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2年, 第28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2-11-2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论与研究
    品种与技术
    广告·书评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论与研究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不同水稻品种营养品质评价研究
    徐清宇, 余静, 朱大伟, 郑小龙, 孟令启, 朱智伟, 邵雅芳
    2022, 28(6): 1-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6.001
    摘要 ( )   HTML ( )   PDF(756KB) ( )  

    为了评价不同颜色糙米品种的营养品质,以3个红米品种、8个黑米品种和8个普通糙米品种为材料,对其5项基本营养成分、13种矿质元素含量和9项活性物质含量等27项营养品质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水稻品种进行营养品质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稻米的总淀粉、膳食纤维和脂肪含量在较小范围内波动;有色米品种的矿质元素含量变化范围较大,普通糙米品种的变化范围较小;总酚、总黄酮、ABTS和DPPH抗氧化活性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其在有色米品种中的含量显著高于普通糙米品种,且大多数黑米品种的含量显著高于红米品种;总花色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芍药素-3-O-葡萄糖苷在黑米品种中含量比较高。对稻米基本营养成分和矿物质元素等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了6个主成分,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0%左右,可以较好反映稻米的营养品质。对19个水稻品种稻米的所有营养品质参数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水稻品种分为有色米类和普通糙米类;将所有品质指标分为五类,其两类主要是矿质元素,一类主要是活性物质,两类主要是基本营养成分。该研究结果可为稻米营养品质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生产功能性稻米新产品提供新思路。

    结实期动态高温和干旱对软米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余恩唯, 夏陈钰, 丛舒敏, 薛建涛, 胡雅杰
    2022, 28(6): 9-1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6.002
    摘要 ( )   HTML ( )   PDF(471KB) ( )  

    以软米粳稻扬农香28为试验材料,设置结实期动态高温(HT)、干旱(D)和动态高温干旱(HTD)3个处理,并以常温湿润作为对照(CK),研究结实期动态高温和干旱对软米粳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HT处理的千粒重、结实率和产量显著增加,D处理的千粒重、结实率和产量下降,HTD处理的结实率和产量差异不显著。与CK相比,3种处理均降低了扬农香28的精米率、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崩解值,提高了垩白粒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糊化温度和消减值,其中,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的差异达显著水平。结实期高温和干旱均影响稻米品质,高温干旱复合处理较单一处理影响更大。

    稻米食味品质对结实期温度的响应研究进展
    夏陈钰, 倪嘉颢, 朱毅萱, 左新磊, 余恩唯, 丛舒敏, 薛建涛, 胡雅杰
    2022, 28(6): 12-1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6.003
    摘要 ( )   HTML ( )   PDF(408KB) ( )  

    综述了稻米食味品质对结实期温度的响应特征及稻米食味品质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关系,并从籽粒灌浆过程中淀粉与蛋白质合成代谢角度阐明了水稻食味品质对结实期温度响应的生理基础,最后展望了结实期温度胁迫对稻米食味品质影响的研究方向。

    水稻弱势籽粒淀粉形成对稻米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刘海天, 王峰, 王强, 虞轶俊, 马军伟
    2022, 28(6): 16-2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6.004
    摘要 ( )   HTML ( )   PDF(608KB) (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优质稻米的需求越来越高,有关稻米品质的研究也越发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影响水稻弱势籽粒淀粉品质形成的机理与相应调控途径,基于此,提出了通过调控水稻弱势籽粒淀粉形成来提高稻米整体营养品质的新思路。

    长江中下游流域水稻试验品种的耐热性鉴定
    肖本泽, 南波, 张方玉
    2022, 28(6): 21-2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6.005
    摘要 ( )   HTML ( )   PDF(730KB) ( )  

