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8年, 第1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8-03-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我国杂交水稻主栽品种的演变
    王丹英[];邵国胜[];徐春梅[];徐锡虎[];章秀福[]
    2008, 14(2): 1-3. 
    摘要 ( )   PDF(127KB) ( )  
    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杂交水稻的发展过程、杂交水稻的分布与推广,分析了1985~2006年间我国杂交水稻主栽品种的更替情况。
    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稻米平均交易价格(2008年1月-2月)
    2008, 14(2): 3-3.  DOI:
    摘要 ( )   PDF(46KB) ( )  
    水稻分蘖角度及其调控的生物学研究
    董成琼;欧阳由男;刘学;朱练峰;禹盛苗;金千瑜
    2008, 14(2): 4-7. 
    摘要 ( )   PDF(251KB) ( )  
    水稻分蘖角度是创新水稻株型研究的关键因素之一,有关分蘖角度的研究一直是水稻高产栽培、育种及生理生态研究的重点。本文综述了水稻分蘖角度的遗传控制和有关环境生态因子、营养条件以及激素等对分蘖角度的影响,为杂种优势利用和株型改良相结合的高产水稻育种目标提供理论线索。
    我国稻米食味品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李俊辉;朱智伟;谢黎虹
    2008, 14(2): 8-12. 
    摘要 ( )   PDF(326KB) ( )  
    本文综述了我国近年来稻米食味品质的研究现状。分别介绍了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因素,重点阐明了稻米食味品质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建议通过遗传基因工程、生化调节等技术来改良食味品质,结合品种对光、温气候条件的反映特性,优化品种推广种植区域来提高稻米食味品质。在检测技术上应不断更新标准,探索更快速和有效的检测方法。
    安徽省2007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组合)
    王安东
    2008, 14(2): 12-12,23,37.  DOI:
    摘要 ( )   PDF(186KB) ( )  
    稻米中香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景延秋;李珂;魏喜军
    2008, 14(2): 13-16. 
    摘要 ( )   PDF(248KB) ( )  
    稻米的香味性状是衡量稻米品质好坏的最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从稻米香味物质的分离分析方法、稻米香味物质的成分两个角度总结了稻米中香味物质的研究进展,并对稻米中香味物质的研究作出了展望。
    湖南高档优质稻品种选育主要进展与发展对策
    闵军;黎用朝;刘三雄
    2008, 14(2): 16-19. 
    摘要 ( )   PDF(237KB) ( )  
    本文阐述了近10年来湖南省高档优质稻品种选育的主要进展情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浅谈了其发展对策。
    现代水稻病虫自然控制为主的可能性及生态技术策略
    孙永飞[];梁尹明[];徐钦辉[];娄伟平[];郭小良[]
    2008, 14(2): 20-23. 
    摘要 ( )   PDF(278KB) ( )  
    农药防治在挽回水稻产量因病虫损失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威胁也越来越严重。本文从水稻病虫控制史是以自然控制为主的历史;水稻病虫以自然控制为主的情况目前仍较普遍存在;以农药防治为主主要是人为结果等三方面,论证现代水稻病虫以自然控制为主是可能的。并提出了“稳定恢复农田生境多样性,构建病虫生态控制屏障;按王竺美定氮式定氮,大幅度减少氮肥用量;重点研制和推广高药效、低残留、对天敌低毒的农药;主要注重穗期保护,杜绝生态上不合理、经济上不合算的施药行为”等生态技术策略。经初步示范实践,效果良好。
    水稻恶苗病抗性的研究进展
    季芝娟;马良勇;李西明;杨长登
    2008, 14(2): 24-25. 
    摘要 ( )   PDF(126KB) ( )  
    分别从恶苗病抗性鉴定方法、品种抗性、抗性遗传和分子定位等方面综述了水稻恶苗病的研究进展。
    江苏现代稻作技术体系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杜永林
    2008, 14(2): 26-28. 
    摘要 ( )   PDF(190KB) ( )  
    从发展现代农作制度、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角度阐明了现代稻作技术体系的功能定位,重点介绍了江苏省近几年研究并应用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稻田种养结合技术、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化轻简栽培技术、少免耕稻作栽培技术等主要现代稻作技术体系原理及模式,并提出了发展现代稻作技术的思路与对策。
    马来西亚水稻生产、技术及经营考察
    倪建平;金千瑜
    2008, 14(2): 29-31. 
