米品质和口感。本文梳理了前人在氮肥施用量及氮肥运筹比例对稻米淀粉结构、颗粒形态、颗粒大小、结晶度、有序度、热力学特性及糊化特性等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成果,以期从淀粉特性角度对水稻产量质量的氮肥调控提供理论基础。

    浅析我国粳稻育种现状及发展思路
    刘伟, 李胜男, 宋梦秋, 阮双, 何水华, 薛文侠, 李洪彬, 张真雨
    2023, 29(4): 9-1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4.002
    摘要 ( )   HTML ( )   PDF(591KB) ( )  

    粳稻是我国最主要的口粮之一,全国常年种植面积约900万hm2,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柱。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的源头。近些年来,我国的粳稻生产在促进粮食增产增收、丰富口粮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目前育种水平仍然相对滞后,主要还处于2.0向3.0过渡阶段,育种周期长、效率低;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不够,遗传基础相对狭窄;原创性技术受制于人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本文基于对当前粳稻育种多方面的思考,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下育种思路:深度发掘原创性功能基因、突破关键核心育种技术、创制优异新种质资源、研发重大特异性新品种,以期对今后的粳稻育种工作带来有益的启发,助力粳稻产业振兴,端稳中国饭碗。

    稻田除草剂应用现状与抗除草剂水稻育种研究进展
    胡江博, 任正鹏, 丁翔, 王朝全, 冯阳, 王笑见, 张翔, 胥南飞
    2023, 29(4): 13-1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4.003
    摘要 ( )   HTML ( )   PDF(861KB) ( )  

    在水稻生产中,杂草是影响稻谷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除草剂是目前最有效的除草手段。近年来,市场供应的稻田除草剂商品种类庞杂,常用除草剂使用量逐年增加,单一除草剂长期大量使用带来的杂草抗药性问题和除草剂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农田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难以有效解决。创制抗除草剂水稻品种是解决稻田杂草危害重、防控难的一种较好选择。本文从稻田杂草及其发生规律入手,介绍了水稻直播和移栽种植模式下杂草的治理措施、稻田常用除草剂应用现状及挑战,重点研究了最新的抗除草剂水稻新品种育种进展和应用情况,展望了生物育种技术在抗除草剂水稻创制中的发展前景,旨在为提高稻田杂草防控水平,促进抗除草剂水稻育种研究和扩展生物育种技术应用范围提供参考。

    缓控释氮肥施用技术在水稻上应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王云翔, 咸云宇, 赵灿, 王维领, 霍中洋
    2023, 29(4): 20-2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4.004
    摘要 ( )   HTML ( )   PDF(878KB) ( )  

    缓控释氮肥作为一种新型肥料,兼顾增产和环境友好两大特点,在提高水稻产量与氮素利用率以及缓解环境污染方面展现出了显著优势。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总结了缓控释氮肥的概念、分类、不同缓控释氮肥作用机理,及缓控释氮肥在水稻生产上形成的不同施肥技术的特征及其效果,如缓控释氮肥一次性施肥、与速效尿素混合一次性基施、不同的缓控释氮肥相互混合一次施用,以及与速效尿素分次施用的施肥技术。介绍了缓控释氮肥不同施用技术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及施用缓控释氮肥对土壤和大气环境的影响。明确缓释氮肥在水稻生产应用中的优势,进一步指出缓控释氮肥在水稻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关建议,为推动缓控释氮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广泛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稻田养蛙发展现状与思考
    马学虎, 黄璜, 陈灿, 王忍, 张印, 伍世豪
    2023, 29(4): 27-3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4.005
    摘要 ( )   HTML ( )   PDF(699KB) ( )  

    稻田养蛙是我国目前重要的生态种养模式,稳粮增效、减肥减药作用明显。本文以国内代表性研究和典型生产为基础,系统综述了稻田养蛙的发展现状和技术要点,分析了稻蛙模式的综合效益,指明了目前稻田养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之策,并分析了稻田养蛙发展趋势。

    浅析稻谷比价偏低对我国水稻产业的影响
    郑红明, 郑品卉
    2023, 29(4): 32-3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4.006
    摘要 ( )   HTML ( )   PDF(705KB) ( )  

