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2年, 第2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5-2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论与研究
    品种与技术
    稻文化
    广告·书评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论与研究
    稻田增氧对水稻根系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
    徐冉, 胡倩, 褚光, 陈松, 徐春梅, 刘元辉, 莫红华, 章秀福, 王丹英
    2022, 28(3): 1-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3.001
    摘要 ( )   HTML ( )   PDF(657KB) ( )  

    以甬优1540和春优927为试验材料,于2020年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稻田增氧对水稻根系形态与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处理(常淹灌溉)相比,OP处理(稻田增氧)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7.6%~8.7%;同时改善了水稻根系形态与生理特征。主要表现为:提高了齐穗期与灌浆期水稻的根质量与根长密度、增加了根系吸收表面积与活跃吸收表面积;增强了灌浆期水稻的根系氧化力、根系伤流液强度,提高了根系伤流液中的玉米素与玉米素核苷含量。同时,OP处理还改善了地上部植株生理活性,提高了灌浆期水稻剑叶净光合速率以及籽粒中蔗糖合成酶与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以上结果说明,稻田增氧可以改善水稻根系形态与生理特征,促进根-冠生长发育,进而提高水稻产量。

    东乡野生稻研究进展及育种利用策略
    毛一剑, 李三峰, 吴荣梁, 王跃星, 李春生
    2022, 28(3): 6-1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3.002
    摘要 ( )   HTML ( )   PDF(483KB) ( )  

    东乡野生稻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分布最北(N 28°14′、E 116°36′)的野生稻特异种质资源,其基因组中蕴含着抗病、抗虫、耐逆及其他诸多优良基因/QTL,前人已对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抗病、抗虫、抗逆、育性、产量及其他优良特性等方面总结了东乡野生稻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其育种利用策略。

    稻米品质调控的分子基础及非生物胁迫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牛淑琳, 唐苗苗, 杜晨阳, 王增兰, 谢先芝, 郑崇珂
    2022, 28(3): 10-1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3.003
    摘要 ( )   HTML ( )   PDF(1137KB) ( )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全球超过半数人口提供食物来源。近些年来,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稻米品质日益受到关注。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控制稻米品质的基因相继被克隆并应用于水稻育种。本文综述了稻米品质调控分子机制,并对干旱、低温、高温、盐胁迫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进行了概述,以期为改善非生物胁迫下的稻米品质提供参考。

    秸秆快腐剂对水稻产量和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韩丽君, 谢昊, 薛张逸, 严管钰彤, 顾骏飞
    2022, 28(3): 20-2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3.004
    摘要 ( )   HTML ( )   PDF(870KB) ( )  

    为探究快腐剂对水稻产量、秸秆腐解及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在秸秆还田条件下设置了5种不同用量的秸秆快腐剂处理(0、0.1、0.2、0.3和0.4 g/pot)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腐解数量随快腐剂用量增加而增加,秸秆腐解率以0.4 g/pot的处理最大,较不施快腐剂的处理提高13.0%~18.0%。与不施快腐剂处理相比,添加快腐剂处理的水稻具有较高的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最终产量显著提高1.3%~11.1%,其中以0.2 g/pot的处理表现最好;施用快腐剂可促进水稻干物质积累,成熟期水稻植株氮素积累量较不施快腐剂的处理显著增加,以0.2 g/pot处理增幅最大;施用快腐剂有助于水稻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和速效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土壤供肥水平。研究结果对高效利用秸秆资源有借鉴意义。

    水旱轮作稻田土壤与稻米重金属含量关联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价
    上官宇先, 黑儿平, 曾祥忠, 陈琨, 秦鱼生, 何明江, 周子军
    2022, 28(3): 26-3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3.005
    摘要 ( )   HTML ( )   PDF(1010KB) ( )  

    以成都平原区水旱轮作稻田土壤及稻米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及稻米中的重金属含量,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水稻田土壤污染程度进行分析评价,并采用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研究区成人和儿童的致癌和非致癌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镉(Cd)、铅(Pb)、铬(Cr)、汞(Hg)的平均含量均大于该区域土壤背景值。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有85%的采样点达到警戒限值,最大值达1.57。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N)为0.60,无污染,5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指数大小表现为Cd>Pb>Hg>Cr>As(砷)。土壤中Cd含量与全氮、有机质、速效钾含量显著正相关;土壤中Pb含量与碱解氮含量显著正相关,但与有效磷含量、pH值显著负相关;土壤中Hg含量与Pb、As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具有同源关系,呈复合污染。稻米中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无样品超标;稻米中Cd、Cr含量与土壤中Cr含量显著负相关,但稻米中Cd含量与土壤中Hg、As含量显著正相关。在经农作物摄入、手口摄入和皮肤接触三种暴露途径下6种重金属对成人和儿童的非致癌总风险指数分别为8.36和19.63。3种致癌重金属对成人和儿童的致癌风险指数均表现为Cd>As>Cr,对成人和儿童造成的致癌健康总风险分别为0.007和0.0178。研究结果显示,试验区域稻田土壤及稻米重金属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重金属复合污染已给当地居民造成一定程度的健康风险,尤其对儿童的影响较大,以农作物摄入途径最为显著。As、Cr、Hg是构成该区域非致癌健康风险的主要元素,而As、Cr、Cd是构成该区域致癌健康风险的主要元素。

