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5年, 第2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5-09-2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论与研究
    综合信息
    专论与研究
    品种与技术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论与研究
    稻文化的再思考(12):稻与汉字和艺术:从物质到精神——中国精神的探讨
    庞乾林,王磊,林海,王志刚,钱前,方军*
    2015, 21(5): 1-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5.05.001
    摘要 ( )   PDF(1032KB) ( )  
    简要概述了对丰富中华文化内容的水稻及相关的主要的字、词及其衍生和反映的物质、精神文化方面的内容,介绍了稻的生产、消费及在国计民生中有意义的一些主要的艺术和文化,包括草创的中国水稻之歌--东方的文明、中国的精神,探讨了水稻和水稻人及所代表的中国精神的概念。我们体会的中国精神是:自立自强开放合作、尊老爱幼开拓创新、互信互利科学民主、助弱济困舍身取义的精神。中国精神是继承着历史、伴随着开放、正视着现实、面向着未来形成的。
    综合信息
    福建省2015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15, 21(5): 6-,39.  DOI:
    摘要 ( )   PDF(252KB) ( )  
    专论与研究
    南方水稻机插现状与发展分析
    李刚华, 刘正辉, 唐设, 丁承强, 王绍华, 凌启鸿, 丁艳锋*
    2015, 21(5): 7-12,1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5.05.002
    摘要 ( )   PDF(898KB) ( )  
    我国水稻机插水平表现为“南低北高”,南方稻区除江苏省外,机插稻整体水平普遍偏低。南方水稻存在田块不规则、平整性差、水稻栽培品种繁多、耕作制度多样,以及成本较高等客观问题,限制了机插稻的发展。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关系的改变以及科技的进步,机插稻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加强农机农艺技术研发,提高机插稻的技术到位率,同时发展机械化生产合作组织,对我国南方地区机插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研究进展
    张晓果,王丹英*,计成林,徐春梅,陈松,章秀福
    2015, 21(5): 13-1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5.05.003
    摘要 ( )   PDF(934KB) ( )  
    氮肥能提高水稻产量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作为水稻最重要的营养元素,氮在水稻体内的吸收、转运及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氮肥在水稻体内的重要作用,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对氮肥吸收和转运规律进行了整理,具体分析了铵态氮和硝态氮在水稻体内的同化和转运过程,也对氮肥吸收的限制因素进行了讨论,并对如何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提出展望,以期为氮肥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依据,也为水稻氮素营养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留胚米营养及酶系组成的研究现状
    王丽群,孟庆虹,张志宏, 严松,袁超,谢学军
    2015, 21(5): 20-2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5.05.004
    摘要 ( )   PDF(662KB) ( )  
    留胚米是一种营养全面,具有生理活性且能提高稻米利用率的高值米制品。由于富含与稻米生理活动相关的酶类,留胚米更容易发生氧化、变质,而不耐储藏。留胚米自身存在的货架期短、难于流通等问题是其在产业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主要技术瓶颈。本文从留胚米的营养成分分析入手,对其酶系组成、酶在储藏期间的变化规律及酶编码基因进行综述,旨在总结留胚米的研究现状,分析留胚米在实际仓储中氧化变质的关键控制点,为延长留胚米保藏时间、预防留胚米陈化劣变以及推进其产业化进程提供理论指导。
    富硒水稻研究进展
    金国强1,王治学2,吴殿星2*
    2015, 21(5): 24-2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5.05.005
    摘要 ( )   PDF(578KB) ( )  
    硒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硒缺乏会引发克山病和卡辛-贝克氏病。水稻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籽粒中平均硒含量较低。本文综述了富硒水稻的研究进展,包括水稻籽粒中硒的含量及存在形式。通过不同形式和不同时期硒肥的施用、不同的水管理方式等农艺措施以及育种手段可提高水稻籽粒中的硒含量,为生产富硒水稻提供重要的参考和选择。
    杂交中稻对洪涝的响应时机及洪水再生稻 的高产调控技术研究
    周兴兵1,熊洪1,2,蒋鹏1,张林1,2,朱永川1,刘茂1,郭晓艺1, 徐富贤1,2*
    2015, 21(5): 29-3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5.05.006
    摘要 ( )   PDF(482KB) ( )  
