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3年, 第2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3-05-2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论与研究
    品种与技术
    各地稻米
    广告·书评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论与研究
    我国水稻优势产区生产格局及施肥现状研究
    严如玉, 甘国渝, 赵希梅, 殷大聪, 李燕丽, 金慧芳, 朱海, 李继福
    2023, 29(3): 1-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3.001
    摘要 ( )   HTML ( )   PDF(881KB) ( )  

    为明确中国水稻优势产区生产格局变化和水稻施肥研究现状,以中国知网、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及2021年国家科学施肥指导意见为信息来源,对我国水稻生产与施肥研究的文献发表情况、类型、项目分布、研究机构、种植面积、产量变化及肥料用量等进行整合分析。结果表明,2011—2021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除2017年、2019年有所波动外,其余年间均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水稻总产和单产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并呈现出稳步增加趋势;长江流域中游地区水稻年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长江流域下游地区水稻平均单产最高,达8 142.9 kg/hm2。元分析表明,优化水稻施肥模式、减肥增效及改良栽培技术等仍是国家、社会和学者关注的重点。2013—2021年间,全国有关水稻产量与施肥研究发表的文献每年均保持在700篇以上,2019年达到922篇,整体发文量呈现出缓慢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长江流域中游地区累计发表相关文献最多,占全国发文量的33.0%,已发表的文献类型主要以技术应用型为主。综合2011—2021年水稻产量与施肥研究数据,发现在同一产量水平下,水稻优势产区施肥量与国家推荐的施肥量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长江流域下游的钾肥用量和东南沿海地区的磷、钾肥用量均有较大减量潜力,其他水稻主产区部分农户盲目施用氮、磷、钾肥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各地区仍要根据水稻产量水平结合施肥效应和推荐施肥技术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施用化肥。

    植物激素对水稻籽粒灌浆、粒质量与品质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刘洋, 肖文惠, 蔡文璐, 张伟杨, 王志琴, 徐云姬
    2023, 29(3): 9-1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3.002
    摘要 ( )   HTML ( )   PDF(767KB) ( )  

    植物激素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调节物质,对水稻籽粒灌浆、粒质量和品质形成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本文介绍了水稻籽粒灌浆增重特性及其与稻米品质的关系,重点综述了水稻籽粒中不同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特点及其对籽粒灌浆、粒质量和品质的调控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研究存在问题及今后方向,旨在为水稻优质高产的遗传改良和栽培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非生物胁迫下水稻产量的研究进展
    段俊枝, 杨翠萍, 王楠, 齐学礼, 冯丽丽, 燕照玲, 齐红志, 陈海燕, 张会芳, 卓文飞, 李莹
    2023, 29(3): 15-2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3.003
    摘要 ( )   HTML ( )   PDF(744KB) ( )  

    干旱、盐、低温、高温等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提高非生物胁迫下水稻产量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非生物胁迫下水稻产量是优于传统育种的有效途径。目前,已证实的可提高非生物胁迫下水稻产量的基因主要有调节基因和功能基因。文章综述了这些基因提高干旱、盐、低温、高温等单一胁迫及复合胁迫条件下水稻产量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水稻抗逆、高产育种提供参考。

    水稻秸秆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才金玲, 王乃可, 王娟, 李德茂
    2023, 29(3): 24-2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3.004
    摘要 ( )   HTML ( )   PDF(449KB) ( )  

    水稻秸秆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水稻秸秆的特殊结构导致其较难以降解。通过预处理可以提高水稻秸秆的可降解性。本文综述了当前水稻秸秆预处理技术,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秸秆预处理方法,及其优缺点,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和不同方法联合处理等。重点阐述生物处理法的机理及相关降解菌剂。期望为水稻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我国与CAC关于稻谷、糙米和大米质量安全标准比对分析
    刘婧, 安晓宁, 王艺诺, 胡敏辞, 李爱军
    2023, 29(3): 28-3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3.005
    摘要 ( )   HTML ( )   PDF(502KB) ( )  

    介绍了我国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关于稻谷、糙米和大米质量安全相关标准的概况,并将我国与CAC稻谷、糙米和大米的农药残留、真菌毒素、污染物限量标准以及质量指标进行比对分析,找出标准间存在的差异,以期为我国标准的完善提供借鉴,为提升稻谷、糙米和大米国际贸易提供技术支撑。