    鲜湿米粉品质及其影响因素
    肖正午, 黄敏
    2022, 28(3): 34-4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3.006
    摘要 ( )   HTML ( )   PDF(869KB) ( )  

    米粉种类丰富,口感爽滑,质地柔韧,既可作为主食,又能当作早餐,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因此,科学评价米粉品质、探究米粉品质影响因素始终受到研究者和企业的密切关注。本文综述了鲜湿米粉的分类与评价方法,从稻米品质、浸泡处理方式、磨粉工艺、辅料与食品添加剂、贮存保鲜方式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影响米粉品质的因素。目前,按成型工艺将鲜湿米粉分为切粉和榨粉。高直链淀粉含量品种做的米粉断条率和蒸煮损失率低,感官品质好,因此可将直链淀粉含量作为核心指标筛选出适宜作米粉的水稻品种。在调试出合适米水比的条件下,半干法研磨安全环保,对淀粉损伤较小,生产出的米粉品质与湿法研磨无显著差异。盐类或单甘脂等添加剂与保鲜方式结合使用,对鲜湿米粉保鲜效果更好。

    长期定位氮肥减施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宫亮, 金丹丹, 牛世伟, 王娜, 徐嘉翼, 隋世江
    2022, 28(3): 42-4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3.007
    摘要 ( )   HTML ( )   PDF(628KB) ( )  

    在农业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肥料用量持续下降,提前实现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零增长”的目标。但长期降低肥料用量后,是否会对作物产量造成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基于8年的田间定位试验,以水稻为研究对象,设置N0(不施氮)、N160(氮肥用量160 kg/hm2)、N210(氮肥用量210 kg/hm2)、N260(氮肥用量260 kg/hm2,农民习惯施肥)、N315(氮肥用量315 kg/hm2)等5个施氮水平,研究长期氮肥减施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260处理相比,N160处理产量逐年下降,且差异达显著水平;N210处理减产0.69%~1.34%,N315处理增产0.23%~0.26%或减产0.05%~1.92%,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可见,氮肥过量或不足,水稻产量均存在下降的风险。相关分析表明,施氮量为237.39 kg/hm2时,籽粒吸氮量最高;施氮量低于232.64 kg/hm2时,氮素收获指数保持在70.31%;施氮量为230.73 kg/hm2时,氮肥当季回收利用率最高为38.89%;施氮量为227.63 kg/hm2时,氮肥农学效率最高为15.56 kg/kg。减少氮肥用量后,氮肥偏生产力和生理利用率均有所提高。土壤供氮占水稻吸氮量的53.36%以上,施氮量低于225.95 kg/hm2时,存在消耗土壤氮库的风险。综合考虑产量和多年平均肥料利用率等数据,试验区适宜的氮肥用量为225.95~232.64 kg/hm2,可实现长期稳产增效。

    不同复合种养模式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比较分析
    宋宇, 丛培东, 曲贵伟, 杨清海
    2022, 28(3): 47-5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3.008
    摘要 ( )   HTML ( )   PDF(562KB) ( )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Illumina系统上对16 srRNA基因的V3~V4区进行测序,比较分析了“河蟹-稻”“非洲雁-稻”和“龙虾-稻”三种复合种养模式结穗期时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和丰度。各样本共检测到3 101个OTU,可将细菌分为48门、115纲、223目、39科、71属、1335种。三种复合种养模式的优势菌门相近,但有各自独有的菌属。Venn图分析表明,龙虾稻田物种数目最多,而非洲雁稻田独有物种数目最多。样本层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河蟹稻田和龙虾稻田的细菌群落结构相近,而与非洲雁稻田有较大差异。河蟹稻田的多样性指数Shannon值、丰富度指数Ace值和Chao值均高于龙虾稻田和非洲雁稻田,说明河蟹稻田有更好的土壤细菌生态组成。

