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7年, 第1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7-03-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转Bt基因水稻的生态安全性研究进展
    张志罡;孙继英;付秀芹;胡波;颜亨梅
    2007, 13(2): 1-4. 
    摘要 ( )   PDF(278KB) ( )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利用外源基因培育优良水稻品种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国内外已培育出多个高抗害虫的转基因水稻,转Bt基因水稻就是其中之一。但是,人们对转Bt基因抗虫水稻潜在的风险尚存在疑问,这是目前转Bt基因水稻未能进一步获准商品化生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转Bt基因水稻研究现状与安全性评价的最新进展,主要涉及环境生态安全性、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及昆虫对Bt杀虫蛋白的抗性问题和管理对策,并对将来的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2006年国家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中)续一
    2007, 13(2): 4-4. 
    摘要 ( )   PDF(71KB) ( )  
    稻米营养品质研究现状与展望
    李丹[];王建龙[;];陈光辉[]
    2007, 13(2): 5-9. 
    摘要 ( )   PDF(333KB) ( )  
    稻米品质与人类的健康关系密切,提高稻米的营养品质对改善人们的营养状况非常重要。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稻米营养品质的评价指标及其测试方法、稻米蛋白质的组成、遗传效应研究以及蛋白质与其他品质性状的相关性,提出了目前在稻米蛋白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未来优质高蛋白稻米的开发利用途径进行了展望。
    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
    2007, 13(2): 9-9.  DOI:
    摘要 ( )   PDF(80KB) ( )  
    推行短龄秧苗早栽 提高浙江早稻单产
    毛国娟[];金志凤[]
    2007, 13(2): 10-13. 
    摘要 ( )   PDF(245KB) ( )  
    本文在分析浙江早稻增产空间的基础上,提出推行短龄秧苗早栽是挖掘早稻增产潜力的技术措施之一。从短龄早栽增产的生物学基础、现行水田种植制度条件、浙江特殊的气候条件、早稻几种新型育秧方式的发展、历史上早稻短龄早栽获得高产的实例等方面阐述早稻短龄秧苗早栽增产的可行性,并提出早稻生产开展短龄秧苗早栽研究与示范建议。
    利是米业等9个大米品牌荣获全国农业最高奖“中国名牌农产品”
    2007, 13(2): 13-13.  DOI:
    摘要 ( )   PDF(64KB) ( )  
    国内外稻谷主要精深加工技术
    孙强;赵劲松;杨春刚
    2007, 13(2): 14-16. 
    摘要 ( )   PDF(203KB) ( )  
    本文认为食用优质稻谷的开发是稻米精加工的物质基础。阐述了国内外稻谷精深加工技术及产品类型,为大米企业产业化及科研单位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参考。
    东北寒地稻区稻米品质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孙岩松
    2007, 13(2): 17-19. 
    摘要 ( )   PDF(204KB) ( )  
    对43~50°N的东北寒地优质稻米生态区稻米品质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就其优越的气候环境条件和先进栽培技术模式进行了分析。
    北方杂草稻发芽期耐盐性的初步评价
    赵娜;马殿荣;陈温福
    2007, 13(2): 20-24. 
    摘要 ( )   PDF(269KB) ( )  
    选用在辽宁省各地收集到的47份杂草稻为材料,用0.5%、1.0%、1.5%的NaCl溶液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对辽宁杂草稻发芽期的耐盐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cl溶液处理对杂草稻芽长影响较小,对根长、单苗鲜重、单苗干重影响较大。根据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将杂草稻耐盐性分为5大类群,并从第Ⅰ和第Ⅳ类群中筛选出耐盐性较好的WR03-12和WR03-17。
    欧洲水稻生产系统及其发展策略
    张卫星[;];朱德峰[]
    2007, 13(2): 24-27. 
    摘要 ( )   PDF(298KB) ( )  
    本文分析了欧洲水稻生产现状、稻米市场及现有水稻生产系统与种植方式,欧洲水稻生产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低温影响、水分缺乏、肥水利用率低、病虫杂草为害、倒伏、稻米品质低劣、生产成本高以及水稻生产对环境的影响等,并讨论了欧洲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DTOPSIS法在水稻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林琼
    2007, 13(2): 28-30. 