    盐害和干旱影响水稻根系形态生理和产量形成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朱旺, 张徐彬, 耿孝宇, 陈英龙, 戴其根, 周桂生, 韦还和, 孟天瑶
    2023, 29(3): 34-4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3.006
    摘要 ( )   HTML ( )   PDF(866KB) ( )  

    我国正大力开发利用沿海滩涂发展水稻生产,但受限于淡水资源和水利基础设施,在生产过程中盐害和干旱往往交织出现,极易遭受盐-旱复合胁迫,严重制约了沿海滩涂水稻高产稳产目标的实现。根系是植物感受盐害和干旱逆境的首要器官,也是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受害部位。全面理解盐害、干旱及其复合胁迫对水稻根系形态、生理的影响及其与稻谷产量形成的内在关联,可为沿海滩涂水稻高产栽培提供科学支撑。本文概述了盐害、干旱和盐-旱复合胁迫对水稻根系形态结构、生理活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从渗透调节、离子平衡、光合作用、抗氧化酶系统和内源激素等方面阐述其影响水稻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作用机制,探讨了缓解水稻盐害、干旱胁迫的调控措施,最后对下一步深入开展盐-旱复合胁迫对水稻根系生长和产量形成的研究提出建议。

    南方稻区弱感光型单季稻的抽穗期基因组合探索
    黄得润, 张振华, 樊叶杨, 王世林, 庄杰云, 朱玉君
    2023, 29(3): 41-4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3.007
    摘要 ( )   HTML ( )   PDF(508KB) ( )  

    在“双改单”趋势不可避免、农村劳动力越来越紧缺的情况下,选育弱感光型单季稻品种,可缓解单季稻播种期及移栽期劳动力紧缺的问题,有助于稳定并提升单季稻种植面积,从而提高耕地利用率。本研究应用具有hd1Ghd7同质背景的籼稻恢复系D71和中恢161配组衍生的重组自交系,开展分期播种试验,分析DTH8Hd2各基因型组合的抽穗期变化,筛选弱感光型基因组合。结果显示,在hd1Ghd7背景下的DTH8Hd2各基因型组合中,dth8hd2dth8Hd2组合无论播种早晚均表现较短的抽穗期。而DTH8Hd2DTH8hd2呈现出弱感光性:早播时抽穗期长,保证光温资源的充分利用;迟播时抽穗期缩短,避免秋冬季低温对灌浆结实的影响。尤其是DTH8Hd2组合,早播时其抽穗期较DTH8hd2更长,对光温资源利用更加充分。研究结果为弱感光型单季稻品种培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浙江省稻瘟病研究进展
    杨海龙, 王蕾, 李白, 蔡金洋
    2023, 29(3): 46-5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3.008
    摘要 ( )   HTML ( )   PDF(507KB) ( )  

    浙江省是我国长江中下游主要的粮食生产区,长期以来水稻生产受稻瘟病的严重影响。在过去的10年,浙江省在稻瘟病防控技术上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本研究回顾了浙江省稻瘟病菌优势种群的变化和优势小种的更新情况,总结了近10年已育成的203个品种的稻瘟病抗性变化趋势,归纳了稻瘟病抗病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以及这些抗病基因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在水稻抗病育种中的应用情况。本文还展望了田间水肥的管理模式、抗稻瘟病基因聚合水稻品种选育和无毒基因在稻瘟病流行预测上的应用。

    水稻根际土壤解磷细菌筛选及其解磷机制研究
    潘林, 弥春霞, 徐青山, 魏倩倩, 孔亚丽, 朱练峰, 田文昊, 金千瑜, 张均华, 朱春权
    2023, 29(3): 51-5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3.009
    摘要 ( )   HTML ( )   PDF(625KB) ( )  