    摘要 ( )   PDF(161KB) ( )  
    本文分析了马来西亚的水稻生产、技术现状,通过分析发现,目前马来西亚水稻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阶段,生产水平比较低,稻作生产的发展潜力较大。
    湖北省2007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董新国
    2008, 14(2): 31-31.  DOI:
    摘要 ( )   PDF(52KB) ( )  
    两种穗型水稻品种杂交后代外观品质与植株农艺性状相关性研究
    江建华;张启武;洪德林
    2008, 14(2): 32-34. 
    摘要 ( )   PDF(185KB) ( )  
    直立穗型与弯曲穗型水稻品种杂交后代外观品质性状中垩白度的变异幅度最大,农艺性状中瘪粒数的变异幅度最大。运用表型相关和灰色关联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粒长、长宽比与穗长、千粒重的相关性较大;垩白米粒与株高、播始历期、千粒重的相关性较大;而垩白度与结实率、播始历期、着粒密度的相关性较大。
    山东省2007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08, 14(2): 34-34.  DOI:
    摘要 ( )   PDF(81KB) ( )  
    香型优质不育系宜香1A的特征特性及利用
    江青山[;];林纲[];赵德明[];李云武[];贺兵[];王峰[]
    2008, 14(2): 35-37. 
    摘要 ( )   PDF(159KB) ( )  
    宜香1A是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香型、优质D型胞质不育系。以宜香1A为母本配制的香型杂交稻组合已有33个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本文介绍了宜香1A的主要特征特性,及33个宜香系列组合的区试产量和米质表现。
    早熟优质抗病品种龙粳15号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王桂玲
    2008, 14(2): 38-39. 
    摘要 ( )   PDF(114KB) ( )  
    龙粳15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采用有性杂交和系统育种技术路线培育而成的水稻品种,2006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早熟、优质、抗病等特点。预备试验平均产量7441.8kg/hm^2,比对照品种合江19号增产26.4%;3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653.4kg/hm^2,比对照合江19号增产6.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075.5kg/hm^2,比对照合江19号增产10.9%。
    甬籼69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金林灿;陈国;丁伟红;叶朝辉
    2008, 14(2): 39-40. 
    摘要 ( )   PDF(122KB) ( )  
    甬籼69属中熟早籼,株高适中,分蘖力中等偏强,抗倒性好,后期青秆黄熟,丰产性好;感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米质指标达到部颁食用稻品种品质五等。适宜在浙江省作早稻种植。其栽培要点是:培育适龄壮秧;匀株密植,插足基本苗;施肥应掌握“氮肥施用重基、早追、后控”和氮磷钾平衡施用的原则;科学水浆管理;防治草害要早,防治病虫害要准,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高原水稻新品种会粳7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李德金;陈国艳;陈利荣;涂志;解志莉;徐良涛
    2008, 14(2): 41-42. 
    摘要 ( )   PDF(110KB) ( )  
    会粳7号是云南省会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以合江20号作母本、合系40作父本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2007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2006年在云南省会泽县累计示范种植1315.8hm^2,示范平均产量7661,7kg/hm^2较对照合系35增产19.04%。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检测,稻米品质优良,7项主要指标中,除胶稠度外,其余6项指标均达到部颁一级优质米标准。
    杂交香稻新组合川香优425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刘光春[;];陆贤军[;];任光俊[;];高方远[;];李治华[;];任明鑫[;];唐军[;]
    2008, 14(2): 42-43. 
