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7年, 第1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7-05-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我国有机稻米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金连登
    2007, 13(3): 1-4.  DOI:
    摘要 ( )   PDF(242KB) ( )  
    本文以我国有机稻米的生产发展现状为研究内容,以实施国家《有机产品》标准为载体,分析了有机稻米生产的六大有利条件,阐评了存在的五个不利因素,提出了促进发展的六项对策。
    2006年国家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下)
    2007, 13(3): 4-4.  DOI:
    摘要 ( )   PDF(165KB) ( )  
    北方杂草稻耐低温发芽特性的初步研究
    高男;马殿荣;陈温福
    2007, 13(3): 5-7.  DOI:
    摘要 ( )   PDF(162KB) ( )  
    选用19份北方杂草稻为试验材料,分别在0℃、4℃、14℃、24—28℃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北方杂草稻具有较强的耐低温发芽特性。在4℃条件下,供试的19份杂草稻材料间的发芽率方差和变异幅度都比较大,耐冷性评价结果可靠。在4℃条件下耐低温发芽特性的评价结果为:5份杂草稻材料耐冷性为1级,耐冷性强;4份为5级,耐冷性中;10份为9级,耐冷性弱。对照栽培稻品种秋光的耐冷性为9级,耐冷性弱。
    水稻花器官发育基因的研究进展
    刘坚[;];郭龙彪[];钱前[]
    2007, 13(3): 8-9.  DOI:
    摘要 ( )   PDF(108KB) ( )  
    水稻花器官的发育结果直接影响稻谷产量和稻米品质,而且水稻是单子叶植物发育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模式植物。近年来有关水稻花发育基因调控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通过突变体和同源序列的比较获得了一系列与水稻花发育相关的基因,本文结合经典的ABC模型对此进行了综述。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在水稻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潘素君[;];戴良英[;];刘雄伦[];王国梁[;]
    2007, 13(3): 10-14.  DOI:
    摘要 ( )   PDF(303KB) ( )  
    农杆菌作为一种天然的遗传转化系统,在水稻基因工程中倍受重视。本文概述了农杆菌介导转化水稻的原理、影响因素、遗传改良上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植物铁结合蛋白基因及在水稻中的转化研究进展
    王彩芬
    2007, 13(3): 15-17.  DOI:
    摘要 ( )   PDF(173KB) ( )  
    植物铁蛋白是一种铁储藏结合蛋白,在植物体内起储存铁原子和作为胁迫反应蛋白的作用。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铁结合蛋白基因转入水稻,提高稻米的铁含量,对满足人体对铁的需求和预防铁缺乏引起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铁结合蛋白的结构、功能以及铁结合蛋白基因在水稻中的转化研究进展。
    不同施肥条件下杂交稻茎秆形态特性研究
    周丽华
    2007, 13(3): 18-20.  DOI:
    摘要 ( )   PDF(165KB) ( )  
    为了探索杂交稻的茎秆特性,以两优培九为材料,以其亲本及培两优288、汕优63为对照,研究了高、中、低肥条件下,各供试材料基部节间粗度、横切面面积、茎壁厚度、茎壁面积。结果表明,在高肥条件下两优培九基部节间粗度、横切面面积、茎壁厚度、茎壁面积最大,尤其是高肥条件下其茎壁厚度、茎壁面积超亲优势分别达19.4%、17.1%;两优培九维管束鞘中机械组织层较厚、木质素自发荧光强度大,表明两优培九基部节间组织解剖性状优良,木质素含量较高和秆壁厚,这也是其高产、耐肥、抗倒的形态学基础。
    稻米富铁途径
    吴忠坤
    2007, 13(3): 20-22.  DOI:
    摘要 ( )   PDF(176KB) ( )  
    本文就世界上众多居民铁营养缺乏的严重现状阐明了稻米富铁这一农业生物技术对于更广泛地解决缺铁性贫血的意义,综述了稻米三种富铁途径的研究进展,并对稻米铁强化、富铁品种的选育、以施肥为中心的水稻富铁技术存在的问题与特点作了比较与探讨,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指出通过水稻富铁技术生产富铁米对于改善居民铁营养状况的近期可行性。
    稻米镉测定国标方法的改进
    陶曙华
    2007, 13(3): 23-25.  DOI:
    摘要 ( )   PDF(147KB) ( )  