    高温热害已成为影响我国特别是长江流域水稻生长发育及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本研究利用大田自然高温、温室高温两种环境对2018—2020年的1 379份水稻材料的开花期耐热性进行了鉴定和评价,系统分析了不同年份间、不同品种类型间、不同来源渠道品种间耐热性情况。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耐热性达到1、3、5、7、9级的品种比例分别为11.96%、66.78%、18.06%、2.76%和0.44%,且耐热品种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两系杂交稻、三系杂交稻、常规稻中开花期耐热性达到强至较强(1级和3级)的品种占比分别为82.57%、73.45%和60.00%,不同类型品种的耐热性表现为两系杂交稻>三系杂交稻>常规稻;国家(省)区试、绿色通道、联合体渠道来源的品种的开花期耐热性整体表现相似。本试验综合利用大田自然高温、温室高温两种环境建立了一套水稻开花期耐热性鉴定规程和评价方法,可以对供试材料在不同年份、不同环境、不同程度热胁迫下的耐热性做出相对一致、客观的评价。

    基于微生物产品(肥料及菌剂)的水稻肥药双减绿色生产技术初探
    王丹英, 陈松, 刘侃诚, 韦君杭, 章秀福
    2022, 28(6): 27-2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6.006
    摘要 ( )   HTML ( )   PDF(372KB) ( )  

    针对目前水稻生产上高产依赖高肥所导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在多菌种、复合、高效微生物产品研发的基础上,以微生物肥料部分替代化肥,微生物菌剂助力秸秆还田高效利用,通过水稻生长过程中微生物肥料与化肥的合理调配,创新肥料施用方法及配套的耕作与灌溉技术,建立了基于微生物产品(肥料及菌剂)的水稻肥药双减绿色生产技术。生产试验示范表明,该技术在化肥和杀菌剂分别减量66%和65%的情况下,产量与当地农户持平,实现了在确保水稻稳产的前提下水稻减肥减药绿色生产。

    氮肥管理对稻虾共作模式水稻产量和抗倒伏特性的影响
    徐强, 李京咏, 戴林秀, 彭翔, 杨谦, 窦志, 高辉
    2022, 28(6): 30-3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6.007
    摘要 ( )   HTML ( )   PDF(881KB) ( )  

    通过设置不同稻作模式(水稻单作、稻虾共作)和氮肥管理(不施氮、常规施氮、减氮)两因素交互试验,研究氮肥管理对稻虾共作模式水稻产量及抗倒伏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下常规施氮和减氮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为7 539 kg/hm2和7 328 kg/hm2,比水稻单作模式降低29.4%~32.3%,这主要是由于试验当年水稻移栽后连续降雨导致缓苗不利所致,也与深水淹灌下水稻有效穂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有关。相比水稻单作,稻虾共作模式下水稻茎秆的株高、穂颈高、重心高、弯曲力矩和倒伏指数平均增加12.9%、17.9%、8.0%、20.9%和33.5%,第2节间茎壁厚、抗折力和折断弯矩平均降低38.7%、16.8%和16.6%。在稻虾共作模式中,与常规施氮处理相比,减氮处理仅减产2.9%,水稻茎秆抗折力增加13.5%、倒伏指数降低1.8%。相关分析表明,茎壁厚度与倒伏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株高和弯曲力矩与抗折力呈显著负相关(p<0.05)。稻虾共作模式可保证水稻稳产,氮肥减施有助于提高该模式下水稻抗倒伏能力,降低倒伏风险。

    耐低温复合菌剂HT20对冀东稻区秸秆腐解及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
    孙建平, 赵子婧, 戴相林, 路垚, 何宗均, 刘雅辉
    2022, 28(6): 37-4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6.008
    摘要 ( )   HTML ( )   PDF(780KB) ( )  

    为探讨低温复合菌系HT20对冀东稻区还田秸秆的腐解、养分释放及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在冀东滨海单季稻区进行田间试验,采用秸秆网袋填埋法,设置秸秆还田(CK),秸秆还田配施“农富康”(JF)和秸秆还田配施HT20(JH)3个处理,分别于水稻移栽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和成熟期取秸秆和土壤样品,测定秸秆质量残留率,秸秆中氮、磷、钾养分残留率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表明,相比CK和JF处理,JH处理下秸秆质量残留率分别低9.01%~24.08%和4.68%~11.31%,秸秆氮残留率在移栽期和拔节期分别低15.56%~24.94%和26.54%~36.31%,秸秆磷残留率在拔节期分别低9.68%和11.28%,秸秆钾残留率差别不大,氮、磷、钾残留率在后期有负增长现象。相比CK和JF处理,JH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在分蘖期分别增加53.33%和4.55%,土壤速效磷含量在拔节期分别增加195.62%和65.80%,在抽穗期分别增加138.14%和195.62%;在全生育期内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7.64%~168.87%和29.34%~179.30%。相比CK和JF处理,JH处理水稻分蘖数显著增加14.10%和16.57%,水稻产量显著提高11.25%和17.11%。可见,低温复合菌系HT20能够加快还田秸秆的腐解进程和秸秆养分释放,改善土壤肥力,促进水稻分蘖和生长,进而提高水稻产量。