    以川谷优642、蓉优1015和川谷优7329为材料,于2014年进行模拟洪水淹没试验,研究“洪水”淹没时期、留桩高度、促芽肥用量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受淹后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开花时淹没48 h,头季稻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下降,分别降低23.6%和6.5%;开花后2 h和4 h受淹对头季稻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不显著。(2)促芽肥施用量对再生稻产量影响显著,施氮量为105 kg/hm2的处理比施氮量为35 kg/hm2和70 kg/hm2的处理分别增产33.5%和8.3%,较高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是其增产的主要原因;留桩高度及其与促芽肥施用量互作对产量影响不显著。(3)受淹后叶面喷施“喷长精”和“美洲星”有利于提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与喷清水相比,其再生稻产量分别提高15.2%和17.4%;叶面喷施多效唑可显著提高最高分蘖和结实率,但其每穗粒数居劣势,增产效果不明显。
    糯稻品种产量及支链淀粉含量对醪糟品质的影响
    徐富贤1, 2,任道群1,2 ,赵绍毅3,熊洪1,2,唐玉明1,2 ,周兴兵1,2
    2015, 21(5): 33-3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5.05.007
    摘要 ( )   PDF(349KB) ( )  
    以12个常规糯稻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品种比较和醪糟发酵试验,研究了糯稻品种产量、支链淀粉含量与醪糟发酵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糯稻品种间产量差异较大,产量变幅在2 754.6~6 590.4 kg/hm2,对糯稻产量直接作用较大的是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糯稻产量与支链淀粉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糯丰1号、惠糯330的产量和支链淀粉含量结合较好;醪糟糖度与糯米的支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不同耐热性水稻品种的功能叶和籽粒特性的差异分析
    叶永青
    2015, 21(5): 36-3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5.05.008
    摘要 ( )   PDF(534KB) ( )  
    以6个不同耐热性水稻品种为材料,比较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各品种生物学特性差异。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后,所有品种功能叶退绿长度及籽粒转黄进程均加快,功能叶面积降低;耐热性强的水稻品种其功能叶退绿长度、籽粒转黄进程慢于耐热性较差的水稻品种,功能叶面积则大于耐热性差的品种。
    吉林省水稻种子冬季燃煤干燥塔干燥的效果初探
    韩康顺1, 贾玉敏1,孟令君1, 时羽1,王娟2,李彦利1
    2015, 21(5): 40-4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5.05.009
    摘要 ( )   PDF(484KB) ( )  
    为降低吉林省水稻种子水分含量,提高种子质量,以圆形燃煤干燥塔为例,对冬季水稻种子进行干燥试验。结果表明,吉林省冬季外界气温不低于-21℃时可以进行干燥,入料的稻种初始水分在17.5%以下,塔内温度应设定在28℃,最高不超过31℃,当拨粮叉转数不低于200转时,可一次性降水成型,且发芽率符合种子生产的国家质量标准。对干燥的取样水稻种子10 d后进行水分测定,会出现降水现象,平均降水0.6%。
    对水稻区试中实行弹性秧龄移栽的探讨
    金红梅
    2015, 21(5): 44-45,4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5.05.010
    摘要 ( )   PDF(397KB) ( )  
    新品种区域试验是水稻新品种从选育到推广不可缺少的环节,区域试验中的栽植措施,如移栽秧龄对区域试验结果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综合分析了移栽秧龄长短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的影响,提出了在南方稻区实行弹性秧龄移栽的建议。换言之,可在水稻区域试验中取消秧龄限制,改为近6叶龄移栽。
    机插稻精确定量栽培三维动画系统研究与开发
    张延发, 陆建雯, 颜希亭,周婧,丁浩,高辉*
    2015, 21(5): 46-4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5.05.011
    摘要 ( )   PDF(685KB) ( )  
    基于Maya 2102等软件,从合理基本苗确定、精确施肥、精确灌溉等方面,研发了机插稻精确定量栽培三维动画系统。该系统三维可视化表达效果好,沉浸感、生动性与想像性强,具有研究的新意和较高的实用价值,有助于促进水稻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菲律宾为何迟迟未能实现大米自给
    仇志军
    2015, 21(5): 50-52,5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5.05.012
    摘要 ( )   PDF(572KB) ( )  
    本文对菲律宾农业基本情况,稻米的生产、消费和进口,特别是对其近几年组织实施的大米自给计划进行了介绍,并从政策、科技、投入等方面对菲律宾未能如期实现大米自给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品种与技术
    不同育秧方式及壮秧剂对陕南稻麦油两熟区机插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郝兴顺1,吴玉红1,李文生1,冯志峰1,王胜宝1, 蒙天俊1,邓根生1,陈进1,张兴2
    2015, 21(5): 53-5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5.05.013
    摘要 ( )   PDF(739KB) ( )  
    以常规中籼稻黄华占为供试品种,分别在露天湿润育秧和大棚旱育秧条件下,研究了壮秧剂和育秧母剂对陕南稻麦油两熟区机插稻秧苗生长的影响,旨在探索陕南地区机插秧超秧龄的调控措施,为该地区培育适宜机插的秧苗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露天湿润育秧方式下,秧苗适栽期为播种后33 d,大棚旱育秧条件下,秧苗适栽期为播种后26 d;不同床土处理相比,表现为普通床土处理出苗率较高,壮秧剂处理次之,而育秧母剂处理最低;秧苗综合素质表现为育秧母剂处理>壮秧剂处理>普通床土处理。两种育秧方式相比,大棚旱育秧出苗率较高且有利于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平衡生长。在陕南稻麦油两熟区可选择温室大棚旱育秧,能适当延长秧龄增加秧苗弹性,其次,充分利用设施大棚增加育秧期间积温的优势,采取适当延后播种的措施实现缩短秧龄,解决限制该地区机插秧推广的长秧龄问题。
