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论与研究
    中国栽培稻起源地研究进展
    陈世龙1,柏芸2,李敏1,余小映1,熊善柏1,赵思明1*
    2013, 19(3): 1-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3.03.001
    摘要 ( )   PDF(1003KB) ( )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早期稻作遗址最多的国家,是重要的栽培稻起源地之一。栽培稻起源地有一元说和多元说两种观点。根据中国栽培稻起源地的必备条件,一元说包括云南起源说、华南起源说、长江中下游起源说和淮河上游起源说四个主要假说,以长江中下游起源说的证据最为充分。多元说主要观点是栽培稻起源是多中心的。研究栽培稻起源对研究农耕文化和人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湖南种粮大户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许靖波,钟武云,任泽民,余泽群
    2013, 19(3): 4-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3.03.002
    摘要 ( )   PDF(725KB) ( )  
    通过对湖南省14个市(州)的种粮大户的入户调查及有关调研,总结了湖南省种粮大户的特点、作用以及发展种粮大户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湖南省种粮大户发展的5点建议。
    综合信息
    吉林省2012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13, 19(3): 8-8.  DOI:
    摘要 ( )   PDF(150KB) ( )  
    专论与研究
    辽宁省水稻育种的回顾与思考
    马兴全,韩勇,王彦荣*
    2013, 19(3): 9-1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3.03.003
    摘要 ( )   PDF(750KB) ( )  
    水稻是辽宁省第二大粮食作物,辽宁是优质“东北大米”的主产区之一,辽宁省水稻产量的稳定提高对于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在水稻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水稻产量的稳定增长依赖于单产的提高,品种遗传改良是作物增产的关键。本文回顾了辽宁省水稻育种的发展历程及品种演进状况,明确了辽宁省水稻育种中取得的成就,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综合信息
    上海市2011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13, 19(3): 14-14.  DOI:
    摘要 ( )   PDF(145KB) ( )  
    专论与研究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具抗稻瘟病基因Pi25的光温敏核不育系
    余守武,郑学强,范天云,黄益峰,陈合云,陈珊宇,洪晓富,阮关海*
    2013, 19(3): 15-1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3.03.004
    摘要 ( )   PDF(427KB) ( )  
    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稻瘟病抗性材料BL108的抗性基因Pi25导入光温敏核不育系浙科22S,利用Pi25紧密连锁STS标记Si13070D检测目的基因,在浙科22S/BL108 F3株系中,获得39份呈Pi25纯合基因型不育系。经稻瘟病混合菌种接种鉴定,有29个株系表现抗病,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准确率为85.23%。结果表明,STS标记Si13070D是检测Pi25基因的有效分子标记。在分子检测和抗性表现的基础上,根据育性、株叶形态等性状,获得了5个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的两系不育系16S、38S、39S、61S和73S。
    综合信息
    内蒙古自治区2012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13, 19(3): 17-17.  DOI:
    摘要 ( )   PDF(148KB) ( )  
    专论与研究
    用BDI-GS系统评价糙米的营养健康效应
    王晓光,王浩,白佳利,沈秀,龙伟,王德芝,周则卫*
    2013, 19(3): 18-2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3.03.005
    摘要 ( )   PDF(808KB) ( )  
    通过建立的玉米低营养小鼠模型及BDI-GS系统评价方式综合评价糙米的营养、健康效应,印证相关慢性流行病预防功效,以促进其在国内推广食用。实验用生长期健康ICR雄性小鼠,通过13 d空白玉米饲料和20%、40%、60%糙米粉玉米粉掺和饲料喂养,考察小鼠体质量变化、9项脏器质量、系数及其损益指数和累计积分,以及血清生化等指标,综合评价糙米对机体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糙米的营养健康功效均衡且全面,整体综合效价较高,长期食用对胰腺和骨质健康存在一定有益效应,并对心肺、肝肾健康有一定保护作用。长期食用糙米可预防II型糖尿病及骨质疏松症发生,与相关流调结果相一致,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食用,可望控制或降低我国相关慢性流行病的发病率,提高公众健康水平。BDI-GS评价系统具有直观、具体、综合的特点,可用于各类食品营养、健康效应的评价。
    综合信息
    上海市2012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13, 19(3): 22-22.  DOI:
    摘要 ( )   PDF(158KB) ( )  
    专论与研究
    稻文化的再思考1:无粮不稳之稻与社稷
    庞乾林,胡培松,林海,王志刚
    2013, 19(3): 23-2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3.03.006
    摘要 ( )   PDF(487KB) ( )  
    论述了稻与社稷(本文主要为我国)兴衰的关系。我国宋朝后人口大幅增长与稻的发展有着很大关系。在现代,稻为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奠定了重要的作用。
    品种与技术
    基于VB的水稻精确灌溉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梁成权12,庄恒扬2*, 高辉2,仇红2
    2013, 19(3): 26-2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3.03.007
    摘要 ( )   PDF(1213KB) ( )  
    以Visual Basic 6.0为开发平台,依据水稻叶龄模式、群体质量、精确定量栽培等理论与技术,初步开发了水稻精确灌溉决策支持系统软件(V1.0)。系统可根据采集到的水稻长势长相、稻田土壤墒情和水势值,进行精确灌溉时期与灌溉量决策,实现用水效率的提升与资源的节约,促进水稻优质高产高效,利于提高水稻生产的精确定量化与信息化水平。
    寒地不同积温区水稻品质性状比较及其相互关系
    刘华招
    2013, 19(3): 29-30,3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3.03.008
    摘要 ( )   PDF(527KB) ( )  
    以2009-2011年寒地各积温区参试水稻为研究对象,统一取样测定主要品质指标,分析不同积温区间水稻品质性状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寒地四个积温区水稻品种品质普遍较好,糙米率和整精米率达国标二级优质米标准,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达到国标一级优质米标准。碾磨品质各积温区差异显著,第一积温区与第四积温区差异极显著,随着积温的减少,糙米率和整精米率明显增加。外观品质中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各积温区差异显著,第三积温区最高,第四积温区最低。蒸煮品质中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值第二积温区>第三积温区>第一积温区>第四积温区。食味值与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垩白粒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直链淀粉含量对食味影响最大,其次是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影响最小。
    临安水稻攻关田亩产破千公斤成因剖析
    潘忠潮,董文忠,张科良,陈英霞,钱精政,陈初蔚
    2013, 19(3): 31-3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3.03.009
    摘要 ( )   PDF(323KB) ( )  
    2012年在浙江省临安市锦北街道新联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市长示范方内,现场测产验收718 m2的甬优12 水稻品种产量达 1 026.7 kg/667 m2,一举打破浙江省水稻历史最高亩产纪录,同时也突破了水稻亩产千公斤的瓶颈。临安水稻亩产破千公斤成因可归纳为:三分靠天、三分靠地、三分靠管、一分靠政策。
    云南高海拔粳稻区水稻生产现状及品种选育进展
    宋天庆,赵慧珠
    2013, 19(3): 33-34,3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3.03.010
    摘要 ( )   PDF(925KB) ( )  
    在分析云南高海拔稻区生产情况的基础上,回顾总结了“十一五”以来凤系高海拔粳稻品种选育成绩,并探讨了高海拔粳稻新品种的主要选育技术。
    不同淹涝胁迫强度对杂交中稻头季稻及再生稻生长的影响
    周兴兵,熊洪,张林,朱永川,刘茂,郭晓艺,徐富贤*
    2013, 19(3): 35-3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3.03.011
    摘要 ( )   PDF(642KB) ( )  
    以杂交中稻冈优725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模拟“洪涝”,研究了在水稻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不同淹涝胁迫强度处理对其生育期、叶绿素含量(SPAD值)以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和乳熟期淹没会明显推迟水稻的成熟期3~9 d,抽穗期淹没对成熟期影响较小,但在孕穗期和乳熟期淹没都有将再生稻成熟期提前的趋势;淹没不会引起叶片SPAD值的降低;在植株被全淹情况下,只要气温高于15℃,被淹没的水稻就不会因水温而影响其生长;不同淹水时期对杂交中稻头季稻产量影响程度表现为抽穗期﹥孕穗期﹥乳熟期,淹顶﹥淹没2/3;淹水时间越长,产量损失越大,总体上看,淹没36 h以上产量明显下降;单就对再生稻的影响而言,不同淹水时期对其产量影响程度表现为乳熟期﹥抽穗期﹥孕穗期,全淹没与淹没2/3处理间差异较小,不同淹水时间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差异也不大。
    寒地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精确施氮技术
    王翠玲
    2013, 19(3): 39-4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3.03.012
    摘要 ( )   PDF(180KB) ( )  