    解磷细菌通过提高植物根际有效磷的含量提高植物对磷的吸收利用,是重要的农业微生物资源。本文通过筛选和鉴定得到甲壳虫WSH-0021细菌 (Bacillus megaterium WSH-0021)和阿氏芽孢杆菌 (Priestia aryabhattai)2个菌株。甲壳虫WSH-0021细菌和阿氏芽孢杆菌分别在培养12 h和8 h进入对数生长期,并且2种细菌进入对数生长期后均显著降低培养液的pH值。用无机和有机磷细菌解磷能力鉴定液体培养基分别培养甲壳虫WSH-0021细菌和阿氏芽孢杆菌,培养基中有效磷含量分别较对照提升了392.78%和1 799.02%。将2种细菌分别接种至土样1(低磷土壤)和土样2(高磷土壤)后培养30 d,以单纯添加细菌培养基的土样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土样1和土样2中的细菌丰度和微生物量磷含量均显著增加,说明细菌在土壤中存活并发挥作用。接种甲壳虫WSH-0021细菌后,土样1和土样2中的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21.15%和11.66%;接种阿氏芽孢杆菌后,土样1和土样2中的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13.68%和12.07%。进一步研究发现,接种解磷细菌后2个土样的pH值均显著降低,而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说明解磷细菌通过调控土壤pH值和酸性磷酸酶活性释放土壤中的固定态磷。本实验筛选的2种细菌均具有较好的解磷能力,在农业生产中有较强的应用潜力与价值。

    丛枝菌根真菌缓解水稻盐碱胁迫的生理特性研究
    张思华, 弥春霞, 虞轶俊, 刘国群, 朱春权, 田文昊, 朱练峰, 曹小闯, 张均华, 孔亚丽
    2023, 29(3): 56-6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3.010
    摘要 ( )   HTML ( )   PDF(722KB) ( )  

    为探明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盐碱胁迫下不同水稻品种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采用温室盆栽试验,在盐碱和非盐碱条件下设接种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和不接种处理,研究了耐盐碱水稻品种津源85和盐碱敏感水稻品种辽粳763的根系菌根侵染率、生长特性、抗氧化系统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盐碱胁迫会显著抑制水稻的生长,接种AMF后可提高水稻株高和干物质量,且以津源85效果更好;盐碱胁迫会导致水稻植株MDA和H2O2含量增加,接种AMF后会显著提高SOD、POD、CAT和APX的活性,同时 H2O2和MDA含量显著降低;此外,AMF还可以通过提高盐碱胁迫条件下植株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来缓解渗透胁迫。可见,AMF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盐碱胁迫造成的生理生长活性的抑制,通过调控抗氧化酶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来提高水稻对盐碱胁迫适应性,且对不同品种所发挥的效果不完全相同。

    施用不同石灰类物质对双季优质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陈雅慧, 杨星莲, 刘磊, 邵华, 曾勇军, 黄山, 潘晓华
    2023, 29(3): 62-6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3.011
    摘要 ( )   HTML ( )   PDF(622KB) ( )  

    南方双季稻区土壤酸化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制约水稻产量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施用石灰可以改良土壤酸化和提高水稻产量,但目前关于石灰施用对当地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较少,且不同石灰类物质的施用效果是否存在差异还不是很清楚。于2021年在江西省典型酸性双季稻田上开展田间试验,旨在明确施用不同石灰类物质(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对优质稻(早稻为柒两优2012、晚稻为美香占2号)产量和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石灰类物质间的施用效果无显著差异,且施用石灰类物质对早稻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亦无显著影响。但与不施石灰对照相比,施用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处理的晚稻显著增产11.3%、17.3%和17.6%,氮素吸收显著增加16.6%、17.1%和13.5%,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分别显著提高1.3%~2.1%和6.1%~6.3%,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下降4.7%~4.8%。与不施石灰对照相比,施用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处理的早季稻田土壤pH值分别显著提升0.52、0.42和0.50个单位,晚季稻田土壤pH分别显著提升0.41、0.57和0.48个单位。可见,在酸性双季稻田上施用石灰类物质,在改良土壤酸化的同时改善了晚稻的加工和食味品质。

    水稻品种试验中异型株的辨析
    严见方, 魏兴华
    2023, 29(3): 67-6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3.012
    摘要 ( )   HTML ( )   PDF(225KB) ( )  