    超高产水稻Y两优900在江汉平原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李学武1, 郑明川1,鲁亚军1,孙明湘2,樊友才3,李玉琴1,李春兰1
    2015, 21(5): 59-6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5.05.014
    摘要 ( )   PDF(280KB) ( )  
    示范展示和高产攻关试验表明,Y两优900在江汉平原种植表现优异,具有株叶形态好、茎秆粗壮、穗大粒重、抗性好、米质较优、产量高等特点。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配方施肥、看苗调控,科学管水,综合防治病虫害。
    甬优12在瑞安作连晚单产779.3 kg/667 m2栽培技术要点
    卢明和1, 何忠林1, 潘群敏1, 施昌存2, 王定冲3
    2015, 21(5): 61-6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5.05.015
    摘要 ( )   PDF(259KB) ( )  
    2014年,瑞安市连作晚稻攻关田产量达779.3 kg/667 m2,打破了浙江省农业吉尼斯连作晚稻单产最高纪录。文章分析了该攻关田种植品种甬优12的生育特性、生育期间天气状况以及种植方式,讨论了获得高产的原因和有待改进的栽培技术。
    氮肥用量对机插优质粳稻武运粳27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朱邦辉1,徐晓杰1,徐玉峰1,徐洁芬1 ,石世杰1, 张庆1 ,张岳芳2
    2015, 21(5): 63-6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5.05.016
    摘要 ( )   PDF(518KB) ( )  
    在水稻塑盘育秧机插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优质粳稻武运粳27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肥用量的增加,机插粳稻武运粳27号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结实率和千粒重则表现为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减小的趋势;随施氮量的增加,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精米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而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值和淀粉RVA谱曲线峰值(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呈下降趋势。综合产量与品质结果,建议武运粳27号机插氮肥用量宜控制在225~300 kg/hm2之间。
    9个杂交稻新组合作低留桩再生稻栽培效果比较
    郑亨万
    2015, 21(5): 67-7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5.05.017
    摘要 ( )   PDF(472KB) ( )  
    选取9个杂交稻新组合作再生稻栽培,比较不同组合在低留桩条件下其生长发育和产量情况。结果表明,泸优明占、福龙两优29作再生稻栽培,在头季收割后低留桩情况下,种植表现较好,产量较高,适宜在尤溪县作再生稻栽培;天优1261、泰丰优656、谷优2736、谷优353表现较差,不宜在尤溪县作再生稻推广。
    施氮施钾量和栽插密度对烟后稻泰丰优656产量的影响
    吴光明
    2015, 21(5): 72-74,7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5.05.018
    摘要 ( )   PDF(571KB) ( )  
    采用“311-A”拟饱和最优回归试验设计,针对影响泰丰优656产量的施氮量、施钾量和栽插密度进行研究,通过计算机模拟了施氮量、施钾量、栽插密度与产量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拟寻出最佳栽培方案。结果表明,泰丰优656作烟后稻栽培,其适宜栽插密度为21.0万丛/hm2、施氮量(N) 为142.0 kg/hm2、施钾量(K2O) 为137.6 kg/hm2,可获得较高产量8 846.06 kg/hm2。
    不同海拔条件下高海拔粳稻产量构成差异分析
    何张伟
    2015, 21(5): 75-7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5.05.019
    摘要 ( )   PDF(368KB) ( )  
    对不同海拔条件下高海拔粳稻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海拔条件下高海拔粳稻产量构成因素的表型及与产量的相关性和通径系数均存在较大差异。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结实率(132.39%)、有效穗数(113.78%)对海拔的反应最为敏感,千粒重次之(106.78%),而每穗总粒数(102.29%)则较稳定。造成高海拔粳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结实率和有效穗数的下降。因此,可通过选择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对海拔反应较为迟钝的品种类型来提高高海拔粳稻的稳产性。
    单季晚稻甬优12超高产栽培施肥量与产量的关系
    蔡建军,汪恩国, 林采舜,何杰
    2015, 21(5): 79-81,8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5.05.020
    摘要 ( )   PDF(475KB) ( )  
    对临海市2012-2013年12个甬优12单季稻高产示范方的施肥水平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土壤肥力水平中等的情况下,单季晚稻甬优12的产量(Y)随施肥量(有机肥F和N、P、K)的增加而递增,且呈幂函数关系。由此提出11 000~12 000 kg/hm2目标产量方案为:每hm2投入农家肥8 000~12 000 kg、纯N 245~265 kg、 P2O5 75~105 kg、K2O 210~265 kg,N∶P∶K为1.00∶0.35∶0.93;目标产量15 000 kg/hm2的方案为:每hm2投入农家肥15 000~20 000 kg、纯N 320 kg、P2O5 190 kg,K2O 410 kg,N∶P∶K为1.00∶0.59∶1.28。