    摘要 ( )   PDF(205KB) ( )  
    以福建省2004年度水稻区试试验(中稻组)资料为例,探讨DTOPSIS法在多因素综合评价水稻新品种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法比单用产量分析更客观、也更科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综合评价方法,建议在品种审定工作中推广应用。
    粳稻碾磨品质与植株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
    江建华;洪德林
    2007, 13(2): 30-32. 
    摘要 ( )   PDF(204KB) ( )  
    利用对粳稻直立穗品种丙8979与弯曲穗品种C堡杂交衍生的349个重组自交系,对粳稻碾磨品质与植株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糙米率与每穗实粒数、着粒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每穗总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精米率与着粒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株高、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整精米率与穗长、株高、全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关联度较大的性状主要是结实率、全生育期、千粒重和穗长。
    抗条纹叶枯病水稻新品种南粳44的选育与应用
    王才林;张亚东;朱镇;赵凌;仲维功;陈志德;杨杰
    2007, 13(2): 33-34. 
    摘要 ( )   PDF(125KB) ( )  
    南粳44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58 d左右,株高100 cm左右,穗型较大,每穗总粒数140~150粒,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6 g左右。植株生长青秀,耐肥抗倒,熟色好。稻米品质达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抗条纹叶枯病,中抗白叶枯病,对稻瘟病ZB21、ZC15、ZF1小种免疫,感ZD7、ZE3、ZG1小种,感穗颈瘟和纹枯病。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适宜在江苏沿江和苏南地区种植。
    水稻优质恢复系宜恢2292的选育与利用
    李云武 林纲 杨霄 杨从金 贺兵 张杰 包灵丰 廖宗永
    2007, 13(2): 35-36. 
    摘要 ( )   PDF(133KB) ( )  
    水稻优质恢复系宜恢2292系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水稻室用多系1号/明恢63//宜恢1313/鉴86-20复合杂交定向选育而成。该恢复系具有株叶型佳,恢复力强,配合力好,花粉量足,米质优,制种产量高等特点,组配的宜香2292,2002年获四川省第三届稻香杯优质米奖,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2005年通过四川省审定。
    高产优质抗病香稻新品种原稻1号
    杨永升
    2007, 13(2): 37-37,36.  DOI:
    摘要 ( )   PDF(123KB) ( )  
    原稻1号是河南省原阳县农科所选育的粳香型水稻新品种,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好,适宜在沿黄稻区大面积推广种植。本文归纳了原稻1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并总结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
    扬粳9538单产650kg/667m2以上群体质量指标的探讨
    于淮洲;刘仁梅;王启兰;闵元军
    2007, 13(2): 38-40. 
    摘要 ( )   PDF(152KB) ( )  
    研究表明,水稻单产与抽穗期干物重、抽穗期LAI、成熟期穗数呈二次曲线相关,与成熟期干物重、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呈直线相关。扬粳9538单产650 kg/667m^2以上适宜的群体质量指标为:抽穗期的干物重780.2 kg/667m^2,LAI为7.47,成熟期适宜穗数24.41万/667m^2;并着力提高成熟期干物重和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
    2007年江苏省审定通过的13个水稻新品种
    2007, 13(2): 40-40. 
    摘要 ( )   PDF(59KB) ( )  
    氮肥运筹对晚稻武运粳7号物质积累和产量的效应
    张祥明[];郭熙盛[];李泽福[];刘春盛[];叶北朝[];程生龙[];胡润[]
    2007, 13(2): 41-43. 
    摘要 ( )   PDF(208KB) ( )  
    以武运粳7号为材料,在等量氮条件下研究施氮比例对晚稻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前后期施氮比例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干物质积累,基肥施氮比例为45%~55%利于拔节-抽穗期干物质的积累和有效穗的形成,以及适宜的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产量与基肥施氮比例存在显著的抛物线关系,当基肥比例为53.76%时晚稻产量达到最高,为8 494.14 kg/hm^2。本试验研究表明,在与目标产量相适宜的氮肥施用总量(180 kg/hm^2)下,基肥为45%~55%、分蘖肥为30%、穗肥为15%~25%较为适宜。
    杂交晚粳免耕直播栽培最佳播种期和播种量研究
    钱士明[];沈铭[];陈叶平[];李瑾[];张晓伟[];陈海林[];冯金祥[]
    2007, 13(2): 44-45. 
