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2年, 第2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2-07-2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论与研究
    品种与技术
    稻文化
    广告·书评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论与研究
    根表铁膜对水稻磷素吸收影响研究进展
    肖德顺, 徐冉, 王丹英, 陈松, 褚光, 刘元辉, 章秀福, 徐春梅
    2022, 28(4): 1-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4.001
    摘要 ( )   HTML ( )   PDF(568KB) ( )  

    磷(P)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仅次于氮。P在土壤中含量丰富,但由于其难溶性及土壤的高吸附性,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活性P含量很低。根表铁膜对土壤中的P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是植物的营养库,铁膜中的P是植物吸收的重要P源。有关根表铁膜与水稻P吸收的关系已有很多报道,是促进还是抑制作用情况比较复杂。本文综述了水稻根表铁膜的形成原因、对P的吸附与解吸附能力以及对水稻吸收利用的影响,并对今后开展根表铁膜对水稻P吸收的调控机理研究提出几点建议,同时对根表铁膜调控水稻P吸收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施肥调控水稻镉污染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张燕, 王宏航, 黄奇娜, 俞林飞, 邵国胜, 江建锋
    2022, 28(4): 6-1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4.002
    摘要 ( )   HTML ( )   PDF(692KB) ( )  

    施肥是我国农业生产上普遍应用的一项增产措施。目前水稻生产上普遍施用氮(N)、磷(P)、钾(K)等大量元素肥料,而铁(Fe)、锰(Mn)、锌(Zn)等微量元素肥料往往被忽视。研究发现,施肥能够影响土壤重金属镉(Cd)的形态变化和水稻Cd积累。本文通过阐述N、P、K、S、Fe、Mn、Zn、Si和有机肥等肥料影响水稻Cd积累的主要作用机理,综述了施肥调控水稻Cd积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更有效地应用施肥技术降低水稻Cd污染,实现水稻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中国生态学技术改善稻米品质效果的分析
    陈灿, 焦文献, 袁娇, 黄璜
    2022, 28(4): 12-1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4.003
    摘要 ( )   HTML ( )   PDF(831KB) ( )  

    分析了合理栽培、耕作方式、稻田生态种养和土壤重金属生态调控等不同中国生态学技术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运用各生态学技术均能不同程度改善稻田生态环境,使水稻处于适宜生长状态,整体上使稻米品质变优。稻米品质的形成机理非常复杂,应用生态学技术改善米质是生产绿色优质安全稻米的有效途径;在水稻生产过程中,选用优质的水稻品种,综合利用好气候、土壤、栽培等因素,并将各生态技术科学耦合,发挥技术群体的优势,才能实现水稻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黑龙江粳稻品质育种现状及对策
    刘立超, 谢树鹏, 门龙楠, 魏中华, 孙中华, 宗天鹏, 符强, 董晓慧, 王翠玲
    2022, 28(4): 19-2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4.004
    摘要 ( )   HTML ( )   PDF(467KB) ( )  

    综述了黑龙江省粳稻育种,特别是粳稻品质育种的现状,分析了在育种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国标1级优质粳稻品种匮乏,优质长粒型香稻品种不多,营养功能型粳稻品种紧缺,及品种抗高寒、抗逆性、抗倒伏性还需要提高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措施,如大力培育优质长粒型香稻品种,提高新品种的食味品质、抗高寒和抗逆性,培育高品质、营养、丰产的粳稻新品种。

    东乡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赵隽劼, 费丹, 陈萍, 严松, 徐俊
    2022, 28(4): 23-2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4.005
    摘要 ( )   HTML ( )   PDF(608KB) ( )  

    通过对江西省东乡野生稻种质资源的野外调查,结合东乡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实地监测结果,分析了东乡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保护和利用的对策,为更好保护东乡野生稻种质资源和研究利用提供借鉴。

    国内外优质粳稻品种品质分析
    王翠玲, 戴常军, 王晶, 张瑞英, 李宛, 张博超, 王春雨
    2022, 28(4): 27-2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4.006
    摘要 ( )   HTML ( )   PDF(323KB) ( )  

    为挖掘优质粳稻品种资源,探求优质粳稻米品质指标最佳值,采集750批次国内外优质粳稻米进行品质分析,并对其外观品质、理化品质和感官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粳稻米品质总体较好,各指标中变异系数大小表现为垩白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水分>食味值。相关性分析表明,食味值与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垩白度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水分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胶稠度、水分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得出,优质粳稻米品质指标适宜值为:垩白度0~2%,蛋白质含量6%~8%,直链淀粉含量16%~18%,胶稠度80~86 mm,水分13%~15%。