    近年来,受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反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气候灾害频发等各种因素影响,国内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剧烈,涨幅较大。但国内稻米市场总体走势平稳,涨幅不大,成为我国粮食安全名副其实的“压舱石”。由于稻谷价格滞涨,稻谷比价逐渐在三大谷物中垫底,种植效益在三大谷物中也处于偏低水平,导致农户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下降,“水改旱”现象逐渐增多,预计短期这种现象难以改变。由于稻谷比价较低,替代需求持续增加,加上国内外大米价差也大幅缩小,后期我国大米进口有望减少,国内稻谷库存去化加快,预计后期国内稻米市场供需宽松的局面将发生改观。因此,需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措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高γ-氨基丁酸水稻及其米制食品开发应用研究进展
    李逸翔, 周新桥, 陈达刚, 郭洁, 陈可, 张容郡, 饶刚顺, 刘传光, 陈友订
    2023, 29(4): 38-4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4.007
    摘要 ( )   HTML ( )   PDF(888KB) ( )  

    γ-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动植物中普遍存在的四碳非蛋白质氨基酸。在哺乳动物中GABA是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介导40 %以上的抑制性神经传导,而在植物中GABA主要参与胁迫响应、调节碳氧平衡和传递信号等多种重要生命活动。富含GABA的稻米对人体具有调节血压、提高肝肾能力和改善睡眠质量等作用。本文综述了水稻品种间GABA含量差异、GABA代谢通路、GABA的保健功能、富集GABA的方法和国内外高GABA稻米的开发应用现状,并展望了高GABA水稻应用前景,以期为高GABA水稻育种及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湖北省水稻生产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薛莲, 段圣省, 郑兴飞, 殷得所, 董华林, 胡建林, 王红波, 查中萍, 郭英, 曹鹏, 徐得泽
    2023, 29(4): 45-4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4.008
    摘要 ( )   HTML ( )   PDF(416KB) ( )  

    水稻是湖北省第一大粮食作物,持续推进水稻生产水平再上新台阶,对提高湖北省粮食供给能力、扛稳粮食生产责任和筑牢粮食安全防线意义重大。本文简要阐述了湖北省水稻生产现状,系统分析了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靶向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湖北省水稻生产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宁夏优质稻育种历程、问题及展望
    王昕, 刘炜, 马洪文, 贺奇, 冯伟东, 张益民, 李虹, 殷延勃
    2023, 29(4): 48-5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4.009
    摘要 ( )   HTML ( )   PDF(615KB) ( )  

    宁夏引黄灌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水稻优质育种和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推动了宁夏农业的发展。本文在回顾宁夏水稻育种历程的基础上,指出宁夏水稻育种和品种推广存在的问题,如优质特色特性不突出、适应生产方式不高等,提出了加强选育高品质、抗旱节水、抗病抗逆以及适宜机械化直播生产品种的建议,以提高宁夏水稻品种创新能力,支撑宁夏大米品牌建设和优质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

    水稻萌发耐淹性鉴定评价方法研究及种质资源筛选
    孙志广, 刘艳, 李景芳, 周振玲, 邢运高, 徐波, 周群, 王德荣, 卢百关, 方兆伟, 王宝祥, 徐大勇
    2023, 29(4): 53-5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4.0010
    摘要 ( )   HTML ( )   PDF(699KB) ( )  

    低氧胁迫下出苗率下降是限制直播稻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之一。建立准确、高效的水稻萌发耐淹性鉴定方法,并筛选强萌发耐淹性的水稻种质对直播稻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0份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不同淹水深度(3 cm、6 cm、9 cm、12 cm、15 cm和18 cm)、不同处理温度(20 ℃、25 ℃和30 ℃)和不同淹水天数(3 d、5 d、7 d、9 d、11 d、13 d和15 d)进行萌发耐淹性鉴定,以胚芽鞘长度为指标进行萌发耐淹性评价,旨在明确水稻萌发耐淹性的评价方法。结果表明,水稻种质在淹水临界深度上存在籼粳间差异,粳稻的淹水临界深度为6 cm,而籼稻的淹水临界深度为9 cm;在温度梯度处理中,30 ℃时种质间的胚芽鞘长四分位差最大,因此认为30 ℃是水稻种质萌发耐淹性鉴定的最适温度;调查时期梯度试验表明,淹水11 d时参试种质的胚芽鞘长四分位差最大,因此认为淹水11 d是水稻萌发耐淹性调查的最适时期。本研究建立了一种以纯水隔绝空气,在温度30 ℃、淹水深度9 cm以上、第11 d调查胚芽鞘长度进行水稻萌发耐淹性鉴定的简便方法,为水稻种质资源的大规模鉴定提供了方法基础。依据上述确立的鉴定方法,对140份来自不同地区的水稻种质进行萌发耐淹性评价,筛选获得6份强萌发耐淹性种质(胚芽鞘长≥55 mm),为水稻萌发耐淹性遗传机制解析和育种利用提供材料基础。