    辽宁水稻新品系产量与米质的关系及高食味品系特征分析
    孙丽丽, 贾浩杨, 李坤译, 张小鹏, 程艳双, 孙嘉琳, 张晶, 徐海, 程效义
    2022, 28(3): 52-5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3.009
    摘要 ( )   HTML ( )   PDF(585KB) ( )  

    以辽宁省参加联合品比试验的89个水稻新品系为试材,比较不同品系间的产量结构、穗部性状和米质性状的差异,分析性状间的相关性,明确高食味值品系的典型特征。结果表明,新品系平均产量为612.24 kg/667 m2,符合国标2级和3级优质米的新品系分别有10个和17个;稻穗越长的品系,粒型越长,垩白越少,糙米率和精米率越低;一次枝梗结实率越高的品系,整精米率和精米率越高;粒型越长的品系,二次枝梗结实率越高。一次枝梗数和穗粒数越多、着粒越密、籽粒越偏向穗轴下部分布的品系;蛋白质含量越高。产量越高的品系,米饭的外观越好,硬度偏软,食味越好。蛋白质含量越高的品系,米饭外观越差,硬度高、黏度低、平衡度差,食味值下降。直链淀粉含量越高的品系,热浆粘度、最终粘度越大,峰值时间越长,糊化温度越低,崩解值越小。消减值越低的品系,米饭外观越好,食味值越高。高食味值品系的典型特征是粒型较长,蛋白质含量和消减值较低,当消减值为1 005.5 cP时食味表现最好。结果可为培育优质高产高效水稻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餐厨废弃物作堆肥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及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刘欣宇, 田培聪, 卢江, 钱佳宇, 方昭, 曹盼, 田光明
    2022, 28(3): 58-6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3.010
    摘要 ( )   HTML ( )   PDF(452KB) ( )  

    为探索餐厨废弃物作堆肥应用于水稻生产过程中的适宜性,设置3组餐厨堆肥用量梯度(15.00 t/hm2、30.00 t/hm2和45.00 t/hm2),并以当地常用的复合肥(0.38 t/hm2)及鸡粪堆肥(13.49 t/hm2)作为施肥对照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对不同处理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土壤安全性以及经济效益等指标进行测定评价。结果表明,餐厨堆肥处理的水稻产量高于化肥处理,并有效改善了稻米品质;餐厨堆肥处理显著提升了土壤中有机质及速效钾含量,且土壤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上限值,属于安全范围;施用15 t/hm2餐厨堆肥处理能够为水稻生产带来正向的经济效益。结果可为餐厨废弃物堆肥化利用提供技术理论支撑。

    麻鸭对稻鳖共作田杂草防治和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王显, 胡中泽, 衣政伟, 张自常, 孙飞, 杨大柳
    2022, 28(3): 62-6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3.011
    摘要 ( )   HTML ( )   PDF(431KB) ( )  

    试验比较了不同麻鸭放养数量(0、75、150、225、300、375只/hm2)对稻鳖田杂草发生、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麻鸭放养数量的增加,稻鳖田各生育时期的杂草数量和总干物质量均逐步减少,以放养数量为375只/hm2处理的除草效果最好;水稻产量随着麻鸭放养数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以放养数量为225只/hm2时最高,同时该处理还改善了稻米食味品质。综合杂草防治效果、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表现,“稻-鳖-鸭”立体种养模式中麻鸭放养数量以225只/hm2为宜。

    灌浆期高温下外源喷施2,4-表油菜素内酯对浙禾香2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陈燕华, 王军可, 王亚梁, 陈惠哲, 向镜, 张义凯, 王志刚, 张玉屏
    2022, 28(3): 66-6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3.012
    摘要 ( )   HTML ( )   PDF(481KB) ( )  

    为明确水稻灌浆期高温下喷施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 EBR)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品质的影响,以优质稻品种浙禾香2号为试验材料,在灌浆期进行15 d高温(HT)和适温(NT)处理,同时喷施浓度为0.15 mg/L的EBR和相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合成抑制剂油菜素唑(Brassinozole, BRZ),以喷施相同量的清水为对照。结果表明,灌浆期高温处理显著降低浙禾香2号的结实率,但对粒重的影响较小;高温处理降低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高温下外源喷施EBR能够显著提高浙禾香2号的产量、糙米率和整精米率,显著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试验结果为进一步明确EBR缓解水稻高温热害的效应提供理论基础。

