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1年, 第2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1-07-20
    上一期    下一期

    前言
    专论与研究
    各地稻米
    稻文化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前言
    回望百年稻路 启航时代征程——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2021, 27(4): 0-0.  DOI:
    摘要 ( )   HTML ( )   PDF(437KB) ( )  
    专论与研究
    中国水稻育种百年发展与展望
    程式华
    2021, 27(4): 1-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1.04.001
    摘要 ( )   HTML ( )   PDF(770KB) ( )  

    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对水稻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现代水稻育种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已有百年历程,期间纯系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分子育种等技术成为技术主体,成就了矮化育种、杂交稻育种和超级稻育种三次突破,推进了全国水稻平均单产从20世纪50年代的200 kg/667 m2平台跃上了当前的470 kg/667 m2平台。展望未来百年的水稻产业需求,培育C4水稻、固氮水稻、耐盐碱水稻、耐旱水稻和一系杂交稻是水稻育种面临的重大任务。

    全面推进水稻生产绿色发展、高水平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大粮仓
    张洪程, 陆建飞, 戴其根, 高辉, 魏海燕
    2021, 27(4): 7-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1.04.002
    摘要 ( )   HTML ( )   PDF(257KB) ( )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最大的水稻主产区。水稻生产不仅维系我国“口粮绝对安全”,而且是维持流域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根基。建议国家将推进水稻生产绿色发展、高水平建设“绿色大粮仓”作为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大工程,建设世界最大的稻田绿色生态系统,巩固提升长江经济带“国家粮仓”战略地位。

    我国杂交粳稻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胡兴明, 钱前
    2021, 27(4): 9-1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1.04.003
    摘要 ( )   HTML ( )   PDF(351KB) ( )  

    杂交水稻研究与应用是中国科学家对全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做出的一项重要历史贡献。我国对杂交粳稻的研究虽迟于日本,但却后来居上,并领先于其他国家。更重要的是,中国杂交粳稻研究还推动了籼粳亚种间杂交亲和性的研究,选育了大量以“甬优”系列为代表的、利用亚种间优势的超高产籼粳杂交稻组合,为中国粮食安全提供了足够的种子“芯片”。本文回顾了中国杂交粳稻研究历程,重点分析了杂交粳稻研究中的每个创新思维,希望引起对杂交粳稻研究的讨论,“抛砖引玉”,寻找杂交粳稻实际育种规律,使大田真正育种效率得到更大地提高。

    中国考古改变稻作起源和中华文明认知
    郑云飞
    2021, 27(4): 12-1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1.04.004
    摘要 ( )   HTML ( )   PDF(796KB) ( )  

    稻作是东亚地区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20世纪70年代河姆渡遗址出土稻谷证明中国是稻作起源地,颠覆了稻作起源于印度学说,确立以稻作农业为特色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近年来中国考古取得丰硕成果,良渚古城遗址、一万年以前水稻遗存、大规模的古稻田等发现填补了中国文明史的许多空白,不断更新了稻作起源的认识,稻作起源于一万年以前的长江中下游已经成为了目前国际共识。植物考古、农耕遗迹考古等多学科考古工作在阐释中华文明进程和文明社会形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水稻生产、市场与进出口贸易的回顾与展望
    徐春春, 纪龙, 陈中督, 方福平
    2021, 27(4): 17-2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1.04.005
    摘要 ( )   HTML ( )   PDF(650KB) (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稻科技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单产连创新高,年人均稻谷占有量突破150 kg,稻米供求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有余的历史性跨越,优质稻占比持续提高;市场从统购统销到合同定购,从保护价收购到托市收购,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稻米市场价格稳步上涨;国家持续加强对大米贸易的宏观调控,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多数年份里我国都是大米净出口国,是国际市场重要的大米供应商,但2011年以来进口大米数量快速增加,大米逐步呈现净进口。长期看,我国水稻生产、市场、贸易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加快培育推广优质高产专用水稻品种,推广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促进水稻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水稻生产成本效益国际比较及中国发展前景
    李俊杰, 李建平
    2021, 27(4): 22-3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1.04.006
    摘要 ( )   HTML ( )   PDF(1019KB) ( )  