    以适合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的垦鉴稻6号(穗数型品种)和绥粳4号(穗重型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裂区设计方法,精确定量研究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需肥规律、氮肥利用率、肥料配比及施肥时期,确定了最佳施氮水平和施氮技术。结果表明,穗数型品种以中肥区、前后期氮肥比例7∶3时产量最高,为9 083.3 kg/hm2,比对照增产58.5%;穗重型品种以低肥区、前后期氮肥比例7∶3时产量最高,为8 750.2 kg/hm2,比对照增产59.7%。
    不同配方施肥对甬优15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胡潜林,董文忠,季茂荣,鲁艳君
    2013, 19(3): 41-4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3.03.013
    摘要 ( )   PDF(265KB) ( )  
    对甬优15进行不同配方施肥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无氮区相比,各种配方施肥处理甬优15的产量和农艺性状均明显提高,其中以中高水平N、配以中高水平K的处理产量较高。
    机插稻水浆管理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2013, 19(3): 43-44,4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3.03.014
    摘要 ( )   PDF(672KB) ( )  
    根据机插稻的生育特点,对其生产中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大田移栽期、返青期、有效分蘖期、无效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灌浆期)水浆管理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2011年建三江11个粳稻品种稻谷品质检测结果分析
    谭晓燕1,李宏久2,任志秋1,祝嗣臣3,艾玉清4
    2013, 19(3): 45-4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3.03.015
    摘要 ( )   PDF(380KB) ( )  
    由建三江前进农场科技园区和浓江农场科技园区提供的11个粳稻品种为原始样品,在实验室进行检验,检测结果与这些粳稻品种审定时的品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2011年11个粳稻品种在建三江种植后的稻谷品质变化情况。
    稻-鳅生态系统能值分析
    钟波
    2013, 19(3): 48-5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3.03.016
    摘要 ( )   PDF(576KB) ( )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奥德姆能值理论和分析方法,对稻-鳅生态系统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稻-鳅生态系统可更新有机能利用比率、能值投入率、能值密度、能值-劳动生产率、净能值产出率、环境负载率和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其数值分别比单作稻生态系统提高0.37、2.05、2.69×1011sej/m2、18.77×1011sej/h、4.18、2.29和0.11;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利用比率为0.31,比单作稻生态系统降低0.22。
    高寒山区水稻二化螟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孙洪波
    2013, 19(3): 51-,5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3.03.017
    摘要 ( )   PDF(1220KB) ( )  
    自2006年以来,黑龙江省铁力市水稻二化螟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局部地块呈高密度发生态势。本文重点从二化螟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等方面分析了其危害加剧的原因,并从本田管理、生物防治、化学药剂防治和物理诱杀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嘉兴灰飞虱携带及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研究
    曹奎荣1,朱金良2,陶献国3,王华弟4,钟雪明2,孙祥良1*
    2013, 19(3): 52-5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3.03.018
    摘要 ( )   PDF(1220KB) ( )  
    为了掌握浙江嘉兴各地灰飞虱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的携带和传播规律,2006-2011年笔者采用生物测定法测定了灰飞虱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的传毒率,并对2008-2011年的灰飞虱采用斑点免疫法测定了其对该病毒的带毒率。检测结果表明,灰飞虱带毒率和传毒率在嘉兴不同县、市间均存在差异,且年份间高低有变化。
    稻麦秸秆多年持续全量还田的腐解特性与机插秧促早发技术
    闵红星1,方书亮2,石广跃2*,张永进2
    2013, 19(3): 55-5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3.03.019
    摘要 ( )   PDF(326KB) ( )  
