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8年, 第1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8-05-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信息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
    王磊;朱德峰;张玉屏;黄世文;林贤青;潘晓芳;鄂志国
    2008, 14(3): 1-7. 
    摘要 ( )   PDF(465KB) ( )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在水稻生产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着重介绍一些重要的农业信息技术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和有应用前景的信息技术,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水稻种质资源的分子评价和利用
    姜亮;郭龙彪;钱前
    2008, 14(3): 8-12. 
    摘要 ( )   PDF(336KB) ( )  
    水稻育种通常包括两方面重要的工作,首先是对育种材料中目标性状的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其次是采用有效的方法把目标基因转移到品种中。本文系统介绍了水稻种质资源的分子评价,列举了一些优先应用的种质或基因,并综述了分子育种的最新进展。
    福建省2008年审(认)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08, 14(3): 12-12,16.  DOI:
    摘要 ( )   PDF(129KB) ( )  
    QTL精细定位策略及水稻产量相关性状QTL分析
    余守武;杨长登;李西明
    2008, 14(3): 13-16. 
    摘要 ( )   PDF(257KB) ( )  
    随着分子标记技术及水稻基因组学的发展,水稻产量相关性状QTL研究已进入QTL精细定位及克隆阶段。阐明控制复杂性状QTL的分子遗传基础,对于其在分子育种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目前构建QTL精细定位群体的主要策略及水稻产量相关性状QTL分析进展进行了综述。
    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大幅上涨及其影响分析
    方福平;庞乾林;周锡跃
    2008, 14(3): 17-20. 
    摘要 ( )   PDF(230KB) ( )  
    文章分析了2007年底以来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指出这种状况是供需偏紧及国际市场贸易量少,主要出口国采取限制出口措施等因素影响的结果,大米价格的大幅上涨给贫穷的国家和人民带来生活水平的下降,提出我国应当未雨绸缪,稳定发展生产,切实保障供给。
    江苏省2008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屈金华
    2008, 14(3): 20-20.  DOI:
    摘要 ( )   PDF(70KB) ( )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分析与种植机械发展趋势
    潘跃;吴子文
    2008, 14(3): 21-22. 
    摘要 ( )   PDF(131KB) ( )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分析当前水稻种植机械技术,探讨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高性能插秧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应是种植机械发展的重点;抛秧机械作为一种过渡形式,将有一定的应用;机械直播是一种在部分地区适用的技术。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将向高性能插秧机、水稻机械抛秧、机械直播3种模式并存的方向发展。
    我国中长期粮食需求分析及预测
    李波[];张俊飚[];李海鹏[]
    2008, 14(3): 23-25. 
    摘要 ( )   PDF(151KB) ( )  
    粮食需求变化直接影响粮食市场价格,导致粮食供给的波动,进而影响到粮食安全。通过将粮食需求结构的分解为口粮消费需求、饲料用粮需求、工业用粮需求和其它用粮需求,对每一部分的粮食需求在历史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时间序列外推法和平均值法进行中长期预测,最终预测出我国中长期粮食需求总量和需求结构,并对我国今后粮食供给总量的控制和产业结构的调节以及粮食安全的保障提出了建议。
    三系杂交水稻恢复系耐热性研究
    曾正明;况浩池;罗俊涛;谢戎;陈光珍;付均;杨扬;刘成远
    2008, 14(3): 26-29. 
    摘要 ( )   PDF(202KB) ( )  
    本文对36个水稻三系恢复系耐热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实率与穗期平均温度及最高温度问均呈线性回归关系,相关性显著,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146.754-2.247X平、Y=153.024-2.214X高;有效穗数、平均穗长、千粒重与穗期平均温度、最高温度问相关性均不显著;不同水稻恢复系问耐热性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新育恢复系耐热力均优于明恢63。并证实了在水稻育种中,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能提高所选材料的耐热力。 
    高配合力中籼迟熟恢复系泸恢602的选育与应用
    况浩池;正明罗;俊涛;陈光珍;杨扬;付均
    2008, 14(3): 29-31. 