    中国水稻生产成本逐年抬高,不断压缩利润空间,制约水稻产业发展,降低稻农的种植积极性,更影响粮食安全。比较分析了近年中美日稻谷生产成本收益结构和生产效率变化趋势,发现:从结构上看,与美、日相比,中国稻谷生产固定资产投资低、劳动力成本高、土地成本不稳定、化肥投入比重较高、信贷支持弱、科技进步贡献偏低;从近30年的变化趋势来看,中国投入产出比率呈下降趋势,土地产出率的增长速率远低于美国,劳动生产率的绝对水平低于日本,反映中国水稻资源条件和技术创新应用、管理体制机制在降本增效方面发挥的作用效果落后于美国和日本。中国水稻产业发展需要基于规模经营和小户经营长期并存的背景,分类推广适用发展模式,加快地方适用品种和绿色高产技术推广应用,持续实施水稻支持政策。

    中国米市百年三大变化及前瞻
    杨卫路
    2021, 27(4): 31-3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1.04.007
    摘要 ( )   HTML ( )   PDF(502KB) ( )  

    水稻是全球三大主粮中唯一起源于华夏大地的作物。百年来,水稻生产、稻米市场和稻米在人们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了大跨度比较分析和探讨。与百年前相比,我国人口增加了近10亿,但人均粮食占有量大幅增加,年人均粮食占有量从1920年前后的265 kg上升到2020年的440 kg左右,这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基础;稻米市场规模扩大了数十倍,仓储物流已跻身世界前列;稻米消费持续扩大,用百斤稻米占人均收入比例测算居民生活提高程度,1921年、1949年,百斤米占上海普通工人月工资的50%左右,1980年百斤米占全国职工月均工资降至29%,2020年又降至13%。笔者对稻米市场存在问题和未来前景做出预判,指出未来在粮食问题上仍应坚持实事求是,不得有半点浮夸和弄虚作假,这也应是一条红线。农业和粮食是中国的经济基础,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天然尺度。中国共产党从1923年首次提出在农村减租减息主张,始终重视农业和粮食问题,经过百年艰难曲折而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需加倍珍惜。

    中国水稻商业化育种成就与展望
    杨远柱, 王凯, 符辰建, 秦鹏, 胡小淳, 谢志梅, 刘珊珊, 周延彪, 江南
    2021, 27(4): 35-4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1.04.008
    摘要 ( )   HTML ( )   PDF(1450KB) ( )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安全的根基,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种业发展关系到国家根本,中央更是将“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列为2021年我国经济八大重点任务之一,并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本文系统阐述了商业化育种的内涵,并总结了我国在水稻商业化育种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我国水稻及其他农作物商业化育种体系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中国水稻栽培技术发展与展望
    朱德峰, 张玉屏, 陈惠哲, 王亚梁
    2021, 27(4): 45-4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1.04.009
    摘要 ( )   HTML ( )   PDF(639KB) ( )  

    70年来,中国水稻生产取得巨大成就。根据水稻生产发展历程,将我国水稻生产分为波动阶段、快速增长、调整下降和恢复提高四个阶段。文章阐述了四个阶段的水稻生产及栽培技术特点;分析了单季稻和双季稻栽培技术的特点及发展现状。针对水稻生产发展面临的问题,展望了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

    我国水稻生产技术发展与展望
    万克江
    2021, 27(4): 50-5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1.04.010
    摘要 ( )   HTML ( )   PDF(421KB) ( )  

    水稻生产技术在推进稻作技术进步、提高水稻单产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水稻生产技术发展要以高产稳产、绿色优质、效益提升为方向,加快选育优良品种、集成绿色高效模式、强化生产指导服务、着力全产业链开发。

    我国水稻品种更新与稻作技术改进对碳排放的综合影响及趋势分析
    张卫建, 张艺, 邓艾兴, 张俊
    2021, 27(4): 53-5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1.04.011
    摘要 ( )   HTML ( )   PDF(523KB) ( )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口粮作物,稻田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甲烷(CH4)的最大排放源之一,水稻丰产与甲烷减排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领域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不同水稻品种和稻作技术的产量与碳排放差异显著,因此,掌握品种更新与技术改进的特征及发展趋势,可以为高产低碳稻作技术创新提供科学依据。为此,本文系统分析了1960s—2010s,我国水稻品种和稻作技术的演变特征及其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综合影响。总体而言,我国近50年来在品种不断更新和稻作技术显著改进及农用化学品大量投入下,水稻单产提高了37.0%,尽管单位面积碳排放增加12.2%,但是单位产量碳排放下降了18.1%,是一个增产减排的协同发展历程。基于情景分析,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条件下,综合水稻品种、灌溉方式、化肥减量以及稻作系统调整,以2010s为基线,我国2030s稻田温室气体总排放将下降17.0%以上,其中稻作技术改进和化学品增效减量的减排潜力最大。本研究可以为我国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及农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提供重要参考。