    与仅实施一季秸秆全量还田的稻田相比,稻麦秸秆多年持续全量还田,因耕层土壤中残存大量有机物碎屑,秸秆腐解强度显著增强,淹水后第一个10 d内增强了4~6倍,极易导致中毒型僵苗。稻麦秸秆多年持续全量还田背景下机插秧促早发技术主要内容有:育壮秧、抢时耕、浅栽苗、露活棵、勤排毒、早追肥。
    吡蚜酮对褐飞虱的防效与替代药剂筛选
    诸茂龙,李军
    2013, 19(3): 57-58,6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3.03.020
    摘要 ( )   PDF(587KB) ( )  
    对褐飞虱防治的主导药剂吡蚜酮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并开展了替代药剂的筛选。结果表明,经过6年大面积连续使用,吡蚜酮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明显下降,提出可用哌虫啶100SC或乙虫腈100SC +毒死蜱400EC替代吡蚜酮防治褐飞虱的设想。
    毒氟磷等新药剂防控水稻黑条矮缩病效果初探
    李爱国,马超,张海燕,徐晓南,张银贵
    2013, 19(3): 59-6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3.03.021
    摘要 ( )   PDF(373KB) ( )  
    为明确10%毒氟磷ULV等新药剂高工效绿色防控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效果,我们遴选了多种药剂组合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移栽稻和直播稻采用抗病毒制剂处理+杀虫剂喷雾防治,能有效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600 g/L吡虫啉FS(高巧)拌种效果相当,是一种有效防控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措施。
    不同移栽期与移栽密度对中早39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陈兰1,江建华2,陈爱柳1,蔡小盈1,张启武1*
    2013, 19(3): 62-6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3.03.022
    摘要 ( )   PDF(226KB) ( )  
    以常规早籼新品种中早39为供试材料,通过研究不同移栽期与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来确定不同移栽时期下的适宜移栽密度,力争达到足穗、大穗及高产。结果表明,中早39短秧龄早栽时,秧龄一般控制在20 d以内,移栽叶龄一般不超过4.1叶,适宜栽插规格为30 cm×12 cm;移栽时期延迟的情况下,移栽规格选择30 cm×14 cm,在此条件下可获得较大的穗型和较高的产量。
    受控生态大棚栽种薏米效果初探
    杨有泉,邓素芳,陈敏*,林忠宁
    2013, 19(3): 64-65,6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3.03.023
    摘要 ( )   PDF(638KB) ( )  
    针对传统薏米栽种方法的缺点,提出在受控生态大棚内栽种薏米的新方法,并对其栽种技术及试验结果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受控生态大棚水培栽种薏米在鱼养殖密度为5000 kg/667 m2为营养体的处理中,产量与棚外有土栽培对照相当,棚内水培栽种薏米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甬优12不同有机肥用量使用效果研究
    乐福明
    2013, 19(3): 66-6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3.03.024
    摘要 ( )   PDF(638KB) ( )  
    通过田间试验,开展了商品有机肥5种不同用量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对水稻有显著的增产作用,适宜用量为2 278.0~3 730.4 kg/hm2。
    杂交水稻新品种川香2058高产栽培技术
    王国忠1,陈家兴1,周国富1*,鹿占黔2,陈祖国1,陈恩瑞1
    2013, 19(3): 68-,7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3.03.025
    摘要 ( )   PDF(442KB) ( )  
    川香2058系贵州省黔南州农科所采用优质香型不育系川香29A与优质高配合力恢复系QNR2058组配而成,具有植株群体整体综合性状好,高产稳产,结实率高,耐冷性较强的优点,2009年4月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09020号)。本文介绍了川香2058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稻鸭共作一次性基施缓释肥效果初探
    王显,刘俊,肖跃成
    2013, 19(3): 69-7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3.03.026
    摘要 ( )   PDF(442KB) ( )  
    在每667 m2基施缓释肥20~80 kg范围内,随着缓释肥用量的增加,稻鸭共作水稻产量呈显著增加趋势,而效益及新增效益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缓释肥用量为80 kg/667 m2处理的产量最高,为504.2 kg/667 m2;60 kg/667 m2处理的效益最好,为3 139.4元/667 m2。从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和经济投入产出量来看,稻鸭共作以每667 m2基施缓释肥60 kg为宜。
    杂交水稻新组合中百优6号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朱几多12,方正武1,彭应财2*
    2013, 19(3): 71-7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3.03.027