    秸秆还田与深施氮肥对水稻叶片生理特征、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王兴为, 王志成
    2023, 29(4): 59-6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4.011
    摘要 ( )   HTML ( )   PDF(919KB) ( )  

    以常规粳稻徐稻10号和新丰7号为材料,设置“深施氮肥+秸秆还田”(DS)、“土壤表层施氮+秸秆还田”(OS)、“深施氮肥+秸秆不还田”(DU)和“土壤表层施氮+秸秆还田”(OU)4个处理,以“不施氮肥+秸秆不还田”作为对照(CK),探索秸秆还田和深施氮肥对水稻剑叶生理特征、籽粒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 DS、OS、DU、OU处理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抽穗期剑叶的净光合速率(Pn)和PSII有效量子效率(Eq),同时提高了水稻干物质累积量和氮素累积量,其中均以DS处理效果最佳;与OU处理相比,抽穗期DS处理的剑叶氮代谢相关酶活性(GS、GOGAT、NR、GDH)显著增加;徐稻10号和新丰7号的籽粒产量DS处理比OU处理分别显著提高46.78%和45.65%。此外,DS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吸收效率以及氮收获指数在施氮处理中亦最高。以上结果表明,深施氮肥结合秸秆还田是提高河南地区水稻产量、氮肥利用效率的可行措施。

    水稻秸秆秋季水耙浆还田对土壤及水稻性状的影响
    赫兵, 李超, 严永峰, 刘月月, 赫靖淇, 于天华, 王帅, 陈殿元, 严光彬
    2023, 29(4): 66-7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4.012
    摘要 ( )   HTML ( )   PDF(693KB) ( )  

    以吉宏9和吉农大853为供试品种,研究了不同还田方式对水稻秸秆腐解情况、土壤性状、杂草发生情况及水稻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秸秆秋季水耙浆还田处理的CH4排放总量约为秸秆春季还田处理的1/2,秸秆失重率相比春季还田处理提高7.1%,秸秆断裂拉力为春季还田处理的83.8%。连续2年秸秆秋季水耙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6.1 g/kg,有效磷含量也有显著提升,相比秸秆春季还田处理,地力培肥效果更加明显。相比秸秆不还田处理,秸秆秋季还田处理插秧后大田的禾本科杂草株数明显减少,水稻产量提高4.9%。

    改性稻秸生物质炭对水田土壤及水稻植株Cd2+的钝化效应
    魏亮亮, 刘妁丹, 李敏, 王莹, 李颜朵, 赵泓博, 王楠
    2023, 29(4): 72-7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4.013
    摘要 ( )   HTML ( )   PDF(1191KB) ( )  

    采用亚克力管套作法,以稻秸生物质炭(BC)为原料,通过KMnO4浸渍(BC-Mn)、NaOH碱化(BC-Na)、羟基磷灰石浸渍(BC-H)和FeC13浸渍(BC-Fe)4种改性手段制备相应的生物质炭,设置0、0.3和0.6 kg/m2的投加量,以揭示改性稻秸生物质炭对水田土壤及水稻植株Cd2+的钝化效应。结果表明:1)在未施加生物质炭的情况下,水田土壤有效态镉含量会随水稻生育期延长而不断累积,当各类生物质炭投加量为0.3和0.6 kg/m2时,与秧苗期相比,水稻成熟期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均有所降低,投加量为0.3 kg/m2时,BC-Mn处理下的土壤有效态镉含量降幅最大,而在投加量为0.6 kg/m2时,改性稻秸生物质炭对土壤有效态镉含量的钝化效应均不如生物质炭原样;2)在投加各类生物质炭后,与秧苗期相比,在水稻成熟期,水田土壤全镉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效果最显著的为BC-Na处理,土壤全镉含量会随BC-Na投加量的增加而降幅增大;与秧苗期相比,各类生物质炭的投加均有利于水稻成熟期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其中,BC处理对于土壤有机质的提升作用显著高于改性处理的生物质炭;3)水稻植株各部位富集Cd2+的能力依次为茎>叶>籽粒。水田土壤中投加BC-Na与BC-Fe可有效降低水稻籽粒中Cd2+的含量,且二者的效果优于BC,尤其是BC-Fe处理。