    通过选择用硝酸、硝酸+双氧水、不同比例的硝酸+高氯酸共5种消解剂对稻米标准样品进行消煮,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其镉含量。结果表明,用硝酸、混合酸(硝酸+高氯酸:4+1)、混合酸(硝酸+高氯酸:6+1)消煮测定结果精确度分别为7.51%、5.91%、5.62%,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38%、94.05%、101.04%,准确度均在标示值范围内。因而,可用硝酸或混合酸(硝酸+高氯酸:6+1)代替国标方法中混合酸(硝酸+高氯酸:4+1)对稻米进行镉含量测定。
    BT型粳稻不育系浙粳2A的选育及应用
    叶胜海;祁永斌;陆艳婷;张小明
    2007, 13(3): 25-26.  DOI:
    摘要 ( )   PDF(108KB) ( )  
    浙粳2A属感光性较强的中熟晚粳稻不育系。作单季稻种植,株高100cm;作连晚种植,株高90cm左右。株型较紧凑,穗型较大,着粒均匀,叶片较挺,后期转色好,耐高温,米质优,组配的杂交组合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
    带显性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特早熟籼型不育系中嘉A
    季芝娟[];富昊伟[];马良勇[];李西明[];杨长登[]
    2007, 13(3): 27-27.  DOI:
    摘要 ( )   PDF(51KB) ( )  
    本文总结了中嘉A的选育过程,并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和所配组合的产量表现。
    不同年份早籼稻佳辐占稻米品质性状分析
    周少芸[];王侯聪[];邱思密[];黄育民[];江良荣[];黄荣裕[]
    2007, 13(3): 28-30.  DOI:
    摘要 ( )   PDF(114KB) ( )  
    佳辐占是厦门大学水稻育种组采用一条自创的优质稻品种选育方法育成的千粒重达30g的优质早籼稻新品种。本文跟踪分析了5年中不同地方种植的佳辐占的稻米品质,结果表明,佳辐占的早、晚季稻米大部分品质指标基本符合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并表现出很好的品质性状遗传稳定性。
    节水抗旱杂交稻旱优3号节水减污作用研究
    梅道亮[];叶永棋[];罗利军[];胡耀华[];陈启炳[]
    2007, 13(3): 31-32.  DOI:
    摘要 ( )   PDF(96KB) ( )  
    随着水资源的日趋紧缺,生物节水技术研究已开始成为学科界的热点。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于2004年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例节水抗旱杂交稻旱优3号。笔者在2006年引进安吉试种,并对其节水减污作用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旱优3号在节水50%情况下,产量仍可达到500kg/667m2。
    甬优6号种子处理技术的安全性评价初报
    叶建人[];蔡娟娟[];金云香[];李云明[];冯永斌[];陈海波[]
    2007, 13(3): 33-34.  DOI:
    摘要 ( )   PDF(96KB) ( )  
    对籼粳型超级杂交稻甬优6号不同种子处理剂和处理方法对种子传播为主的干尖线虫病和恶苗病防治效果的比较研究表明,1.5%二硫氰基甲烷(的确灵)800倍液浸种48h或浸种48h后再温汤处理,以及25%咪鲜胺(使百克)3000倍液浸种24h或浸种48h后再温汤处理或日浸夜露间歇浸种48h后再温汤处理等方式处理后,甬优6号种子发芽率、出苗率、成苗率与用清水处理的无明显差异。结果说明二硫氰基甲烷和咪鲜胺除了常规方法浸种对甬优6号种子比较安全外,还可在其浸种基础上再采取温汤处理,以提高浸种处理对干尖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杂交水稻新组合中百优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探索
    蒋延军[];徐济虎[];彭应财[];龚志山[];陈学莲[]
    2007, 13(3): 35-36.  DOI:
    摘要 ( )   PDF(130KB) ( )  
    中百优1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新近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杂交稻新组合,于2006年5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在江苏省大丰市上海农场种子生产基地,进行了中百优1号的初次大田制种试验与技术研究。本文介绍了中百优1号父母本的特征特性,提出了中百优1号高产制种的技术措施。
    宜香1979的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
    廖宗永;林纲;李云武;张杰;江青山
    2007, 13(3): 37-38.  DOI:
    摘要 ( )   PDF(113KB) ( )  
    优质香型杂交水稻新品种宜香1979系由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育成,具有高产、优质、适口性好、适应性强等特性。本文根据该品种的特征特性,介绍了相应的栽培、制种技术。
    2006年江西省审定通过的54个水稻新品种
    2007, 13(3): 38-38,75.  DOI:
    摘要 ( )   PDF(115KB) ( )  
    寒地优质水稻新品种龙粳18号及配套栽培技术