    水稻高产与优质栽培的冲突与协调
    王丹英, 徐春梅, 褚光, 陈松, 刘元辉, 陈里鹏, 章秀福
    2021, 27(4): 58-6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1.04.012
    摘要 ( )   HTML ( )   PDF(570KB) ( )  

    水稻高产与优质栽培之间存在着冲突与矛盾,实现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高是水稻生产发展的目标。本文论述了我国水稻优质生产的起伏,高产与优质之间的发展关系;在简要比较优质稻品种、优质稻谷和优质大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稻优质栽培的主攻目标;在探讨遗传、环境和栽培因素对稻米品质影响的基础上,指出高产与优质栽培的矛盾在于产量和食味品质提升对幼穗分化期N养分需求的不一致;提出了以前期促长精准控施穗肥N为核心的水稻高产与优质相协调的栽培策略。

    我国稻田种植制度的演化及展望
    褚光, 陈松, 徐春梅, 刘元辉, 王丹英, 章秀福
    2021, 27(4): 63-6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1.04.013
    摘要 ( )   HTML ( )   PDF(403KB) ( )  

    多熟制是我国作物种植制度的重要特征,也是进一步提高粮食产能的重要途径。本文回顾了我国稻田复种制度的起源,简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稻田种植制度的演化历程,概述了当前我国主要存在的稻田复种轮作模式,并对我国稻田种植制度的发展方向作出了展望。

    中国稻谷储藏技术及装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王若兰, 宋永令, 付鹏程
    2021, 27(4): 66-7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1.04.014
    摘要 ( )   HTML ( )   PDF(676KB) ( )  

    水稻作为我国的三大主粮之一,近10年总产量连续稳定在2亿t以上。稻谷的储备关系着我国的粮食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稻谷储藏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稻谷储藏技术正逐步升级为以气调储藏和低温储藏为主线的绿色储藏技术;与绿色储藏技术相配套的设施设备也得到很大的提升。但在稻谷储藏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当前高水分稻谷储藏已经成为常态、优质稻耐储性差、品种和产量越来越多,对应急方法、储藏管理和技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一些储藏设施和设备的不完善,导致稻谷的储藏损失率依然很高,也限制了绿色储粮技术的推进。本文系统综述了稻谷储藏技术和装备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稻谷绿色优质储藏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依据。

    我国稻米加工工艺的沿革与展望
    谢天, 杨会宾, 郭亚丽, 牛家铎, 谢健
    2021, 27(4): 71-7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1.04.015
    摘要 ( )   HTML ( )   PDF(552KB) ( )  

    我国稻米加工起步于大规模采集野生稻的时期,最初是采用稻谷直接制成米的“稻出白”工艺,后来采用稻谷先制成糙米、糙米再制成米的“糙出白”工艺,两者构成了沿用几千年的古代稻米加工工艺;19世纪60年代开始,增加稻谷清理、白米整理等工段,构成了近代稻米加工工艺;到20世纪末,增加稻谷分级、下脚整理、稻壳整理、副产品整理、糙米精选、白米精选、白米色选、白米抛光等工序,构成现代稻米加工工艺;进入21世纪以来,新增了回砻谷净化、糙米净化、刷米与抛光组合、多道色选、留胚粒分选等工序,构成了当代稻米加工工艺;今后通过增加多等级大米联产、多等级大米与留胚米联产等专利加工工艺,将构成加工过程更加精准且智能化、低破碎、低能耗和环境友好的未来稻米加工工艺。

    我国稻米品质与安全标准概述及思考
    张隽娴, 夏珍珍, 张仙, 郑丹, 周有祥
    2021, 27(4): 77-8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1.04.016
    摘要 ( )   HTML ( )   PDF(853KB) ( )  

    鉴于当前国际形势下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对我国稻米品质与安全相关标准进行了梳理。我国稻米品质安全标准的发展主要历经了三个阶段,包括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整理完善阶段。对稻米品质安全标准进行多维度的分类,重点从稻米品质标准、稻米安全标准和优质农产品稻米标准三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对我国现行稻米品质安全标准的局限性进行了思考和建议。