    小粒野生稻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和促生功能分析
    杨立凡, 田青霖, 龚禹瑞, 李臻园, 李庆懋, 李沁妍, 黄立钰, 胡凤益, 秦世雯
    2023, 29(4): 78-8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4.014
    摘要 ( )   HTML ( )   PDF(877KB) ( )  

    小粒野生稻(Oryza minuta)是具有良好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抗性的野生稻资源,挖掘小粒野生稻促生相关内生细菌可为其微生态研究和菌肥开发提供参考信息。本研究对小粒野生稻的根、茎和叶进行内生细菌分离,共获得85个菌株。通过促生功能分析发现,43株内生细菌具有溶磷能力,19株具有固氮作用,29株产铁载体,13株产吲哚乙酸。分离自根部的OMR2-3菌株和叶部的OML3-4菌株具有较高吲哚乙酸分泌能力,分别为17.22 mg/L和16.59 mg/L。形态学和分子鉴定显示,OMR2-3菌株和OML3-4菌株分别为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和路德维希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通过温室促生效果测定发现,2个菌株对多年生稻粳型品种PR23和籼型品种云大107具有显著促生效果,可以不同程度促进多年生稻幼苗的株高、根长、鲜质量、叶绿素和氮素含量。以上结果说明,小粒野生稻蕴含丰富的促生相关内生细菌资源,从中筛选到的内生阴沟肠杆菌OMR2-3菌株和路德维希肠杆菌OML3-4菌株具有开发成为多年生稻生物微生物菌肥的潜力,有助于多年生稻绿色轻简化的生产模式。

    品种与技术
    云南省1983—2021年审定水稻品种基本特性分析
    董维, 张建平, 邓伟, 徐雨然, 奎丽梅, 涂建, 张建华, 安华, 王睿, 谷安宇, 张锦文, 吕莹, 杨丽萍, 管俊娇, 陈忆昆, 李小林
    2023, 29(4): 84-8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4.015
    摘要 ( )   HTML ( )   PDF(671KB) ( )  

    水稻是云南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已审定水稻品种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为云南未来的水稻新品种选育工作提供参考。本研究对云南省1983—2021年审定的559个水稻品种的亲本、产量、米质和抗病性等主要性状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审定的品种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杂交稻与常规稻的亲本多样性基本相当,亲本多样性并未随着审定品种数量上升而增加;杂交稻(非旱稻)和常规稻(非旱稻)单产呈小幅上下波动态势,旱稻单产呈增长趋势;近12年(2010—2021年)品种优质率为35.71%,优质1级品种数量极少,垩白度是影响米质提升最主要的因素;总体上,稻瘟病抗性有所降低,白叶枯抗性优于稻瘟病,近4年数据,抗纹枯病性好,感及高感纹枯病品种占比在15.00%以下,感及高感稻曲病品种占比在17.00%~52.00%间波动。

    隆平高科水稻绿色通道2016—2021年审定品种分析
    吴涛, 邓宏中, 赵迎曦, 杨琛, 郭昱, 赵有权, 谢志梅, 张立阳, 杨远柱
    2023, 29(4): 90-9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4.016
    摘要 ( )   HTML ( )   PDF(497KB) ( )  

    综合分析了隆平高科自水稻绿色通道品种试验以来审定品种的数量变化、品种类型、主要亲本、产量、抗性以及米质等基本情况。结果表明,隆平高科水稻绿色通道品种审定数量位居同期企业之首;审定杂交稻占比远大于常规稻,其中以两系杂交稻品种为主;审定品种亲本持续更新;审定品种的平均产量相对稳定,抗性和品质显著提升,绿色优质品种快速增加。高产、绿色、优质新品种的审定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产意义重大。

    不同糯稻品种酿造房县黄酒的差异性分析
    常堃, 李文品, 李慧, 陈祥, 陈丽潇, 李靓靓, 李评, 肖能武, 昝荣政, 杨荣彬
    2023, 29(4): 95-9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4.017
    摘要 ( )   HTML ( )   PDF(396KB) ( )  