    异型株是水稻品种试验的重要判定指标,虽在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品种纯度鉴定、种子繁育、品种区域试验中已有相关定义,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较大的歧义。本文对异型株在不同品种试验中的概念进行辨析,旨在准确把握异型株的判定,提高水稻品种试验的准确性,避免因误判而导致的品种授权、种子质量、品种审定等问题。另外,本文提出加快DNA指纹检测技术在异型株判定中的应用,以确保品种试验的质量。

    智慧农业(数字大米)科研示范基地建设初探——以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为例
    方杰, 邵泽毅, 李建彬, 谭旭生, 姜守全, 曾跃华, 郭文高, 李智谋, 郭君
    2023, 29(3): 69-7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3.013
    摘要 ( )   HTML ( )   PDF(779KB) ( )  

    数字大米示范基地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是科技创新和智慧农业展示的重要平台,如何将数字大米示范基地高效运维与管理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焦点。文章对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智慧农业(数字大米)科研示范基地建设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贺家山智慧农业(数字大米)科研示范建设“十四五”发展的战略目标与重点任务,并从加强领导、打造创新联盟、重视标准规范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智慧农业(数字大米)科研示范建设的对策建议。

    品种与技术
    广东省近40年常规水稻审定品种特性分析
    潘阳阳, 黄道强, 王重荣, 王志东, 李宏, 周德贵, 陈宜波, 赵雷, 龚蓉, 周少川
    2023, 29(3): 74-7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3.014
    摘要 ( )   HTML ( )   PDF(605KB) ( )  

    广东省常规水稻育种具有辉煌的历史,近40年(1982—2021年)共通过审定359个常规稻品种。本研究将这40年分为8个时期,对各时期审定品种的特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单产由5 313.0 kg/hm2稳步提升至6 882.2 kg/hm2;平均株高逐渐增加,有效穗数明显下降,穗长和穗粒数明显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未明显改变;直链淀粉含量由26.1%下降至16.5%;审定品种总体优质率75.2%,近3年(2019—2021年)审定品种的优质率达85.2%,其中国标1级优质稻占比达39.5%;稻瘟病中抗及以上品种占比85.8%,白叶枯中抗及以上品种占比44.0%;通过审定的359个品种来源于406个亲本,其中有8个亲本直接衍生10个以上品种,黄广油占和五山丝苗分别衍生25个和21个品种,而这8个亲本均衍生自当前我国籼稻育种中重要骨干亲本丰八占;推广面积超过6.67万hm2的品种共55个,其中12个品种超过66.67万hm2,黄华占和双桂1号推广面积均在333.33万hm2以上。

    长江中下游稻区国审两系杂交早稻组合特性分析
    邓飞, 陆爱国, 周建霞, 王孔俭
    2023, 29(3): 80-8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3.015
    摘要 ( )   HTML ( )   PDF(521KB) ( )  

    分析了2003—2022年长江中下游稻区通过国家审定两系杂交早稻组合的特征特性。2003—2022年,长江中下游稻区有46个两系杂交早稻组合通过国家审定,其中早中熟类型26个,迟熟类型20个;早中熟类型组合区试平均产量为508.91 kg/667 m2,迟熟类型组合为515.89 kg/667 m2,近年通过审定组合的区试产量更高;组合优质达标率仅为10.87%,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达到中抗及以上水平组合占比分别为15.22%和4.35%;列入全国农作物主要品种推广情况统计组合29个。截至2019年,有18个组合的推广面积超过6.67万hm2,4个组合的推广面积超过33.34万hm2,2个组合的推广面积超过66.67万hm2

    叶面肥对水稻养分吸收、产量和二化螟危害的影响
    邬奇峰, 魏倩倩, 徐青山, 黄晶, 潘林, 朱练峰, 孔亚丽, 金千瑜, 张均华, 朱春权
    2023, 29(3): 84-8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3.016
    摘要 ( )   HTML ( )   PDF(508KB) ( )  