    高产高效水稻冠层光能利用特征研究进展
    肖治林, 顾汉柱, 张耗
    2022, 28(4): 30-3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4.007
    摘要 ( )   HTML ( )   PDF(577KB) ( )  

    通过挖掘作物的生物学潜力,而非过分依赖水肥的大量投入,是实现作物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协同提高(高产高效)的重要途径。水稻产量主要来自抽穗后的光合作用,因此要实现水稻的高产高效,提高冠层光能利用率(RUE)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水稻高产高效的叶面积和冠层光能利用特征以及物质积累与运转特点,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水稻根系特征与稻米品质的关系研究进展
    景文疆, 杨颖, 马强, 吴昊, 张瑛, 顾汉柱, 叶苗, 张耗
    2022, 28(4): 35-3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4.008
    摘要 ( )   HTML ( )   PDF(632KB) ( )  

    水稻根系是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部位,同时也是合成和分泌多种植物激素、有机酸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其形态和生理特征对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水稻根系形态与生理特征研究进展,分析了主要根系特征及化学信号与稻米品质的关系,并讨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

    杂交籼稻外观品质性状与食味品质性状典型相关分析
    刘玮琦, 肖丰, 曾盖, 肖应辉, 罗丽华
    2022, 28(4): 40-4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4.009
    摘要 ( )   HTML ( )   PDF(414KB) ( )  

    为了明确稻米外观品质与食味品质的关系,甄选合适的评价指标,为培育外观品质与食味品质综合优良的杂交籼稻品种提供理论参考,以8个不育系与25个恢复系配制的200个杂交籼稻组合为材料,采用简单相关和典型相关分析研究了稻米外观品质性状与食味品质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与粒宽、垩白度、垩白粒率呈显著正相关,与长宽比显著负相关;米饭食味综合评分与粒长、长宽比显著正相关,与粒宽显著负相关。典型相关分析得到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的两对典型相关变量,累计贡献值为91.329%。在第一对典型变线性组合构成中,U1和V1分别以长宽比、直链淀粉含量的权重较大;在第二对典型变线性组合构成中,U2和V2分别以粒长、食味综合评分的权重较大。

    不同粒型吉林粳稻食味品质及质构特性比较分析
    刘姣, 王婧, 李妍依, 丁华, 张珣, 周有祥, 杨洁
    2022, 28(4): 44-4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4.010
    摘要 ( )   HTML ( )   PDF(573KB) ( )  

    为探究粒形对粳稻食味品质及质构特性的影响,以22个不同粒形品种粳稻稻米为对象,分析其理化特性、食味品质和质构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参试粳稻稻米理化性质相似,但食味品质和质构特性差异较大,吉粳830食味品质最佳,滢科101食味品质最差;粒宽与米饭硬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黏度、黏硬比和食味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黏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长宽比与米饭黏度和黏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判别率为80.5%)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拟合能力R2X=0.759,预测能力Q2=0.698)可有效将食味品质较好的稻米样本归为一类,黏硬比可作为判别优质食用稻米的有效参数。本研究结果可为基于稻米粒形建立稻米食用特性的快速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不同氮肥种类对稻虾共作水稻生长和田面水水质的影响
    葛永虎, 黄飞, 肖大康, 聂玺斌, 杨朔, 丁紫娟, 李锦涛, 郜红建, 叶新新, 梅军, 章叶飞, 侯俊
    2022, 28(4): 50-5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4.011
    摘要 ( )   HTML ( )   PDF(510KB) ( )  

    稻虾共作模式具有较高的综合效益,近年在全国发展迅速。为稻虾共作选择适宜氮肥种类,既能保证田面水水质,又能保证水稻氮素供应而促进水稻生长,对稻虾共生系统的清洁生产至关重要。设置3种施肥处理(CF,基施复混肥并追施尿素;CRF,缓释复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OF,基施有机无机复混肥并追施尿素),并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分蘖期之前田面水水质及全生育期水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和OF处理相比,CRF处理降低稻虾田田面水氨氮及亚硝态氮的效果最好,有利于小龙虾回田生长;施肥处理提高了土壤无机氮含量,促进了水稻干物质累积;CRF处理水稻的有效穗数、产量、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效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CF和OF处理相比,产量分别提高14.26%和12.84%,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64.86%和54.65%,氮肥偏生产效率分别提高15.00%和13.60%。此外,CRF处理还节约了追肥所需的劳动力。综上,从田面水水质、水稻生长及氮肥利用效率等因素考虑,在稻虾共作中采用缓释复混肥一次性基施的施肥方式是较佳选择,有利于该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稻田综合种养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影响的文献研究
    彭翔, 戴林秀, 李京咏, 颜宇璐, 徐峥, 徐强, 窦志, 高辉
    2022, 28(4): 55-6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4.012
    摘要 ( )   HTML ( )   PDF(769KB) ( )  