    盐分胁迫下喷施γ-氨基丁酸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冯棣, 高倩, 崔凯, 亓娜, 朱崴, 唐景春, 华泽田
    2022, 28(6): 43-4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6.009
    摘要 ( )   HTML ( )   PDF(985KB) ( )  

    为探究喷施γ-氨基丁酸(GABA)对不同程度盐分胁迫下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以天津主栽粳稻品种天隆优619为研究对象,在秧苗采用穴盘培育到3叶1心时,分别用0、25、50、75、100 mmol/L NaCl溶液水培,并设置叶面喷施4 mmol/L GABA处理,以叶面喷水作为对照组,调查水稻的生长指标和3种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盐分胁迫程度的增加,水稻的株高增量、叶面积呈下降趋势,死叶率、根系干鲜比、叶片POD和SOD酶活性呈上升趋势,根系活力和叶片APX酶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在相同盐分胁迫下,与不喷施GABA对照相比,喷施GABA处理表现为:株高增量增加1.7%~32.4%,死叶率降低1.6%~23.3%,根干质量减少9.3%~22.0%,根系活力增加1.2%~94.4%,叶片POD、SOD和APX酶活性分别增加5.0%~20.8%、9.8%~17.3%和7.2~64.4%。可见,叶面喷施4 mmol/L GABA能够提高供试水稻的耐盐性,促进同化物优先向地上部分配。

    不同炭硅处理对水稻抗倒伏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吴云艳
    2022, 28(6): 49-5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6.010
    摘要 ( )   HTML ( )   PDF(852KB) ( )  

    以越光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生物炭与硅肥配施对水稻抗倒伏特性、茎秆强度、化学物质含量、酶活性的影响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花生壳生物炭与硅肥配施显著降低了水稻节长,增加了茎粗,进而降低了水稻的倒伏指数和倒伏面积率,并提高了茎秆中的淀粉、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及木质素关键酶活性。其中,7.5 t/hm2生物炭与45 kg/hm2硅肥基施、叶面喷施0.02%硅肥的处理表现最优,该处理显著增强了越光的抗倒伏性,第1、第2和第3节的倒伏指数分别比对照下降36.42%、30.19%和26.83%,并实现了增产。相关分析表明,水稻的倒伏指数、倒伏面积率与茎秆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茎秆中淀粉、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与茎秆强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倒伏指数和倒伏面积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木质素含量与PAL、TAL、4CL和CAD等酶的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优质水稻越光的抗倒伏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9个广西常规香稻品种香味及香味基因变异类型分析
    刘广林, 李虎, 吴子帅, 罗群昌, 李秋雯, 朱其南, 陈传华
    2022, 28(6): 54-5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6.011
    摘要 ( )   HTML ( )   PDF(578KB) ( )  

    为加快广西香稻品种选育及新育成品种的推广应用,利用感官法和仪器测定法对9个广西常规香稻品种的香味表型进行鉴定,利用吸嗅蒸汽法对其香味类型进行评价,并应用目前已经开发的6个香味基因变异类型的功能标记对其香味基因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感官法和仪器测定法鉴定结果一致,9个供试品种均为香稻品种;除桂野丰为芋头香型,其他8个品种均为爆米花香型;除桂茉香1号外,其他8个香稻品种均为第7外显子缺失8 bp变异类型。桂茉香1号香味评分75分,2-乙酰-1-吡咯啉含量74.838 μg/kg,却不属于本研究检测的6种Badh2 基因变异类型,有待进一步鉴定和研究。