    施用合适的叶面肥有利于水稻生长和产量提高。本试验以5种不同类型的叶面肥为材料,分析比较了施用不同叶面肥对水稻养分吸收、产量及二化螟危害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叶面肥均能提高水稻体内氮(N)、磷(P)、钾(K)、钙(Ca)、镁(Mg)、铁(Fe)、锌(Zn)和钼(Mo)等营养元素的含量,显著提高水稻产量3.88%~7.47%,其中,瑞普生和丰瑞达牌叶面肥的增产效果较为显著,其次为彪榜、行万里和天需牌叶面肥。通过分析产量构成因子后发现,施用叶面肥增产的主要原因在于提高了每穗粒数。行万里牌叶面肥可以显著降低二化螟引起的水稻枯心丛率和枯心株率,其余叶面肥对降低水稻枯心丛率和枯心株率没有显著效果。施用不同叶面肥处理的经济效益表现为丰瑞达>瑞普生>彪榜>天需>行万里。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叶面肥品种。

    豆饼联合海泡石对水稻镉积累的影响
    丁付革, 袁大英, 张红军, 潘绪华, 朱靖, 徐轶群
    2023, 29(3): 88-9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3.017
    摘要 ( )   HTML ( )   PDF(595KB) ( )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海泡石、豆饼及二者配施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中镉(Cd)的存在形式以及水稻各部位Cd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泡石、豆饼及其配施处理均提高了稻田土壤pH值、可溶性盐含量(EC值)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值),豆饼与海泡石配施处理组的土壤pH小于单施海泡石处理组;与对照相比,添加豆饼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SOM)显著提高;与对照相比,各处理组均降低了土壤中DTPA-Cd含量,均使土壤中可交换态Cd向可还原态Cd、可氧化态Cd以及残渣态Cd转化,均不同程度降低了水稻根、茎叶、籽粒中Cd含量。

    西兰花废弃物堆肥与化肥减量配施对双季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陈剑, 齐文, 蒋海凌, 欧阳由男, 何贤彪, 马义虎
    2023, 29(3): 93-9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3.018
    摘要 ( )   HTML ( )   PDF(722KB) ( )  

    为提高西兰花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本研究将西兰花加工废弃物堆制的有机肥与化肥减量配施应用于双季稻(早稻台早733,晚稻甬优1540)种植中。设6个化肥减量配施处理(T1,60%化肥N;T2,60%化肥N+20%堆肥N;T3,60%化肥N+40%堆肥N;T4,60%化肥N+60%堆肥N;T5,40%化肥N+60%堆肥N;T6,80%化肥N+20%堆肥N),以不施肥处理(CK1)和常规化肥处理(CK2)为对照,考查不同处理对双季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均比CK1显著增产,T6处理水稻周年产量比CK2提高3.32%;各化肥减量配施处理降低了水稻的总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了无机氮肥偏生产力;各化肥减量配施处理土壤容重较CK2平均降低2.19%,pH值、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则平均分别提高3.51%、5.50%、3.90%和30.09%;T6处理实现节本增效81.67元/667 m2。综合来看,利用西兰花废弃物堆制有机肥,是减少“西兰花-水稻”轮作模式生产中农业废弃物排放以及提高资源利用率的一条有效途径,具有很大的推广利用价值。

    生物源土壤改良剂对水稻产量、抗性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王松, 张呈龙, 刘闯, 张小凡
    2023, 29(3): 100-10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3.019
    摘要 ( )   HTML ( )   PDF(622KB) ( )  

    以沪软1212为材料,试验了单施化肥(T1)、单施生物源土壤改良剂(T2)和生物源土壤改良剂与化肥混施(T3)3种不同施肥方法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抗性及稻米品质的影响,以解决水稻生产中土壤退化、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速度、植株性状、抗胁迫能力及稻米品质等方面,T2和T3处理都明显优于T1处理。其中,T2处理的水稻生长速度最快(全生育期125 d),稻米蛋白质含量(6.53%)和直链淀粉含量(7.30%)最低;T3处理的水稻长势最佳,成熟期的株高(108.0 cm)、每丛有效穗数(13.0个)、根须长(22.0 cm)、根须面积(183.7 cm2)和水稻产量(585.0 kg/667 m2),以及稻米中磷、钾、钙、铁、镁等营养素含量(分别为761.0、716.0、39.4、7.09和247.0 mg/kg)最高。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科学搭配施用可以减少化肥用量,综合收益更好。

    优质高产抗病耐贮藏杂交水稻新品种内10优7185的选育与应用
    谢鸿光, 陈丽萍, 王颖姮, 蔡秋华, 魏林艳, 魏毅东, 林强, 郑燕梅, 何炜, 吴方喜, 谢华安, 张建福
    2023, 29(3): 105-10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3.020
    摘要 ( )   HTML ( )   PDF(587KB) ( )  