    基于已发表的文献数据,综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水稻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机理。41%的样本量数据表明,稻田综合种养的水稻产量高于水稻单作,而59%的样本量呈相反趋势;稻田综合种养的水稻穂数和穗粒数普遍减少,而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加。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于水稻单作,稻田综合种养稻米的加工、外观、蒸煮和食味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其中,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极显著提高0.72%~2.74%,胶稠度增加2.11%,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和稻米蛋白质含量则分别下降13.78%、11.76%、3.01%和6.67%。

    稻蟹共作田不同生育期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分析
    许忠伟, 刘春月, 石佳悦, 邵霞, 宋宇
    2022, 28(4): 61-6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4.013
    摘要 ( )   HTML ( )   PDF(873KB) ( )  

    为了研究稻蟹共作田不同生育期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组成及功能,利用Illumina 平台Miseq 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水稻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根际土壤细菌进行高通量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测序共获得的6 637个OTUs,可分为54个门,171个纲,381个目,600个科,1 028个属,2 162个种。4个生育期共有的细菌OTU数目为3 122个,4个生育期中抽穗期的Chao1指数最高,4个生育期间Shannon指数无显著差异。PCA分析显示,拔节期和抽穗期的细菌群落具有一定相似性,但与分蘗期及成熟期有一定差异性。4个生育期的稻田根际土壤细菌优势菌门(相对丰度>10%)有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优势菌属(相对丰度>1%)有31个。PICRUSt分析表明,抽穗期在269条代谢通路的丰度值最高。研究结果说明,根际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会随着水稻生育期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抽穗期的细菌物种数目最多且代谢功能最强。

    品种与技术
    不同放鸭与种植密度对有机栽培水稻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卢苇, 周璇, 许桂玲, 冯跃华, 罗强鑫, 李杰, 韩志丽, 王晓珂, 彭金凤
    2022, 28(4): 67-7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4.014
    摘要 ( )   HTML ( )   PDF(603KB) ( )  

    为探明不同放鸭与种植密度对有机栽培水稻干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于2020年在贵州省三穗县以宜香优2115为材料,开展了放鸭密度为主区、种植密度为副区的两因素裂区设计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放鸭密度的增加,水稻孕穗期和抽穗期的叶面积指数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以450只/hm2处理最高。同时放鸭处理提高了水稻生育前期、后期干物质积累,但减少了中期干物质积累。相对于不放鸭处理,放鸭处理明显提升每穗粒数。水稻产量随放鸭密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高种植密度可提高最高茎蘖数,提升叶面积指数,提高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并可显著提高产量。放鸭密度为634只/hm2、栽培密度为19.1万丛/hm2时可获得最高产量7 131.12 kg/hm2

    聚天冬氨酸尿素施用方式对寒地水稻氮平衡及产量的影响
    戴明, 郭海滨, 魏雅冬
    2022, 28(4): 74-7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4.015
    摘要 ( )   HTML ( )   PDF(637KB) ( )  

    以绥粳18号为试验材料,进行2年的田间试验,探索优化聚天冬氨酸尿素和常规尿素的施用方式对寒地水稻氮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施用聚天冬氨尿素(分2次和4次施用)和常规尿素分4次施皆显著提高了水稻穗、茎、叶的干物质量及氮素含量,并降低了土壤NO3--N和NH4+-N的淋溶。其中,以聚天冬氨尿素分4次施的处理效果最佳,其籽粒氮含量、精米氮含量及有效穗数、总粒数等指标皆最高,稻谷产量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10.24%~48.07%(2019年)和18.95%~51.91%(2020年)。

    荃两优系列杂交稻品种耐热性与稻米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王慧, 张从合, 严志, 申广勒, 周桂香, 杨韦, 方玉, 黄艳玲, 庞战士, 李方宝
    2022, 28(4): 79-8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4.016
    摘要 ( )   HTML ( )   PDF(528KB) ( )  