    摘要 ( )   PDF(112KB) ( )  
    川香优425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用川香28A与成恢425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香稻新组合,具有株叶型好、抗性强、产量较高、品质较优、熟期早等特点,适宜在南方稻作区作一季中稻种植,2007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优质高产抗病水稻品种粤晶丝苗2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廖耀平;陈钊明;何秀英;程永盛;陈粤汉
    2008, 14(2): 44-44,48.  DOI:
    摘要 ( )   PDF(112KB) ( )  
    粤晶丝苗系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以软性香稻品系粤科占为母本、高抗稻瘟病品系“五丰占,锦超丝苗”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水稻品种,200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委员会审定。本文总结了粤晶丝苗2号的主要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早籼新品种中嘉早32试种表现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姜海燕[];朱林泉[]
    2008, 14(2): 45-45,48.  DOI:
    摘要 ( )   PDF(115KB) ( )  
    试种示范表明,中嘉早32熟期适中、茎粗抗倒、适应性广、丰产性好、后期青秆黄熟,只要采取与其相适应的栽培配套技术,可获得高产。通过观察中嘉早32生育特征和综合性状表现,探索并总结了其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上海市水稻品种审定现状及推广建议
    楼坚锋[];陈银华[];蔡润[]
    2008, 14(2): 46-48. 
    摘要 ( )   PDF(151KB) ( )  
    本文分析了上海市在1986年至2005年间审定通过及推广利用的57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特征特性,提出上海市良种推广的建议,为上海市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和引进提供参考。
    苏中稻区单季稻900kg/667m^2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探讨
    吴爱国;李亚伟;王宝金
    2008, 14(2): 49-51. 
    摘要 ( )   PDF(195KB) ( )  
    通过对江苏省姜堰市沈高镇双徐村单季稻903.3kg/667m^2攻关田栽培技术的研究,笔者认为,要使苏中稻区水稻获得高产,需采取适宜的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以适宜的群体穗数与较大的穗型协同产出足够的群体总颖花量,并保持正常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因种形成相应的高产结构,看群体叶色、苗情施好穗肥和定向调控水分。
    超级杂交稻甬优6号单产超800kg/667m^2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寿建尧[];邵国民[];潘志高[];黄建良[];何锡龙[];赵幼平[]
    2008, 14(2): 51-53. 
    摘要 ( )   PDF(141KB) ( )  
    甬优6号是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育成的超级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组合,2003年诸暨市引入试种,经20005-2007年同户同田连续3年攻关试验,笔者总结完善了甬优6号单产超800k/667m^2的栽培技术体系.
    稻草覆盖马铃薯茬对后季水稻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徐春梅;王丹英;邵国胜;符冠富;章秀福
    2008, 14(2): 54-57. 
    摘要 ( )   PDF(237KB) ( )  
    以国稻1号为材料,设置不同稻作前茬,初步研究了稻草覆盖马铃薯茬对后季水稻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稻草覆盖马铃薯茬的水稻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多,千粒重高,产量高;分蘖发生快,高峰苗多,成穗率较高,干物质积累快。稻草覆盖马铃薯茬可明显改善后季水稻的稻米碾磨和外观品质,提高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蛋白质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升高。灌浆后期,稻草覆盖马铃薯茬对后季水稻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减少幅度和丙二醛(MDA)增加幅度较对照慢,利于缓解叶片的衰老。
    三系超级杂交水稻国稻6号单产750kg/667m^2穗粒结构量化指标及高产栽培技术
    应婉琴;胡敏骏;陈春华
    2008, 14(2): 58-59. 
    摘要 ( )   PDF(116KB) ( )  
    国稻6号是由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三系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米质优,分蘖力强,千粒重高,结实率高。在富阳市试验表明,国稻6号产量750kg/667m^2穗粒结构量化指标为:有效穗16-18万/667m^2,每穗粒数160-190粒,结实率90%,千粒重31g左右。国稻6号配套栽培技术根据其分蘖力强,对肥水敏感等特性,应在培育壮秧,少本稀植、保证适宜穗数,提高成穗率的同时,主攻大穗,提高结实率。
    沿江高沙土地区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集成初探
    赵俊龙[];李德山[];张亚平[];章小忠[];陈中锦[]
    2008, 14(2): 60-0. 
    摘要 ( )   PDF(192KB) ( )  
    江苏如皋高沙土地区的沙壤土,土壤肥力低,在水稻生产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土壤培肥,通过增施有机肥和复合肥改良土壤,并配套相应的栽培技术,才能提高该地区的水稻单产水平。本文初步阐述了高沙土地区水稻超高产途径及其栽培技术。
    不同覆盖物保温性及对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
    张子军;冯永祥
    2008, 14(2): 62-0. 