    我国近20年稻米品质优质率状况分析
    胡贤巧, 张卫星, 邵雅芳, 于永红, 卢林, 陈铭学
    2021, 27(4): 84-8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1.04.017
    摘要 ( )   HTML ( )   PDF(598KB) ( )  

    分析了2001—2020年来自我国各地的62 217份稻米样品的优质率。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我国水稻品种稻米优质率提升迅速,从2015年的27.3%快速增加到2020年的49.2%;21世纪初期,粳稻品种稻米优质率明显高于籼稻品种稻米,但两者品质差距不断缩小;垩白度是21世纪初期限制稻米优质率的主要品质指标,但“十三五”期间有明显的提升,其优质率超过了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等指标的优质率,已经不是限制稻米优质率的最重要因素;整精米率整体表现不佳,优质率较低,“十三五”期间已经成为7项定级指标中优质率最低的指标,是限制稻米优质率的重要指标。因此,提高我国稻米的整精米率,是今后我国水稻品质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

    我国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过程及技术趋势
    王强盛, 余坤龙, 倪雪颖, 张慧
    2021, 27(4): 88-9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1.04.018
    摘要 ( )   HTML ( )   PDF(607KB) ( )  

    稻渔综合种养(稻田养鱼)在我国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2012年以来发展极为迅速,为现代农业的绿色高效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本文概述了稻渔综合种养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成效,分析了当前稻渔综合种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稻渔综合种养需要深入研究的技术趋势,为稻渔综合种养的绿色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基因编辑技术及其水稻中的发展和应用
    任俊, 曹跃炫, 黄勇, 董慧荣, 刘庆, 王克剑
    2021, 27(4): 92-10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1.04.019
    摘要 ( )   HTML ( )   PDF(998KB) ( )  

    CRISPR/Cas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基因编辑系统,以其简单、高效、特异性高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和品种改良。在本文中,首先,我们系统总结了CRISPR/Cas技术及其衍生技术在植物中的开发和优化;其次,重点介绍了基于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水稻种质和品种改良的最新进展,并描述了基于基因编辑技术的水稻育种新策略,这是传统育种很难实现的;最后,还讨论了基因编辑技术在未来作物和粮食生产中所要面对的挑战。

    黑龙江垦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王守聪
    2021, 27(4): 101-10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1.04.020
    摘要 ( )   HTML ( )   PDF(407KB) ( )  

    黑龙江垦区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同时也是水稻主产区,在黑龙江省乃至国家水稻生产中作用和地位显著,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压舱石”。本文综述了垦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性提出相关产业发展对策,为“中国粮食 中国饭碗”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杂交水稻种业“走出去”的成功探索与发展趋势
    张琴
    2021, 27(4): 104-10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1.04.021
    摘要 ( )   HTML ( )   PDF(341KB) ( )  

    介绍了全球杂交水稻种植概况,我国杂交水稻种业“走出去”的重要意义和成功经验,展望了我国杂交水稻种业“走出去”的发展趋势:一是经营模式从种子贸易向育繁推海外本土化发展,二是增长方式从内生性发展向“内生+外延”发展转变,三是业务内核从产品输出向技术输出转变。分析了我国杂交水稻种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广东优质稻发展及稻米品牌建设与展望
    王丰, 柳武革, 刘迪林, 廖亦龙, 付崇允, 朱满山, 李金华, 曾学勤, 马晓智, 霍兴
    2021, 27(4): 107-11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1.04.022
    摘要 ( )   HTML ( )   PDF(1229KB) ( )  

    综述了从明朝以来广东优质稻品种和稻米品牌发展历程。广东的优质稻品种经历了从传统的高秆农家品种到现代矮秆高直链淀粉含量型优质常规品种,再到目前的矮秆低直链淀粉型优质常规品种。广东优质稻米品牌从传统的“增城丝苗米”和“马坝油粘米”,发展到现在的5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12个稻米区域公用品牌。这些品牌优质稻米均以粒型细长、无心腹白、晶莹剔透、米饭香软滑为特色,形成现代“广东丝苗米”的典型特征,在优质米市场上具有极高的辨识度。最后讨论了广东现代优质丝苗产业存在问题和发展举措。

    大米品牌的打造与稻米产业发展建议
    矫江, 姜莹, 刘艳霞, 黄峰华
    2021, 27(4): 117-12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1.04.023
    摘要 ( )   HTML ( )   PDF(764KB) ( )  