    吕彬
    2007, 13(3): 39-40.  DOI:
    摘要 ( )   PDF(119KB) ( )  
    龙粳18号于2006年9月通过国家超级稻专家组现场验收,在10.7hm^2连片种植田上进行采点实测,龙粳18号平均产量11600.0kg/hm^2;实收780.4m^2,产量达11265.0kg/hm^2,2007年1月通过黑龙江省审定并推广,具有高产、优质、早熟、抗病、耐寒等特点。为黑龙江省早粳优质超级稻新品种。
    优质粳稻新品种龙稻5号的选育及应用
    张玉华;张风鸣;白良明;张国民;耿立清
    2007, 13(3): 41-41.  DOI:
    摘要 ( )   PDF(54KB) ( )  
    龙稻5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寒地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粳稻新品种,其生育期适中,抗寒耐冷性强,抗稻瘟病较强,米质优、产量高,适合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
    武运粳21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胡茂松;钮中一;杨一琴;杨新宇;朱晓玉
    2007, 13(3): 42-42.  DOI:
    摘要 ( )   PDF(60KB) ( )  
    武运粳21号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一个中熟中粳新品种,具有早熟、优质、抗性强,稳产和适应性广等特点。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早籼新品种中早25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要点
    徐冬太[];钱国明[];徐双贵[]
    2007, 13(3): 43-43.  DOI:
    摘要 ( )   PDF(52KB) ( )  
    中早25系中国水稻研究所以中选181为母本、中早1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早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熟期早、产量高、适应性广、抗稻瘟病等特点。2006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栽培要点。
    再生稻超高产优化集成技术
    张上守[];卓传营[];郑荣和[];李义珍[]
    2007, 13(3): 44-48.  DOI:
    摘要 ( )   PDF(250KB) ( )  
    再生稻,是利用水稻收割后稻桩上的腋芽再生,又收成一季稻谷的水稻。一次插秧,两次收获,省工、省本、高产、高效,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的稻作。
    全国粮油市场稻米平均价格
    2007, 13(3): 48-48.  DOI:
    摘要 ( )   PDF(68KB) ( )  
    太湖农区机械直播稻优质高产栽培实践与技术体系研究
    谢正荣[];陈群[];钱惠明[];季红芳[];张军民[];景素龙[]
    2007, 13(3): 49-51.  DOI:
    摘要 ( )   PDF(173KB) ( )  
    依据昆山市单季晚粳机械直播稻品种(系)比较试验和核心攻关方资料,分析了太湖农区综合应用中熟晚粳杂交稻常优1号、2BD-6D型带式精量直播机、优质高产高效开源拓库标准化栽培技术的可行性及技术原因,并提出了相配套的机械直播水稻的栽培体系与技术。
    杂粳常优1号产量750kg/667m2群体质量指标及配套栽培技术
    吴爱国;肖跃成;李亚伟;王宝金;刁凤玲;夏美珍
    2007, 13(3): 52-54.  DOI:
    摘要 ( )   PDF(164KB) ( )  
    常优1号是江苏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单穗重。研究表明,常优1号产量750kg/667秆水平的穗粒结构量化指标为:有效穗16~18万/667m^2,每穗粒数200粒左右,结实率85%以上,千粒重27g左右。配套栽培技术应根据其分蘖力中等、对肥水敏感等特性,在培育壮秧、合理控制中期群体、提高成穗率、保证适宜穗数的同时,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宁粳1号麦套稻单产650kg/667m2生育动态指标及精确栽培技术
    凌良振[];谢仁康[];俞华林[];殷德林[];王玉红[];王永弟[]
    2007, 13(3): 54-56.  DOI:
    摘要 ( )   PDF(178KB) ( )  
    在连续9年推广应用超高茬麦套稻的示范上,笔者初步探明了宁粳1号获得单产650kg/667m^2在不同生育阶段的生育动态指标和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杂交晚粳秀优5号单季免耕直播播种量试验
    楼再鸣[];王岳忠[];祝剑波[]
    2007, 13(3): 57-58.  DOI:
    摘要 ( )   PDF(81KB) ( )  
    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晚粳秀优5号作单季免耕直播栽培,每667m^2播种量在0.5—1.5kg间,随播种量增加单产递增,生产成本相仿,纯收益递增;但每667m^2播种量超过1.0kg,单产增幅趋小。