    常优粳6号特征特性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季向东,赵品恒,王雪刚,柯瑷,戴俊江,俞良,李标,王小虎,钟卫国,苏月红,端木银熙,孙菊英
    2015, 21(5): 82-8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5.05.021
    摘要 ( )   PDF(279KB) ( )  
    常优粳 6号系由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2013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具有丰产稳产性好、抗性较强、品质优、制种产量高等优点。本文总结了其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主要包括“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移栽密度、提高群体质量,因种栽培、科学用肥,科学灌溉,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以期为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不同氮肥施用量和播种期对两优6326产量的影响
    章卓梁1,葛常青2,丁力2
    2015, 21(5): 84-85,8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5.05.022
    摘要 ( )   PDF(347KB) ( )  
    在氮肥施用量及方法相同情况下,两优6326产量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而降低;在相同播期条件下,两优6326产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结实率则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下降。播种时间的迟早比氮肥施用量多少对两优6326产量的影响程度更大。试验结果表明,两优6326在生产上以纯氮施用量225.0~262.5 kg/hm2、5月15-20日播种为宜。
    优质水稻新品种黄秀丝苗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黄道强1,周少川1,2* ,李宏1,卢德城1,赖穗春1,王志东1,周德贵1,王重荣1
    2015, 21(5): 86-8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5.05.023
    摘要 ( )   PDF(260KB) ( )  
    黄秀丝苗系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早晚兼用型优质稻新品种,米质达国标和广东省省标优质3级,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强,抗倒性好,2014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华润2号的选育
    李进波1,陈遵东2 ,夏明元1, 戚华雄1*, 杜雪树1
    2015, 21(5): 88-,9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5.04.024
    摘要 ( )   PDF(380KB) ( )  
    华润2号系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湖南亚华种子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常规水稻新品种,具有品质优、产量高、熟期适宜等特点, 2014年7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感温型常规水稻新品种禅特丰占的选育
    赖明建, 欧阳恋,吴拥军,赵社根
    2015, 21(5): 89-9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5.05.025
    摘要 ( )   PDF(242KB) ( )  
    禅特丰占为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是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特籼占25/新软占//佛山油占的中间材料作母本与丰二占杂交选育而成的籼稻新品种。该品种2012年、2013年参加广东省早稻区试,平均单产为427.76 kg/667 m2和436.69 kg/667 m2,与对照相当;株型适中,分蘖力中强,成穗率较高,抗倒力中等,耐寒性中,后期熟色较好,中抗稻瘟病。该品种于2014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宜在广东省粤北以外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本文介绍了禅特丰占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40%氯虫·噻虫嗪不同用量对单季稻前期控虫效果试验
    陈婵娟1, 陈将赞2,丁灵伟2,戴以太2,杨廉伟2,庞宏标3
    2015, 21(5): 91-9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5.05.026
    摘要 ( )   PDF(422KB) ( )  
    对40%氯虫·噻虫嗪不同用量对单季稻前期控虫效果及单季稻促苗分蘖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40%氯虫·噻虫嗪对单季稻分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具有较好安全性,但在秧田使用40%氯虫·噻虫嗪WG每667 m2用量为60 g时对分蘖有一定抑制作用;40%氯虫·噻虫嗪WG对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随着用药量的增加,防治效果也相应提高。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单季稻每667 m2秧田40%氯虫·噻虫嗪的用量为40~50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