    金衢盆地“倒春寒”时空演变特征及对双季早稻的影响
    汪晨, 陈江锋, 毛程燕, 潘欣
    2022, 28(3): 70-7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3.013
    摘要 ( )   HTML ( )   PDF(753KB) ( )  

    根据“倒春寒”气象指标国家标准(GB/T 34816-2017),利用金衢盆地主要城市历史气象资料,整理1981—2020年“倒春寒”个例并计算得到每次“倒春寒”过程的气象指标K值。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和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金衢盆地“倒春寒”频次和强度变化特征及大气环流背景。结果表明,近40 a金衢盆地“倒春寒”发生频繁,但以轻度“倒春寒”为主,重度“倒春寒”仅占发生次数的3.4%;“倒春寒”气象指标K值在3上下波动;衢州市“倒春寒”次数和气象指标K值分别存在明显的3 a、7 a、19 a和4 a、8 a、20 a左右的年际和年代际周期变化规律;“倒春寒”较强年受贝加尔湖地区强冷空气东移南下影响,槽后冷平流不断渗透影响江南地区,导致金衢盆地气温异常下降,发生较严重“倒春寒”气象灾害。

    长江中下游稻区农户用种行为研究
    关雅琪, 申红芳
    2022, 28(3): 75-7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3.014
    摘要 ( )   HTML ( )   PDF(598KB) ( )  

    基于浙江、江西、安徽、湖南四省342户农户水稻种植的微观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影响长江中下游稻区农户用种行为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农户用种行为受水稻种植规模、农户年龄、从事水稻种植年份、信息获取难易程度和是否拥有农业保险等因素影响。提出相应对策建议:通过育种政策引导培育广适性品种,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的深度和广度,通过补贴政策引导鼓励农户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农业保险以提升稻农抗风险能力。

    水稻种植对陕北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耐盐碱水稻品种筛选
    马增辉, 曹源, 王启龙
    2022, 28(3): 80-8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3.015
    摘要 ( )   HTML ( )   PDF(496KB) ( )  

    为明确种植水稻对陕北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筛选适宜陕北地区种植的耐盐渍水稻品种,进一步探索陕北盐碱地改良利用方式,以陕西省定边县堆子梁镇营盘梁村土地开发项目为契机,开展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种植可以显著改善盐碱地表层(0~20 cm)土壤的理化性质,表层土壤pH值和含盐量较未种植水稻前分别降低5.7%和25.5%,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则分别提高117.3%、45.9%、27.7%和67.3%。另外,种植不同水稻品种对盐碱地土壤酸碱度和含盐量影响基本无差异,但对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水稻收获后,种植东稻4号的土壤全氮、有效磷含量最高,种植宁粳28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隆优619产量较宁粳28、东稻4号分别提高4.96%和42.78%。

    江苏省有机水稻生产现状调研
    杜海萌, 王浩宇, 荆培培, 高平磊, 杨洪建, 戴其根
    2022, 28(3): 84-8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3.016
    摘要 ( )   HTML ( )   PDF(531KB) ( )  

    江苏是我国稻米生产与消费大省,推行绿色、有机健康水稻栽培,加快发展中高端优质稻米,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关注的议题。本文通过对江苏省有机水稻生产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江苏省有机水稻种植模式、肥料施用、病虫草害防治等情况,梳理了有机水稻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技术需求,并提出生产建议,以期对江苏省有机水稻生产起到一定的启示和推动作用,为加快有机水稻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上海优质粳稻产业现状及高质量发展对策
    董言笑, 周继华, 曹黎明, 孙滨
    2022, 28(3): 88-9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3.017
    摘要 ( )   HTML ( )   PDF(573KB) ( )  

    总结了上海优质粳稻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具体对策为:进一步优化茬口布局,推进用养结合型稻田农作制;实现优质水稻品种创新和绿色生产关键技术提升;以智慧农业为引领,积极推进现代农机农艺应用,提升绿色水稻产能水平;实施地产稻米品牌战略,促进提质增效。

    品种与技术
    不同栽培方式下缓释肥施用对水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周洁宇, 何军, 李杜白, 赵树君, 钟韵, 杨鹏, 张宇航, 钟盛建, 赵帆, 马煜, 任志文
    2022, 28(3): 92-9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3.018
    摘要 ( )   HTML ( )   PDF(454KB) ( )  