    摘要 ( )   PDF(106KB) ( )  
    杂交晚粳作免耕直播栽培,播种期从5月25日到6月9日,播种越早,产量越高;播种量从18.75 kg/hm^2到11.25 kg/hm^2,播种量越低,产量越高。从本试验看,杂交晚粳嘉乐优2号在嘉兴南湖作免耕直播栽培,以5月25日播种、11.25 kg/hm^2播种量时产量最高,说明杂交晚粳在一定范围内必须早播、稀播,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分蘖强和穗型大等优势而获得高产。
    一季晚稻青枯死苗原因及防御对策
    龚跃群;刘红娥;杨家俭
    2007, 13(2): 46-47. 
    摘要 ( )   PDF(135KB) ( )  
    1999年、2005年桃江县一季晚稻发生了青枯死苗。调查表明,青枯死苗与气候条件、品种(组合)的抗逆性、气温骤变时所处的生育阶段、栽培管理措施、田型地貌等因素有关。提出了加强农业灾害性天气预测预报、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组合)、健身栽培、灌水护苗、追施叶面肥等防御措施。
    耘田对提高水稻产量的作用研究
    张真[];吕南山[];陈连民[];金子舟[]
    2007, 13(2): 48-48. 
    摘要 ( )   PDF(61KB) ( )  
    根据对水稻进行人工耘田和化学除草对比试验的结果,分析了两处理在产量构成三要素上的差异,说明通过人工耘田,可以提高土温,松土通气,以气促肥,加速肥料分解,从而促使水稻新根大量发生,提高吸肥能力,增加分蘖,促进了水稻的生长;同时还减轻了杂草对土壤养分的消耗,促进水稻增产。
    水稻齐穗期倒伏后各种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杨杰[];徐建强[];屠学林[]
    2007, 13(2): 49-50. 
    摘要 ( )   PDF(114KB) ( )  
    试验表明,对刚齐穗就发生倒伏的水稻,进行扎稻处理(倒伏后扎把),反而不利于叶片光合作用,同时还会造成较重的机械损伤,产量损失更大。对严重倒伏田块,宜采用棒挑处理,并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防止病害蔓延。
    2006年安徽省审定通过的27个水稻新品种
    2007, 13(2): 50-50. 
    摘要 ( )   PDF(52KB) ( )  
    水稻机械化插秧关键技术
    邓立平
    2007, 13(2): 51-52. 
    摘要 ( )   PDF(150KB) ( )  
    水稻机插秧具有禾苗分蘖快、通风透光好、抗逆性强,田间管理方便,以及省工、节本、节省秧田、稳产高产等明显优势,高效应用该技术应着重把握住选好品种、搞好季节衔接,适时培育壮秧,高标准插秧和加强田间管理四个关键环节。
    新书介绍——《现代中国水稻》
    2007, 13(2): 52-52.  DOI:
    摘要 ( )   PDF(86KB) ( )  
    杂交晚稻免耕抛栽低产原因及高产措施
    唐三定
    2007, 13(2): 53-54. 
    摘要 ( )   PDF(157KB) ( )  
    分析了杂交晚稻免耕抛栽田水稻产量较翻耕田低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以提高杂交晚稻免耕抛栽田的产量。
    中浙优1号的饱粒丰产栽培技术
    吕高强[];李方华[];王妙媛[];徐洁章[];许德海[]
    2007, 13(2): 55-56. 
    摘要 ( )   PDF(127KB) ( )  
    针对中浙优1号的品种优势与缺陷,提出一套以争取高结实率、实现颗粒饱满为主线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半世纪的心血稻田“超级梦想”的实现——福建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2007, 13(2): 56-56.  DOI:
    摘要 ( )   PDF(59KB) ( )  
    灾年丰两优1号平均单产超8.33t/hm^2技术总结
    倪日群;金进海;夏如达
    2007, 13(2): 57-58. 
    摘要 ( )   PDF(130KB) ( )  
    2005是温州农业的大灾之年,温州先后遭受五次台风正面袭击或严重外围影响。两系杂交稻丰两优1号在永嘉县乌牛镇进行了单季晚稻“六百亩示范片”高产示范,平均单产8.33 t/hm^2,比温州市2005年晚稻平均产量5.25 t/hm^2增3.08 t/hm^2,最高产量达8.73 t/hm^2,大灾之年在温州市首次获得两系杂交稻大面积平衡高产。本文主要介绍了示范方的建设情况,技术措施、示范概况与结果,总结了灾年获高产的主要栽培技术。
    美国农业部预计2006/07年度全球稻米产量略增
    2007, 13(2): 58-58.  DOI:
    摘要 ( )   PDF(72KB) ( )  
    不同喷雾技术对水稻叶面害虫和基部病虫防治效果探讨
    杨廉伟[];陈将赞[];戴以太[];金茂鑫[]
    2007, 13(2): 59-60. 