    填充改良物条件下打孔密度对苏打盐碱水田耕层改良效果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李帅志, 侯立刚, 刘亮, 马巍, 刘晓亮, 林喆
    2022, 28(6): 59-6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6.012
    摘要 ( )   HTML ( )   PDF(608KB) ( )  

    苏打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但因其土壤理化性质恶劣,种植作物产量低。改良和合理利用苏打盐碱地对于区域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改良周期长、难度大、成本高。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设置5个打孔密度,分析了填充改良物条件下不同打孔密度对土壤团聚体结构、pH值、含盐量以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打孔对照相比,填充改良物条件下打孔处理增加了耕层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的含量,降低了耕层土壤pH值和含盐量,增加了水稻的有效穗数和结实率,从而提高了水稻产量。随着打孔密度的增加,耕层土壤改良效果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不打孔对照相比,当打孔密度达到15孔/m2时,耕层土壤中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提高26.22% ,土壤pH 值下降4.75%,含盐量降低10.16%,水稻的实际产量增加72.57%。继续增加打孔密度,水稻产量有所下降,但与15孔/m2的打孔密度处理差异不显著。综合生产实际和可操作性,打孔密度为15孔/m2或每1 m2的打孔面积为0.12 m2可作为改良中重度苏打盐碱水田水稻种植的合理打孔方案。结果为苏打盐碱水田改良技术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栽培技术对稻谷硒含量的影响——基于文献分析
    邹盼, 廖莎, 肖强, 陈翊杰, 朱相成
    2022, 28(6): 63-6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6.013
    摘要 ( )   HTML ( )   PDF(749KB) ( )  

    为明确栽培技术对不同稻作区稻谷硒含量的综合影响,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定量分析了施肥、灌溉、石灰施用等栽培措施对稻谷硒含量和产量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水稻品种间硒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施用氮磷钾肥能促进稻谷硒的积累;紫云英还田可明显增加稻谷硒含量,其增幅与紫云英的投入量显著正相关;其他有机肥对稻谷硒含量的影响在不同研究中存在差异。间歇灌溉和湿润灌溉等节水管理和施用石灰可有效提高稻谷硒含量。不同水稻品种积累硒的能力差异显著,且这种差异不受土壤硒含量影响。选用富硒水稻品种、紫云英还田、节水灌溉和适量施用石灰等栽培措施可以实现水稻天然富硒与高产的协同。

    蒙东地区耐盐碱水稻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
    韩磊, 郑红霞, 杨忠, 温丽, 海日汗, 孙乌日娜, 陈玉泉, 薛海楠, 梁爽, 李凤娇, 孟祥锐, 薛文静, 梁依, 徐兴健
    2022, 28(6): 70-7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6.014
    摘要 ( )   HTML ( )   PDF(490KB) ( )  

    为筛选出适合内蒙古兴安盟地区种植的耐盐碱水稻种质资源,以内蒙古推广及引进的102份水稻种质资源为材料,在水稻栽培过程中进行盐碱胁迫处理,通过分析死叶百分率、耐盐碱指数、农艺性状及产量来综合评价供试材料的耐盐碱性强弱。结果表明,长白9号、绥粳26、乌兰105、吉农大538、松辽5号和松辽186等品种表现出很好的耐盐碱能力及良好的丰产性,可以作为耐盐碱资源加以利用。

    60份不同来源粳稻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陈丽, 孙建昌
    2022, 28(6): 74-8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6.015
    摘要 ( )   HTML ( )   PDF(741KB) ( )  

    为更好选择和利用优势亲本,提高水稻新品种选育效率,以来自福建、东北地区和宁夏的60份水稻种质为材料,通过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水稻18个主要表型性状的多样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8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10%~63.40%之间,其中黄粒米的变异系数最大(63.40%),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不完善粒等稻米外观品质变异系数次之,均在34.00%以上,出糙率和生育期的变异系数较小,分别是1.10%和2.94%;18个性状的表型多样性指数为1.74~2.10,其中生育期的多样性指数最低,小区产量的多样性指数最高;按照来源对60份稻种资源表型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各地区稻种资源的表型多样性指数变异较大,其中福建的变异幅度最大(1.06~2.10)、东北次之(1.50~2.09)、宁夏变异范围最小(1.51~2.01)。参试水稻资源在遗传距离为1.03时分4类,明确了各类资源的特征特性;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D值,对种质资源进行排序,筛选的综合得分最高的前10名种质;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的D值与逐步回归分析,构建了水稻资源评价方程,该方程的构建为水稻资源综合评价、筛选提供了依据。