    摘要 ( )   PDF(185KB) ( )  
    泸恢602是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粳稻广亲和品种“02428”与强恢复力、配合力好的品种“圭630”配组,再与具有抗螟特性的“IR244”杂交,采用“籼粳杂交选用偏籼型材料,生物技术加速稳定,南繁北育穿梭选择,高温胁迫选择”的选育思路和技术路线育成的高配合力中籼型恢复系。该恢复系具有配合力高、恢复力强、抗逆性突出、制种性状好等特征特性。配组育成的2个杂交稻新组合Ⅱ优602和K优8602已通过国家审定并在生产上应用推广,推广应用面积累计达55万hm^2以上。
    武运粳7号的选育应用及育种技术路线探讨
    钮中一;朱邦辉;石世杰;徐玉峰
    2008, 14(3): 32-35. 
    摘要 ( )   PDF(271KB) ( )  
    通过对武运粳7号的育种技术路线的探讨,对江苏粳稻优质超高产育种中理想株型的构建以及如何协调好高产与稳产、高产与优质的关系提出了一点建议。
    湖南省2007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王伟成
    2008, 14(3): 35-35,37,40.  DOI:
    摘要 ( )   PDF(167KB) ( )  
    高产优质杂交粳稻春优2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宋昕蔚[];林建荣[];吴明国[];阮关海[];李春寿[]
    2008, 14(3): 36-37. 
    摘要 ( )   PDF(109KB) ( )  
    春优2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利用早花时矮秆晚粳不育系春江12A与大穗型粳稻恢复系CH89配组育成的杂交晚粳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杂种优势强、丰产性好、米质优、耐肥抗倒、适应性广等特点,2006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要点。
    优质水稻新品种南粳46的选育与应用
    王才林;张亚东;朱镇;赵凌;陈涛;林静
    2008, 14(3): 38-40. 
    摘要 ( )   PDF(174KB) ( )  
    南粳46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中熟晚粳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65d左右,株高110cm左右,直立型穗,每穗总粒数140~150粒,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5~26g。植株生长青秀,灌浆速度快,熟色好。稻米品质达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米饭晶莹剔透,有香味,口感柔软滑润,富有弹性,冷而不硬,食味品质极佳。抗条纹叶枯病,中抗白叶枯病,抗稻瘟病ZA5 ,ZB21 ,ZD7,ZF1小种,感ZC15,ZE3,ZG1小种,感穗颈瘟和纹枯病。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适宜在江苏南部地区种植。
    武运粳19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朱邦辉;朱晓玉;杨一琴;张小英;杨新宇;徐洁;徐玉峰
    2008, 14(3): 41-42. 
    摘要 ( )   PDF(105KB) ( )  
    武运粳19号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一个早熟晚粳品种,具有优质、高产、稳产、抗倒等特点。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超级稻吉粳88的优异特性及推广应用
    张俊国;张三元;全成哲;杨春刚;郭桂珍;孙强
    2008, 14(3): 42-44. 
    摘要 ( )   PDF(154KB) ( )  
    吉粳88是采用地理远缘杂交方法育成的超级稻品种,其主要优点有:高产,2004~2005连续两年现场测产验收平均产量达到11100kg/hm^2以上;优质,除粒长外,其余品质指标全部达到国家优质米一级标准;多抗,不仅抗稻瘟病,而且抗稻曲病,中抗纹枯病,耐冷性较强;株型理想,叶片直立,倒三叶平均开张角度小于15°,主蘖穗整齐,茎秆粗壮,耐肥抗倒伏性极强;适应性广,2005年先后通过吉林省、辽宁省、国家品种审定,在吉林省内外累计种植面积达40万hm^2以上。
    杂交粳稻嘉优2号的特征特性与直播栽培配套技术
    杨伟国;寿建尧;徐兴伟
    2008, 14(3): 45-46. 