    摘要 ( )   PDF(132KB) ( )  
    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拔节期前,细喷雾技术可提高叶面害虫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对稻飞虱、纹枯病等基部病虫的防效与常规喷雾基本接近。东方红18型弥雾、1.2 mm手动细喷雾、1.8 mm手动常规喷雾和担架式喷雾,药后5 d,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分别为97.9%、96.1%、90.2%、82.4%,对稻飞虱的防效分别为96.5%、96.3%、93.8%、81.8%,对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50%、66.7%、55.8%、39.2%。
    2006年国家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中)续二
    2007, 13(2): 60-60. 
    摘要 ( )   PDF(69KB) ( )  
    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灾发原理与综合防治技术
    汪恩国[];徐建章[];陈林松[];蒋尚军[]
    2007, 13(2): 61-62. 
    摘要 ( )   PDF(132KB) ( )  
    本文根据1998~2004年调查观察与试验研究,阐述了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流行原理,提出了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必须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治虱防矮为关键,健身栽培为保障,掰蘖补丛为因急补救的一整套综合防治技术。
    “粒粒饱”对早稻的生物学效应及增产效果
    王伟平
    2007, 13(2): 63-64. 
    摘要 ( )   PDF(126KB) ( )  
    本文在2004~2005年早稻施用“粒粒饱”试验的基础上,2006年继续在早稻上应用“粒粒饱”,探讨“粒粒饱”对早稻的生物学效应和增产效果(12.18%~12.79%),总结“粒粒饱”的施用技术,为其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中国稻米市场2007年1月份分析报告
    2007, 13(2): 64-64.  DOI:
    摘要 ( )   PDF(67KB) ( )  
    浙西南山区水稻施肥现状与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策
    廖必长
    2007, 13(2): 65-67. 
    摘要 ( )   PDF(171KB) ( )  
    本文对浙西南山区庆元县所辖20个乡镇水稻生产施肥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庆元县农民重化肥,轻有机肥现象严重。根据兼顾产量、品质、效益、环境的原则,提出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策。
    嘉早312不同氮肥用量施用效果的研究
    陈謇;李大文;赵守清;王驰
    2007, 13(2): 67-68. 
    摘要 ( )   PDF(126KB) ( )  
    通过田间试验,开展了五种不同氮肥用量在嘉早312上的施用效果研究,并对其经济性状、产量、分蘖情况、氮肥利用率、效益进行了分析,同时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提出了嘉早312最适宜的氮肥施用量。
    吉林省水稻加工业的产业状况分析
    姜会明;郭庆海
    2007, 13(2): 69-71. 
    摘要 ( )   PDF(218KB) ( )  
    吉林省是我国的主要粳稻产区之一,近年来依赖其原料基础、龙头牵动、市场潜力等优势,水稻加工业有了较大发展,但多数水稻加工企业都是小型加工企业,由于管理、资金状况差异,各加工企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产品质量不一,科技含量高的稻米精品少,本文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浙江国稻高科技种业有限公司简介
    2007, 13(2): 71-71.  DOI:
    摘要 ( )   PDF(76KB) ( )  
    促进淮安稻米产业优化发展的对策
    王兴龙[];史纪锁[];章安康[]
    2007, 13(2): 72-73. 
    摘要 ( )   PDF(123KB) ( )  
    通过分析淮安稻米产业发展优势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做大做强做优淮安稻米产业的对策建议。
    南通市优质稻米产业区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方案的构建与运作
    刘建
    2007, 13(2): 74-76. 
    摘要 ( )   PDF(210KB) ( )  
    本文在明确南通市优质稻米产业区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的原则与要求的基础上,从主导品种选择、主推技术确定和主体培训计划等三个方面确立了科技推广方案,提出了科技推广工作的运作模式。
    新闻集锦
    2007, 13(2): 77-77.  DOI:
    摘要 ( )   PDF(73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