    锌与有机物料配施对水稻吸收转运镉的影响
    陶润萍, 张嘉伟, 曹珊, 朱靖, 徐轶群
    2022, 28(6): 83-8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6.016
    摘要 ( )   HTML ( )   PDF(639KB) ( )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重金属镉污染(5 mg/kg)下,2种锌源(硫酸锌、纳米氧化锌)与3种有机物料(蚕砂、菜籽饼、豆饼)配施对水稻吸收镉、锌及对土壤镉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物料与锌配施可以提高土壤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降低土壤DTPA提取态镉含量,增加DTPA提取态锌含量,改变镉赋存形态。与对照相比,配施处理均能降低糙米镉含量;当有机物料种类相同时,纳米氧化锌降镉效果优于硫酸锌,其中纳米氧化锌+菜籽饼处理使糙米镉含量降低至0.04 mg/kg,低于国家标准镉的安全限值。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糙米镉含量与锌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DTPA提取态镉含量与水稻各器官中的锌含量呈负相关。有机物料与锌配施通过改变土壤DTPA提取态镉和锌含量、水稻各器官锌含量及镉形态影响水稻吸收积累镉的能力。

    施氮量、种植密度对寒地盐碱条件下水稻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互作效应
    马波, 来永才, 王俊河, 刘传增, 刘凯, 胡继芳, 谭可菲, 王麒, 卞景阳, 赵富阳, 刘蕊
    2022, 28(6): 89-9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6.017
    摘要 ( )   HTML ( )   PDF(681KB) ( )  

    为明确氮肥和种植密度互作对寒地盐碱条件下水稻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以龙粳21为材料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施氮量、种植密度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盐碱条件下龙粳21最佳产量的单因子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分别为169.9±5.0 kg/hm2和32.9±1.0 丛/m2。盐碱条件下中等施氮量和较高密度互作更易获得高产;高氮肥和高密度配合能够获得较高的齐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和LAI,但产量却显著下降;中等氮肥用量和中等密度配合能够获得较高的齐穗期剑叶光合速率,从而增加水稻产量。盐碱条件下高氮肥和高密度配合更易获得较多穗数,但中等施氮量和较低的密度配合更易获得大穗,氮肥和种植密度对千粒重不存在互作效应。因此,氮肥、种植密度科学合理配合,构建适宜的群体结构,才会发挥寒地盐碱地水稻的产量潜力。

    辽宁省不同地区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研究
    杨眉, 褚晋, 邵凌云, 孙富余, 刘欣宇, 于凤泉
    2022, 28(6): 94-9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6.018
    摘要 ( )   HTML ( )   PDF(450KB) ( )  

    为明确辽宁省不同地区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变化以及抗性机制,连续3年采用毛细管点滴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水平、羧酸酯酶(CarE)活性、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以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结果表明,辽宁省各地区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逐年上升,但仍处于低抗及敏感水平;CarE活性在不同地区的表现没有显著差异,MFO及GST活性均伴随着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上升呈现逐年增强的趋势,且部分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见,辽宁省各个地区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仍处于敏感水平,施用阿维菌素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水稻二化螟GST和MFO的活性变化能够较好的反映其对阿维菌素抗药性水平的变化。

    辽宁省水稻生产现状分析及技术优化建议
    李跃东, 董立强, 隋国民, 柴振军, 徐婷婷
    2022, 28(6): 98-10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6.019
    摘要 ( )   HTML ( )   PDF(542KB) ( )  

    在资源环境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肥水利用效率、保持耕地持久丰产能力成为水稻生产的迫切要求。本研究以辽宁省3个水稻生产区为划分依据,于2020年水稻生长季调查了14个种植面积相对较大县(市)的水稻生产情况,走访了254家水稻生产主体,对比了传统模式和优化栽培模式的应用效应,最后依据不同经营者的生产特点提出了技术优化途径和发展建议。