    摘要 ( )   PDF(198KB) ( )  
    在大棚育秧的基础上研究了无纺布覆盖、地膜打孔覆盖和不加处理的软盘(对照)3种育秧方式对水稻秧苗素质及抗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纺布覆盖和打孔覆盖育秧与对照相比,在秧龄、株高、叶长、根量和百株干重方面有显著差异,并且秧苗素质好,抗逆性强;无纺布覆盖和打孔覆盖育秧同对照相比明显提高了苗层温度,但地膜打孔覆盖育秧偶尔会出现35℃的高温,可以通过加大打孔密度、通风,抑制出现高温和秧苗徒长现象的发生。因此,在寒地大棚育秧与地膜打孔和无纺布覆盖相结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育秧方式。
    杂交晚籼组合新两优98播期与施肥水平研究
    熊忠炯;汪丽;张士陆
    2008, 14(2): 64-66. 
    摘要 ( )   PDF(201KB) ( )  
    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方法,研究了杂交晚籼组合新两优98的播期(A)和施肥水平(B)对产量、穗粒结构及植株生育特性的影响,提出6月15~20日为新两优98在安庆市作双晚栽培的适宜播种期,每hm^2施用纯N150kg且N、P、K配合,有利于新两优98产量潜力的发挥等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稻国稻6号油菜茬免耕抛栽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方蔚航
    2008, 14(2): 67-68. 
    摘要 ( )   PDF(115KB) ( )  
    笔者对超级稻国稻6号在前作为油菜的条件下开展了不同秧龄,不同抛栽密度及高产攻关的免耕抛栽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前作为油菜条件下,国稻6号在龙游种植的适宜秧龄为15~20d,适宜抛栽密度为1.5-2.0万丛/667m^2。并总结出了国稻6号油菜茬免耕抛栽的主要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超级稻松粳9号超高产栽培模式的研究
    刘传增
    2008, 14(2): 69-70. 
    摘要 ( )   PDF(93KB) ( )  
    松粳9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第二水稻研究所培育的超级稻品种,通过不同施肥量和栽插密度试验,确定该品种实现超高产的最佳产量结构及相应的综合栽培技术。松粳9号品种超高产(单产650~700kg/667m。)产量构成:3.9~4.2万粒/m^2(305~330穗/m^2,20穴/m^2,15~17穗/穴,128.7实粒/穗),成穗率81%以上,结实率96%。
    稻小球菌核病分级标准和为害损失率的测定
    杨一峰;章跃富;胡官军
    2008, 14(2): 71-72. 
    摘要 ( )   PDF(109KB) ( )  
    稻小球菌核病是水稻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近年有不断加重发生的趋势。对稻小球菌核病进行分级和对其为害损失进行测定,有助于对该病防治指标的制定。调查统计结果表明,采用稻茎秆基部发病情况和菌丝菌核形成情况相结合的分级标准是切实可行的。
    绿颖与蚜虱净混配防治稻褐飞虱药效试验初报
    王会福[];谢宝玉[];钟列权[];沈益民[]
    2008, 14(2): 72-73. 
    摘要 ( )   PDF(125KB) ( )  
    试验结果表明,绿颖与蚜虱净混配对防治褐飞虱效果明显,药后14d每667m^2施用绿颖150ml+蚜虱净15g对褐稻虱防效达66.0%,与锐劲特40ml、乐斯本80ml、扑虱灵100g之间无显著差异,比单用蚜虱净30g防效提高约13个百分点,且持效期长、安全,在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及延缓褐飞虱对常规药剂抗药性的产生等方面具有实际意义。
    创建植保专业合作社 探索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
    王金良
    2008, 14(2): 74-76. 
    摘要 ( )   PDF(208KB) ( )  
    当前,千家万户的传统植保防治方式已严重制约农业技术进步和现代农业进一步发展。只有通过制度创新,开展植保统防统治才能消除这个障碍。植保统防统治不仅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符合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
    河南省2007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周新保
    2008, 14(2): 76-76.  DOI:
    摘要 ( )   PDF(74KB) ( )  
    新闻集锦
    2008, 14(2): 77-77.  DOI:
    摘要 ( )   PDF(63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