    水稻灰飞虱药剂防治试验研究与推广应用
    王华弟[];朱金良[];朱黎明[];钟雪明[];朱明泉[]
    2007, 13(3): 59-60.  DOI:
    摘要 ( )   PDF(110KB) ( )  
    10余种药剂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防治水稻灰飞虱以40%毒死蜱(新农宝)每667m^2用量100ml防治效果为最佳,其次为5%锐劲特每667m^2用量50ml,这两种药剂防效明显优于其他供试药剂,可用于春季冬闲田杂草、小麦田和单季晚稻穗期灰飞虱防治。
    “谷草败”稻田除草与壮秧技术效果
    季茂荣[];王红亮[];应文飞[];梅向阳[];陶龙兴[]
    2007, 13(3): 61-62.  DOI:
    摘要 ( )   PDF(84KB) ( )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就直播稻田除草剂“谷草败”的除草效果及其施用技术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谷草败”防除直播田杂草效果优异,能防除禾本科、莎草科和阔叶草等大多数秧田常见杂草,对稗草、千金子等杂草的防效明显优于直播净和幼禾葆,而且对秧苗素质有明显提高。
    麦饭石肥对水稻产量及安全性影响的研究
    刘传增
    2007, 13(3): 63-64,7.  DOI:
    摘要 ( )   PDF(178KB) ( )  
    麦饭石肥在一定施用数量范围内能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和结实率,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但并不是施用量越大水稻的各项产量构成因子越合理,产量越高。试验表明,麦饭石每hm^2施750kg时水稻产量最高,达10445.2kg/hm^2。在水稻生产过程中施用麦饭石肥,生产的稻米按NY/T419—2000标准进行检验,质量合格。氰化物、磷化物、铅等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未检出,黄曲霉毒素B1、As、Hg、Cd、F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和重金属虽检出,但检测结果都在标准要求范围内,各项判定均为合格,达到A级绿色优质大米的卫生要求。施用麦饭石肥生产的稻米锰、钙、钠、锌、硒均不同程度的增加了含量,说明了使用麦饭石肥生产的大米中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这证实了麦饭石具有较强的溶出性。
    四川省无公害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
    刘代银
    2007, 13(3): 65-67.  DOI:
    摘要 ( )   PDF(186KB) ( )  
    本文着重总结了四川省近年来无公害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取得的主要成效,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发展对策。
    吉林省优质水稻育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金京花[];全成哲[];张强[];李淑芳[];吴占文[]
    2007, 13(3): 67-70.  DOI:
    摘要 ( )   PDF(198KB) (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稻育种也由原来只注重产量不重视米质,发展到现在产量与米质并重。吉林省通过4届优质米的评选活动,已经鉴评出23个优质粳稻新品种(品系),其中吉粳88号不论从抗性、米质还是产量上比原来吉林省主要种植的品种都有较大突破。但是,我国的优质品种与外国一些优质品种相比,品质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市场竞争力不强。为改变这种局面,提高我们的育种水平,有必要回顾我们的育种历程,正确判断现状,确定发展的目标和可行的技术路线。
    余姚市早稻生产品种布局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张亚红
    2007, 13(3): 71-72.  DOI:
    摘要 ( )   PDF(126KB) ( )  
    早稻是浙江省余姚市最主要的春播作物,早稻生产的发展有效保证了当地的粮食安全。分析早稻生产品种布局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早稻生产品种的发展对策,对进一步促进余姚市早稻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湖南浏阳种粮面积下降原因及对策探讨
    张可祯[];陈景任[];李昌武[];杨传桂[]
    2007, 13(3): 73-75.  DOI:
    摘要 ( )   PDF(169KB) ( )  
    在2006年5~8月对湖南省浏阳市金刚镇100个农户进行了粮食生产问卷走访座谈调查,分析了当地水稻种植面积下降的原因,并对今后加强粮食生产提出了合理性、指导性建议。
    新闻集锦
    2007, 13(3): 76-76.  DOI:
    摘要 ( )   PDF(60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