    品种与技术
    南方稻区冷浸田及综合种养开发利用技术
    曾建新, 龚向胜, 余政军, 刘小燕, 陈灿, 傅志强, 戴振炎, 黄尧, 刘登魁, 陈烈臣, 卢明, 陈双, 周国峰, 余长生, 童中全, 柳文玲, 黄璜
    2022, 28(6): 102-10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6.020
    摘要 ( )   HTML ( )   PDF(627KB) ( )  

    本文分析了南方稻区冷浸田概况,包括分布、形成、特点、判定方法及利用现状。针对南方稻区冷浸田面积较大、利用率低的现状,进行了冷浸田开发利用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冷浸田厢沟凼式“稻+鳖+鲤”模式效益达88 586元/hm2,产投比2.062,远高于冷浸田单种稻模式(效益1 969元/hm2,产投比1.138),也高于普通田厢沟凼式“稻+鳖+鲤”模式(效益64 860元/hm2,产投比1.761)。在试验基础上,总结了冷浸田综合种养开发利用技术要点:冷浸田厢沟凼式立体结构改造、耕作与施肥技术改良、“稻+鳖+鲤”综合种养。冷浸田综合种养开发利用对提高冷浸田利用率、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成抗稻瘟病粳稻新品种扬农粳3091
    陈宗祥, 冯志明, 张亚芳, 叶英豪, 李明友, 王小秋, 王嘉楠, 胡珂鸣, 左示敏
    2022, 28(6): 107-10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6.021
    摘要 ( )   HTML ( )   PDF(447KB) ( )  

    通过杂交及不完全回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成携带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gm的粳稻新品种扬农粳3091。选育过程中的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携带Pigm基因品系的抗性水平显著好于对照。该品种于202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综合抗性好、品质优、丰产稳产性好等特点。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稻纵卷叶螟食诱剂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初报
    陆佳浩, 沈方圆, 郑许松, 郭嘉雯, 吕仲贤, 计天岑, 徐红星
    2022, 28(6): 110-11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6.022
    摘要 ( )   HTML ( )   PDF(377KB) ( )  

    2021年6—10月在上海松江区开展了食诱剂对稻纵卷叶螟在水稻上诱集效果试验,解剖了雌虫的卵巢,并比较了食诱与性诱和灯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食诱剂的诱虫效果优于性诱,可诱集到的Ⅰ级卵巢雌成虫占比达到30.95%,且未交配率达96.15%,被诱捕到的雌虫数量显著多于雄虫,雌雄比为2.34。综合分析表明,食诱具有雌雄同诱、诱集低级别卵巢发育阶段未交配雌虫的优点,为稻纵卷叶螟绿色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播期对寒地粳稻产量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
    刘猷红, 张俊, 唐傲, 刘凯, 张喜娟, 董文军, 孟英, 来永才
    2022, 28(6): 113-11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6.023
    摘要 ( )   HTML ( )   PDF(523KB) ( )  

    研究了播期对寒地稻区优质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优质粳稻生育进程延迟,生育期缩短,主要与出苗至齐穗期日均温升高、全生育期日均光照时数减少有关;播期推迟,全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利用率呈下降趋势,优质粳稻产量逐渐降低,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在于有效穂数和穗粒数的减少。产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出苗至齐穗期的日均温与相对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这是播期推迟导致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出苗至成熟期的太阳辐射与相对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在寒地稻区太阳辐射对水稻产量形成有正向作用。

    稻曲病菌球数量及发生位置对北方常规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潘争艳, 姜秀英, 缪建锟, 马亮, 蒋洪波, 董立强, 刘博, 韩勇, 白元俊
    2022, 28(6): 118-12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6.024
    摘要 ( )   HTML ( )   PDF(435KB) ( )  