    以优质水稻不育系荃211S为母本选育的13个荃两优系列杂交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智能温室进行高温胁迫处理,分析品种的耐热性和高温胁迫对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以及品种耐热性与其主要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荃两优系列杂交稻品种耐热性水平整体较强,其耐热系数与经过高温胁迫后品种的整精米率、碱消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垩白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经过高温胁迫后,品种的整精米率、碱消值、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普遍降低,垩白度普遍增加;耐热性强的水稻品种经过高温胁迫处理后,其整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和胶稠度等主要米质指标的变幅小于高温相对敏感的品种。本研究为选育耐高温优质水稻品种奠定基础。

    减量侧深施肥对里下河地区单季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姜恒鑫, 黄恒, 汪源, 赵灿, 王维领, 霍中洋
    2022, 28(4): 84-8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4.017
    摘要 ( )   HTML ( )   PDF(557KB) ( )  

    以优质食味粳稻南粳9108和南粳5718为材料,以常规施肥为对照(CK,施氮量300 kg/hm2、基蘖氮肥与穗氮肥比7∶3),分别设计6个侧深施肥处理[基蘖氮肥为常规施肥处理的100%(T1)、90%(T2)、85%(T3)、80%(T4)、75%(T5)及70%(T6),穗氮肥量同CK],探讨侧深施肥对里下河地区单季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T1处理显著提高水稻产量,2个品种产量分别提高了9.49%和8.23%,经济效益显著增加,同时改善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但未改善稻米的食味品质;T3处理2个品种产量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提高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是一种优质稳产的施肥方式。

    泥炭、蛭石与稻田土混配基质对机插秧苗素质及栽插质量的影响
    林阿典, 徐强辉, 杨锦标, 傅友强, 王建涛, 张佳敏, 韩孟红, 黄玉芬
    2022, 28(4): 90-9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4.018
    摘要 ( )   HTML ( )   PDF(614KB) ( )  

    以泥炭、蛭石和水稻土为原料混配成不同水稻育秧基质(CK,100%稻田土;T1,50%稻田土+50%泥炭;T2,50%稻田土+30%泥炭+20%蛭石;T3,25%稻田土+75%泥炭;T4,25%稻田土+50%泥炭+25%蛭石;T5,33.3%稻田土+33.3%泥炭+33.3%蛭石),研究不同基质的理化性状及其对水稻秧苗素质、机插质量和毯秧质量的影响,筛选适合广东本地化的育秧基质。结果表明,与CK相比,混配基质容重显著降低34.16%~57.25%,总孔隙度提高9.99%~15.82%,通气孔隙和持水孔隙明显改善;除T3外,混配基质均具有壮秧作用,以T4效果最好,株高、百株地上部干物质量、根系盘结力分别比CK提高了24.49%、31.79%和26.11%,T5次之;秧苗素质以T4、T5最好,成秧率、壮苗指数分别比CK显著提高了16.63%~17.91%和30.00%~36.57%,毯秧质量减轻了20.52%~22.43%;栽插质量以T4、T5最好,丛苗数是CK的1.31~1.34倍,漏秧率、漂秧率和伤秧率分别比CK降低了3.48%~3.97%、2.28%~2.46%、1.93%~2.69%。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T4和T5为较佳的育秧基质配方。

    播种量和育秧方式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秧苗素质的影响
    王志刚, 秦叶波, 王亚梁, 向镜, 张义凯, 张玉屏, 陈惠哲
    2022, 28(4): 95-9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4.019
    摘要 ( )   HTML ( )   PDF(391KB) ( )  

    以生产上应用面积较大的广适性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为材料,设置钵苗育秧和毯苗育秧2种育秧方式以及4种播种量处理,研究不同播种量和育秧方式对籼粳杂交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无论是钵苗育秧还是毯苗育秧,各秧苗素质指标总体上呈降低趋势。同一播种量条件下,钵苗育秧处理的株高极显著高于毯苗育秧处理;钵苗育秧处理出苗率在S4播种量(8粒/孔)时显著低于毯苗育秧处理(86.0 g/盘),其他播种量下无显著差异。2种育秧方式的叶龄和茎基宽在S1播种量(2粒/孔或21.5 g/盘)时差异不显著,在其他播种量时钵苗育秧处理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毯苗育秧处理。2种育秧方式的根长、地上部干物质量和地下部干物质量仅在低播种量时差异显著;同一播种量下2种育秧方式间的根数无显著差异。