    内10优7185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福恢7185与内香10A配组育成的三系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在2017—2019年长江上游国家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中,表现出群体整齐、熟期较早、米质优(达部颁3等)、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较好等特点。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1年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0年经田间和室内稻瘟病抗性鉴定,内10优7185对苗瘟、叶瘟和穗颈瘟均表现为抗病。人工模拟老化处理(42 ℃下处理28 d)后再进行发芽实验结果表明,其发芽率达72.00%,表现出较强的耐贮藏性。

    新型肥料对水稻福香占产量及米质的影响
    徐淑英
    2023, 29(3): 109-11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3.021
    摘要 ( )   HTML ( )   PDF(504KB) ( )  

    试验研究了微生物菌肥等肥料和插秧密度对优质水稻福香占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程施用阿康复合肥(传统化肥)相比,全程施用以诺复合微生物菌肥与生物有机肥的处理增产13.0%,达671.0 kg/667 m2,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也更好。与2株/丛和6株/丛的处理相比,4株/丛的处理产量显著提高,达673.9 kg/667 m2

    优质高产糯稻新品种南粳糯2号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要点
    赵庆勇, 张亚东, 朱镇, 陈涛, 梁文化, 李余生, 赵春芳, 赵凌, 周丽慧, 姚姝, 王才林
    2023, 29(3): 112-11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3.022
    摘要 ( )   HTML ( )   PDF(381KB) ( )  

    南粳糯2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系C08作母本、优质抗病糯稻品种镇糯19号为父本杂交配组,利用常规育种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育成的迟熟中粳糯稻新品种,具有株高适中、抗倒性好、丰产稳产性好、品质优、综合抗病性强、熟相好等优点。南粳糯2号在江苏省水稻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672.4 kg/667 m2,稻米品质达农业行业标准1级,中感稻瘟病和条纹叶枯病,中抗白叶枯病。202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江苏省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

    高产优质籼粳杂交稻嘉禾优5号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陈佑源, 侯凡, 董国军, 尚子帅, 湛立伟, 袁德明
    2023, 29(3): 115-11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3.023
    摘要 ( )   HTML ( )   PDF(390KB) ( )  

    嘉禾优5号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强优势籼粳杂交稻组合,其生育期较早,分蘖力中等,叶色较淡,米质优,穗粒结构协调,高产潜力大。嘉禾优5号在2021年超级稻百亩方测产验收中平均产量达到831.8 kg/667 m2。文章总结了嘉禾优5号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各地稻米
    乡村振兴视域下统筹山区粮食发展和安全路径——以浙江山区(丽水)为例
    范飞军, 秦叶波, 练珊丽, 刘波
    2023, 29(3): 117-12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3.03.024
    摘要 ( )   HTML ( )   PDF(711KB) ( )  

    粮食安全不仅是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根本问题,也是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土安全的首要问题。本文从浙江山区统筹粮食发展和安全的研究入手,以丽水市为例,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以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大背景下,分析浙江山区粮食生产条件和现状,指出山区基础差、机械装备少,规模小、单产低,成本高、效益低等问题。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可示范可推广的粮食产业发展做法和经验,探索智能化、品牌化、共享化、长效化等农业现代化路径,提出政策倾斜、协调用地、引导服务、优化产业结构等建议,以确保新时代山区粮食安全体系的长期稳定,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提供借鉴。

    广告·书评
    新时代背景下农业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曾艳
    2023, 29(3): 122-122. 
    摘要 ( )   HTML ( )   PDF(127KB) ( )  
    农业文学作品引入职业技术院校语文课程
    徐建方
    2023, 29(3): 123-123. 
    摘要 ( )   HTML ( )   PDF(161KB) (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现代化管理策略研究
    魏子皓
    2023, 29(3): 124-125. 
    摘要 ( )   HTML ( )   PDF(284KB) ( )  
    红色文化在农林院校课程思政创新中的作用
    牛鹤丽
    2023, 29(3): 126-126. 
    摘要 ( )   HTML ( )   PDF(158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