    选用感稻曲病品种辽粳401为研究对象,分析单穗上菌球数量以及菌球所在位置对水稻产量、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辽粳401单穗上菌球的数量以1~3个为主,随着单穗菌球数量增加,产量和品质逐渐降低,产量降低2.71%~35.47%,垩白粒率增加7.02%~94.90%,整精米率降低0.81%~13.18%。综合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数据发现,稻曲球对辽粳401的影响以单穗上产生3、6、9个菌球为分界点。产生在辽粳401穗位上部的菌球对稻米产量和品质影响大于产生在穗位中部和下部的菌球,穗位上部产生3个稻曲球可以造成辽粳401产量损失18.56%。

    不同缓控释肥对新垦水田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沈兴连, 莫红华, 楼玲, 沈建国, 庞法松
    2022, 28(6): 122-12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6.025
    摘要 ( )   HTML ( )   PDF(425KB) ( )  

    在化肥总养分减量18%的前提下,比较2种不同缓释肥在新垦水田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新垦水田上施用缓控释肥对水稻产量影响不大,但可大幅提升化肥偏生产力,化肥减量效果明显。与常规施肥(施用45%三元复合肥)相比,施用缓释肥可增加水稻生长前期叶绿素含量,增加每穗实粒数,提高千粒重,弥补了有效穗数的不足,达到稳产的目标。相比较而言,有机缓释肥的施用效果较掺混肥料要好,较常规施肥增产1.1%、增效350.4元/hm2、化肥偏生产力提升23.2%。建议可将“好乐耕”有机缓释肥作为余杭地区主要水稻缓控释肥品种之一推广应用。

    杂交粳稻新组合禾香优1号的选育、制种及直播栽培技术
    湛立伟, 侯凡, 沈峰平, 沈伟军, 尚子帅, 张志红, 丁国华, 杨光, 陈佑源
    2022, 28(6): 125-12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6.026
    摘要 ( )   HTML ( )   PDF(480KB) ( )  

    禾香优1号是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粳稻不育系禾香1A与恢复系TD47配组而成的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米质优、综合抗性强、适应性广,202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安徽省和湖北省沿江的粳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根据近几年田间示范表现和制种实践,总结了该组合高产制种和直播栽培技术要点。

    玮两优8612特征特性及大面积单产1 100 kg/667 m2栽培技术
    史勇敢, 黄国胜, 杨剑辉, 陈慧宏, 王中友, 许树滨, 熊智军, 肖利民, 马建国, 秦鹏, 杨远柱
    2022, 28(6): 129-13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6.027
    摘要 ( )   HTML ( )   PDF(418KB) ( )  

    玮两优8612系由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联合选育的强优势杂交稻组合,其株叶形态理想,穗粒结构协调,抗病抗逆性优异,高产潜力大。玮两优8612在2021年和2022年百亩方示范中平均单产分别达1 114.8 kg/667 m2和 1 158.8 kg/667 m2。文章总结了玮两优8612的特征特性及单产超1 100 kg/667 m2栽培技术要点。

    优质杂交稻夷优566在福建南平种植表现及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
    刘端华
    2022, 28(6): 132-13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6.028
    摘要 ( )   HTML ( )   PDF(407KB) ( )  

    优质杂交稻夷优566连续3年在福建省南平市作一季中稻种植,表现出株型适中、分蘖力强、熟期转色好、米质优、产量高等突出特点。根据闽北地区气候特点及劳动力情况,总结了夷优566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

    优质常规粳稻上师大 19号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夏建明, 蒋其根, 李茂柏, 徐永平, 高留根, 楼坚锋
    2022, 28(6): 135-13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6.029
    摘要 ( )   HTML ( )   PDF(247KB) ( )  

    上师大19号系由上海师范大学育成的长粒香型软米粳稻,具有生育期适中、产量高、抗倒性强、抗病性好、米质优、商品性好等优点。本文总结了上师大 19号的试验示范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

    广告·书评
    和谐村镇视阈下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2, 28(6): 137-137. 
    摘要 ( )   HTML ( )   PDF(168KB) ( )  
    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对培养现代化农业人才的重要意义
    2022, 28(6): 138-138. 
    摘要 ( )   HTML ( )   PDF(153KB) ( )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必要性
    2022, 28(6): 139-140. 
    摘要 ( )   HTML ( )   PDF(315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