    优质稻品种美香占2号产业化经验及启示
    涂从勇, 王重荣, 林绿, 陈风波, 周少川
    2022, 28(4): 99-10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4.020
    摘要 ( )   HTML ( )   PDF(523KB) ( )  

    美香占2号具有优异的食味品质,是目前唯一连续三届获得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的籼稻品种。先后通过了广东省和云南省品种审定,及江西、广西、海南、湖南、陕西和四川省引种许可。调查数据显示,农户种植美香占2号的经济效益普遍高于其他杂交稻和常规稻品种。为加快美香占2号的推广应用,育种单位联合种子企业和米业企业,构建了从水稻种子生产到稻米加工全产业链协同推广网络,形成了品种推广与品牌创建有机结合的产业化推广新模式,推动了美香占2号在生产上的大规模应用,截止2020年美香占2号推广面积超过140万hm2

    不同施肥处理对云南高海拔粳稻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李贵勇, 杨洪, 陈学云, 付泽云, 张应贵, 夏琼梅, 龙瑞平, 朱海平, 邓安凤, 杨久, 杨从党
    2022, 28(4): 103-10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4.021
    摘要 ( )   HTML ( )   PDF(321KB) ( )  

    针对云南高海拔(2 700 m)粳稻产量较低的情况,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后移、前控后促施肥、缓控释肥替代、增施穗肥处理的产量分别为6.50、5.98、5.63、5.57 t/hm2,比对照分别增产24.05%、14.12%、7.44%、6.30%,增产均达显著水平;氮肥后移处理(基肥施腐熟农家肥7.5 t/hm2和复合肥300 kg/hm2,不施分蘖肥,促花肥施尿素45 kg/hm2,保花肥施尿素45 kg/hm2)能促进二次枝梗数的分化,增加群体颖花量,齐穗期倒3叶、倒4叶SPAD差值小,其LAI大,获得最大增产。

    浙粳99超高产因子分析及其关键栽培技术
    张国萍, 叶国华, 张莉, 顾昊男, 叶胜海
    2022, 28(4): 106-10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4.022
    摘要 ( )   HTML ( )   PDF(397KB) ( )  

    浙粳99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与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选育的单季常规晚粳稻品种。该品种连续5年被列入浙江省主导品种,并多次刷新“浙江农业之最”单季常规晚粳稻百亩方和攻关田高产纪录。通过考查测产田块的穗粒结构和调查攻关田的施肥情况,分析了浙粳99获得超高产的特征特性及其关键栽培技术。浙粳99超高产栽培技术为:培育短龄壮秧、适当密植、科学肥料运筹和水浆管理。

    高产优质抗逆粳型香稻品种津原U9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于福安, 于澎湃, 赖立松, 郑爱军, 卢东琪, 谢静, 刘文贺, 李志强, 吴克岭
    2022, 28(4): 109-11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4.023
    摘要 ( )   HTML ( )   PDF(372KB) ( )  

    津原U99是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原天津市原种场)育成的粳型香稻新品种,耐盐碱、耐旱、耐涝,综合抗逆性强,省肥省药;年度间产量和品质稳定,一般产量650.0 kg/667 m2,高产田可达750.0 kg/667 m2,品质达国标优质1级,食味品质优,直链淀粉含量14.9%,精米率74.1%。2019年被定为首批天津市小站稻产业振兴主推品种,2021年荣获“全国优良食味粳稻品评一等奖”。本文总结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稻文化
    稻文化和浙江稻作文化漫谈
    杨雨菲
    2022, 28(4): 112-11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4.024
    摘要 ( )   HTML ( )   PDF(452KB) ( )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时代里,稻田是随处可见的人类生活记忆,稻作文化作为我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诗词歌赋都赞美过种稻和稻田。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稻作文化历史悠久,上山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实证了1万多年来水稻起源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稻作农业的不断发展推动我国农业社会由上山文化“最早的村落”走向良渚文化“最早的国家”。

    广告·书评
    “课程思政”理念下融入思辨性思维培养的农业英语教学改革
    张艳
    2022, 28(4): 115-116. 
    摘要 ( )   HTML ( )   PDF(270KB) ( )  
    农村人力资源流动、开发及其有效利用研究
    吴印佳
    2022, 28(4): 117-118. 
    摘要 ( )   HTML ( )   PDF(293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