    摘要 ( )   PDF(447KB) ( )  
    中百优6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利用优质不育系中100A与强优恢复系ZR6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2011年3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为进一步开发中百优6号的高产制种技术,笔者于2011-2012年在杭州富阳开展了相关的研究与试验示范。本文主要介绍了中百优6号父母本的特征特性及中百优6号高产制种的综合技术措施。
    全量麦秸机械还田水稻塑盘旱育稀摆超高产技术
    吴爱国1,钱普祥1,张荔2,夏美珍2,杨红梅2
    2013, 19(3): 73-,7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3.03.028
    摘要 ( )   PDF(444KB) ( )  
    组装集成全量麦秸机械还田与水稻塑盘旱育稀摆高产技术,2011年示范应用创造了百亩连片750 kg/667 m2的超高产实绩。技术要点是:稀播、两次化控、旱管培育壮苗、超大行摆栽;利用机械将麦秸全量还田;根据麦秸还田后对水稻的影响,抓好水肥调控。
    香软米新品种云粳29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陈于敏1#,胡家权2# ,刘慰华1,王月英2,赵国珍1*
    2013, 19(3): 74-7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3.03.029
    摘要 ( )   PDF(444KB) ( )  
    云粳29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国内首批常规粳稻香软米新品种,杂交组合为云粳12号//云粳优3号/云粳优8号,经4年7代系统选育而成,2011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株叶型好,丰产性较好,稻瘟病抗性和耐寒性较强,稻米品质优,米饭香味浓郁,食味品质优异。
    水旱两用杂交稻新组合玉优柳旱1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向花香1,覃瑞德1,罗同平1,莫武平1,沈峰杰1,黄斌1,梁书英2,梁炜2,杨慈3,欧上源4,赵惠丽5,石志1
    2013, 19(3): 76-7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3.03.030
    摘要 ( )   PDF(301KB) ( )  
    水旱两用杂交稻新组合玉优柳旱1号是广西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广西玉林市农科所育成的不育系玉A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旱1号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三系感温型中熟杂交早籼新组合,于2012年6月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稻2012008)。该组合具有优质、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旱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
    水稻破口至齐穗期包颈和穗腐病发生原因及对策
    钱宗华1,周爱军2
    2013, 19(3): 78-,8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3.03.031
    摘要 ( )   PDF(2261KB) ( )  
    水稻包颈和穗腐病不仅影响水稻产量,还影响稻米品质和市场价格。本文从水稻破口期至齐穗期的生理机理阐述了使用唑醇类农药导致水稻包颈和药害导致穗腐病(花壳)发生的原因,建议稻农在水稻破口期至齐穗期不要使用农药。
    各地稻米
    慈溪地产大米重金属调查及其健康风险评估
    沈群超,胡寅侠,蒋开杰,翁颖
    2013, 19(3): 79-8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3.03.032
    摘要 ( )   PDF(2261KB) ( )  
    2010-2011年采集慈溪本地大米样品37个,对大米中铅、镉、铬、铜、汞、砷等6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其平均含量分别为0.140、0.059、0.130、6.800、0.006、0.100 mg/kg。结合慈溪居民的平均食物消费结构,慈溪居民因食用本地大米每日摄入铅、镉、铬、铜、汞、砷的量分别为0.036、0.015、0.034、1.75、0.0015、0.026 mg,均低于FAO/WHO规定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值),其膳食健康风险值为0.035~0.250,处于安全水平。相比较而言,镉的摄入风险最大,健康风险值为0.250;汞最小,健康风险值为0.035。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对姜堰水稻生产贡献调查与分析
    杨红梅1,许莉1,钱余芹1,吴爱国2,李亚伟2,黄奇2
    2013, 19(3): 82-8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13.03.033
    摘要 ( )   PDF(858KB) ( )  
    针对“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对水稻生产的贡献进行调研,结果显示,示范区、辐射区比非项目区农户每667 m2效益分别增加56.8%和43.2%,节本、增产;主要原因是注重创新应用并举、注重“一田三区”示范带动和注重技术培训指导。
    综合信息
    信息集锦
    2013, 19(3): 85-85.  DOI:
    摘要 ( )   PDF(206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