    糯稻是房县黄酒的主要生产原料。为探究不同品种糯稻的酿酒特性,采用房县黄酒酿造工艺,以12个品种优质糯稻米为原料进行酿酒实验,并对成酒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城珍珠糯、五常江米和红糯优1号为高糖化效率、高出酒率酿酒用米;吉粳325、红糯优1号、珍珠糯和应城红糯的产值较高,均超过2.0万元/667 m2;吉粳325和红糯优1号所酿黄酒品质属于优级黄酒,较为适合酿造房县黄酒。结果为酿造房县黄酒适宜品种的筛选提供了参考。

    稻田小龙虾轮捕轮放寄养技术浅析
    邵泽毅, 谭旭生, 伍斌, 管恩相
    2023, 29(4): 98-10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4.018
    摘要 ( )   HTML ( )   PDF(432KB) ( )  

    总结了稻田小龙虾轮捕轮放寄养技术及高档优质稻栽培管理技术,分析了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下稻谷及小龙虾的产量、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果表明,采用稻田小龙虾轮捕轮放寄养技术,既能养殖出优质的小龙虾,又能种植出生态的虾稻米,为湖南省稻虾养殖产业稳步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撑。

    “早稻-加工型辣椒”水旱轮作栽培技术
    曹春信, 黄洪明, 汪暖, 刘玉兵, 赵永良, 刘新华
    2023, 29(4): 101-10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4.019
    摘要 ( )   HTML ( )   PDF(364KB) ( )  

    为推动浙中地区早稻和辣椒产业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益,集成了“早稻-加工型辣椒”水旱轮作栽培模式。该模式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提高了稻田周年效益,总产值可达7 945.2元/667 m2,促进了早稻和辣椒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时通过水旱轮作,有效减轻了病虫害发生,有利于二季作物高产高效,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介绍了早稻和加工型辣椒的栽培技术。

    优质中粳糯稻新品种金粳糯6288的选育与利用
    朱俊凯, 朱艳港, 曹金霞, 杨德祯, 朱莹, 王宝和, 张艳琼, 杨建春, 赵军, 刘晓斌
    2023, 29(4): 104-10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4.020
    摘要 ( )   HTML ( )   PDF(279KB) ( )  

    金粳糯6288是以扬粳糯1号辐射诱变株系为母本、淮稻5号辐射诱变株系为父本进行杂交,经多代系谱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中粳糯稻新品种。该品种在安徽省水稻新品种审定试验和示范种植中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早熟等优点,2020年通过安徽省审定,适宜在安徽省一季中粳稻区推广种植,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华浙优261在广西不同海拔作早中晚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黄日伟, 廖春良, 梁月宽, 杨绍意, 尚子帅, 姚云峰
    2023, 29(4): 106-10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4.021
    摘要 ( )   HTML ( )   PDF(290KB) ( )  

    华浙优261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高产优质杂交籼稻新品种,米质优、综合抗性强、适应性广。根据华浙优261近2年在广西不同海拔区域作早中晚稻的种植表现,总结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稻文化
    论壮族稻作文化的生境、表征与传承
    韦亮节
    2023, 29(4): 108-11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4.022
    摘要 ( )   HTML ( )   PDF(784KB) ( )  

    壮族稻作文化是中华民族稻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背景是“赞米亚”独特的自然与历史文化生境。壮族稻作有诸多文化表征,包括解析稻谷来源的神话叙事,展演水稻生产的各种民俗,总结稻作经验的壮语农谚以及以稻米为原材料的特色食品。壮族稻作文化既需要在横向上与非遗项目、网络、文娱活动等相结合,又需要在纵向上挖掘与新时代相契合的诸多内涵,使其更好传承。

    广告·书评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农业创业理论与实践指导
    陈步青
    2023, 29(4): 113-114. 
    摘要 ( )   HTML ( )   PDF(278KB) ( )  
    乡村农业旅游市场营销及案例经验分析
    谭莉
    2023, 29(4): 115-115. 
    摘要 ( )   HTML ( )   PDF(173KB) (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育人体制机制探索与实践
    李博, 王晓雅
    2023, 29(4): 116-116. 
    摘要 ( )   HTML ( )   PDF(158KB) ( )  
    农村学校学前音乐教育成效提升策略
    王凯锟
    2023, 29(4): 117-117. 
    摘要 ( )   HTML ( )   PDF(151KB) ( )  
    新时代农业会计工作信息化建设策略探索
    徐颖
    2023, 29(4): 118-118. 
    摘要 ( )   HTML ( )   PDF(151KB) ( )   PDF(mobile)(151KB)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