    随着肉、蛋、鱼等副食消费量的增加,我国人均大米消费量呈减少趋势。差异显著的高中低消费市场,使大米与烟、酒、茶一样,成为销售价格存在较大差异的特殊商品。本文研究介绍了我国食物消费变化和大米品牌发展历程,以及好大米的影响因素和大米品牌打造要点。要提升大米销售价格和经营效益,一是加工企业应重视产地环境,与当地政府一起共同打造产地品牌;二是针对“基地到餐桌”各环节采取综合措施,重视消费者可鉴别的市场标准及内在质量生产好大米,并注册商标打造企业品牌;三是各类安全大米、营养大米和功能大米等,应重视降低生产成本,在市场标准基础上打造特色品牌。提出了我国稻米产业发展建议:国家层面计划生产稻谷、建设“水旱转换田”和扩大优质粳稻米出口,对减少陈米损失和促进稻米产业发展都有重大现实意义。

    籼与粳的历史传奇
    沈希宏
    2021, 27(4): 122-12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1.04.024
    摘要 ( )   HTML ( )   PDF(709KB) ( )  

    亚洲栽培稻分为籼与粳两个亚种,籼与粳之间在形态指标和生理机能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在长期的历史演化中分分合合,颇为传奇。本文就其形态与基因型区别、地理分布、历史演化、籼粳桥梁基因、籼粳杂交育种、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等方面进行概述和探讨,期望对籼粳融合的现代籼粳亚种间杂交稻育种与关键基因发掘引起重视。

    稻米: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
    曾雄生
    2021, 27(4): 127-13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1.04.025
    摘要 ( )   HTML ( )   PDF(807KB) ( )  

    大致说来,一万年前是中国稻作的起源时期,一千年前则是中国稻作传统的形成时期,而最近一百年则是中国稻作发展最快的时期。用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这三个大致的时间节点,全景展示中国稻米的历史、稻米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为解决吃饭问题所做的努力、近百年来中国稻作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展望未来稻米所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前景。

    各地稻米
    永康市水稻产业的变革与成就
    姚秋艳, 成其仓
    2021, 27(4): 133-13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1.04.026
    摘要 ( )   HTML ( )   PDF(503KB) ( )  

    粮食生产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战略大局。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永康市农业部门在党的领导下,依靠科技进步,狠抓粮食生产,在水稻品种改良、单产提升和推广方式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总结永康市水稻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可以为确保粮食安全、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借鉴。

    京西稻的百年传承与发展
    杜振东
    2021, 27(4): 137-14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1.04.027
    摘要 ( )   HTML ( )   PDF(607KB) ( )  

    京西稻是清康熙、雍正、乾隆等亲自选育的优良品种,在与紫禁城并重的“三山五园”政治中心内外种植,具有多重价值属性,属于皇家御稻。从2000年起,基于北京水资源匮乏等原因,京西稻种植面积大幅度降至134 hm2左右,处于濒危状态。在保护传承过程中,京西稻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目录。在新修订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中,又将京西稻列入遗产保护目录。在海淀区,京西稻已经深入公园、学校、社区、酒店等地,在教育文化中发挥着农业以外的作用。

    稻文化
    艰辛百年路 迎来稻花香
    毛昌祥
    2021, 27(4): 141-14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1.04.028
    摘要 ( )   HTML ( )   PDF(409KB) ( )  

    稻米与人类相互依存和发展已有近万年历史。中国作为世界水稻生产和消费大国,在过去的百年时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人民的努力下,水稻科研和生产由弱到强,到逐步引领世界发展方向,不但为14亿中国人提供了食物,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打牢了基础,还与世界水稻生产国分享了中国技术,使得确保世界粮食安全多了一份中国力量。回顾中国水稻发展百年历程,展望未来,中国稻米前景更加美好。

    我家吃的那些事
    唐胜一
    2021, 27(4): 144-14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1.04.029
    摘要 ( )   HTML ( )   PDF(296KB) ( )  

    回忆了我家在吃方面发生的可喜变化,及我母亲对剩菜剩饭态度上的改变。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

    借米的故事
    李红英
    2021, 27(4): 146-14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1.04.030
    摘要 ( )   HTML ( )   PDF(372KB) ( )  

    回忆了上世纪50年代因粮食紧缺被迫借粮的无奈到现如今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一家三代人对粮食虽有不同认知,但都感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美好。在享受这天翻地覆变化的同时,我们一定不能忘记是中国共产党给予我们这一切,我们也一定要牢记为我们付出一切的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