    为探明不同栽培方式下施用缓释肥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选取湖北省漳河灌区为研究区域,设置“移栽+常规肥”(F1N1)、“移栽+缓释肥”(F1N2)、“直播+常规肥”(F2N1)和“直播+缓释肥”(F2N2)4个处理,以水稻品种钻两优超占为试验材料开展小区试验。结果表明,F1N2处理对水稻株高促进作用最强,黄熟期可达127.6 cm,比F2N1处理高15.6 cm,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1N2处理对水稻分蘖促进作用极显著,每丛最多可达28.6个,而F2N2仅为11.7个;F1N2处理水稻产量为7 536 kg/hm2,比F2N2处理高13.3%,比F1N1、F2N1处理产量分别高出21.2%和28.2%。

    水稻与设施大棚蔬菜间套种技术探索
    李荣波
    2022, 28(3): 96-9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3.019
    摘要 ( )   HTML ( )   PDF(320KB) ( )  

    利用相对闲置的蔬菜大棚沟渠种植水稻,实施水稻与蔬菜间套种,既可充分利用耕地资源,增加水稻种植面积,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同时增加物种多样性控制病虫害发生。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塑料大棚一年当中种植多茬蔬菜,会有多余的水肥渗漏到沟渠中,这些渗漏的肥料能够保证沟渠中水稻的正常生长。水稻与大棚蔬菜间套种可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明显,是可持续农业的一种模式创新。

    优质稻云恢290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研究
    罗萍, 凌启鸿, 刘曜榕, 王怀义, 杨从党, 李刚华
    2022, 28(3): 99-10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3.020
    摘要 ( )   HTML ( )   PDF(528KB) ( )  

    以大面积推广的优质常规稻品种云恢290为材料,以当地栽培技术(T1)为基础,在当地技术上实行精确定量施肥(T2),在T2基础上实行精确定量灌溉(T3),并通过定量基本苗、扩大行距、精确定量施肥和灌溉,实现精确定量栽培(T4),分析不同栽培技术对云恢290生育期、叶龄、产量及其构成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T1处理, T2、T3和T4处理均能显著提高云恢290产量和经济效益,2019年产量增幅为21.0%~41.0%、经济效益增幅为20.6%~41.3%,2020年产量增幅为16.7%~65.4%、经济效益增幅为17.0%~63.8%,其中,T4处理增产增效最显著,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可见,精准定量栽培技术是一种高产高效的栽培方式。

    高产早熟早籼稻品种中组18在江山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李韵, 李诚永, 陈建江, 邵晓伟, 徐南昌, 王宏航
    2022, 28(3): 104-10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3.021
    摘要 ( )   HTML ( )   PDF(242KB) ( )  

    中组18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早籼稻品种,2020年4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作早稻种植。江山市于2018年引入试种示范,田间表现出熟期早、丰产稳产性好、抗病性强、抗倒性好、分蘖力强、有效穗多等特点,高产栽培产量潜力可达10.00 t/hm 2以上。本文介绍了该品种在江山市的试种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高配合力优质籼型两系不育系504S的选育与应用
    从夕汉, 阮新民, 施伏芝, 杜弘杨, 罗玉祥, 罗志祥
    2022, 28(3): 106-10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3.022
    摘要 ( )   HTML ( )   PDF(312KB) ( )  

    504S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籼型两系不育系1892S为母本,以自育三系保持系65B(丰8B/早籼M057)为父本,经5年8代选择育成的优质籼型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株型紧凑、叶色深绿、分蘖力强、不育起点温度低、异交结实率较高、配合力强等特性,2013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利用504S所配制的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两优5078和两优5077具有优质、高产、抗逆的特点,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稻文化
    农业文化遗产推进稻作文化发展的浙江实践探索
    林钗, 张晓玲, 张玺玲, 王亚慧, 王昊, 方桥坤
    2022, 28(3): 109-11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2.03.023
    摘要 ( )   HTML ( )   PDF(808KB) ( )  

    农业文化遗产是继承和弘扬稻作文化最具生命力的活态载体,研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对推进稻作文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浙江省是拥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最多的省份。本文阐述了农业文化遗产与稻作文化之间的关系,介绍了浙江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资源,对浙江农业文化遗产推进稻作文化发展的路径和取得的成效进行分析探讨,为推进稻作文化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路径和视角。

    广告·书评
    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刘颖
    2022, 28(3): 115-119. 
    摘要 ( )   HTML ( )   PDF(158KB) ( )  
    新时代背景下生态农业旅游文化的渊源及价值拓展
    宋莎莎
    2022, 28(3): 116-120. 
    摘要 ( )   HTML ( )   PDF(153KB) ( )  
    新时代背景下生态农业旅游文化的渊源及价值拓展
    宋莎莎
    2022, 28(3): 117-121. 
    摘要 ( )   HTML ( )   PDF(254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