    摘要 ( )   PDF(122KB) ( )  
    嘉优2号是浙江省嘉兴市农科院联合绍兴市农科院、诸暨市种子公司、长兴县种子公司、海盐县种子公司选育而成的中熟偏早的杂交粳稻新组合,2007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诸暨市于2005年引进,2006年开始进行直播栽培的试验示范,在示范中表现出熟期早,抗性好,穗大粒多,高产稳产,米质优,食味好等特点。经两年直播栽培试验研究,总结完善了嘉优2号直播栽培配套技术。
    北方杂草稻中胚轴伸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王莹;马殿荣;陈温福
    2008, 14(3): 47-50. 
    摘要 ( )   PDF(225KB) ( )  
    以在北方稻区收集的93份杂草稻材料和16个栽培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中胚轴伸长特性。结果表明,杂草稻和栽培稻的中胚轴在光照条件下不伸长,而在黑暗条件下都有伸长,但不同材料伸长的能力不同,杂草稻的中胚轴伸长能力强于栽培稻。在栽培稻中,籼稻的中胚轴伸长能力又强于粳稻。以中胚轴长度为指标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参试的109份材料可以分为长中胚轴类型、短中胚轴类型和中间类型三种。57%的杂草稻材料属于长中胚轴类型和中间类型。除籼稻品种IR70外,其它栽培稻品种均属于短中胚轴类型。
    杂草稻生物学特性、危害与防治方法
    杨巍[];吴其褒[];陈惠哲[];朱德峰[]
    2008, 14(3): 50-53. 
    摘要 ( )   PDF(267KB) ( )  
    杂草稻作为一种特殊的稻田杂草,给水稻生产造成较大危害,它的控制已成为农业领域关注的热点。本文概述了杂革稻的形态、开花、落粒和种子休眠和出苗等生物学特性,从而了解杂草稻的危害原因,对栽培稻产量和米质影响,及潜在基因漂移的风险。并探讨了从栽培、化学、遗传和预防等措施综合控制杂草稻发生的方法。
    水稻优化定抛的增产机理与关键技术
    任万军[];胡晓玲[];杨万全[];邓玲[];刘代银[];曾必荣[];杨文钰[]
    2008, 14(3): 54-56. 
    摘要 ( )   PDF(171KB) ( )  
    水稻优化定抛兼取抛秧省工高效和有序栽培高产的理念,将带泥秧苗定向抛栽,因分蘖节分布于土表和秧苗有序分布,做到了高产与高效的统一。其增产机理在于促进了根系和分蘖的早生快发,协调了强弱势的灌浆,显著提高了有效穗,且穗粒结构协调。通过示范,该技术起到了良好的增产增收效果。
    硅肥对国稻6号的生理影响及增产效果
    陶龙兴[];裘小荣[];符冠富[];谈惠娟[]
    2008, 14(3): 57-59. 
    摘要 ( )   PDF(162KB) ( )  
    水稻生产实践表明,硅有益水稻的生长发育,施用得当增产效果明显。试验结果表明,硅肥处理后,杂交稻国稻6号基部第一节间缩短,植株茎壁厚度增加,重量/长度比值显著提高。硅肥处理延缓了灌浆期功能叶片的衰老,提高了叶片PSⅡ光化学效率(Fv/Fm)以及PSⅡ能量捕捉效率(Fv,Fo),因而顶部三叶片的光合速率显著提高。硅肥处理的增产在于有效穗数及每穗实粒数的提高。
    广东省2008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08, 14(3): 59-59,68.  DOI:
    摘要 ( )   PDF(118KB) ( )  
    不同播种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何文洪[];陈惠哲[];朱德峰[];徐一成[];林贤青[];张玉屏[]
    2008, 14(3): 60-62. 
    摘要 ( )   PDF(172KB) ( )  
    以高产早稻品种金早47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种量对机插秧苗素质有明显影响,随着播种量增加,叶片生长受抑制,叶龄降低,同时也影响根部的生长发育,生长的秧苗细弱,苗重,苗高比下降,秧苗素质较低;播种量对机插秧苗的整齐度也有影响。相同种植密度下,稀播秧苗的分蘖早发,最高分蘖数多,有效穗和产量增加。
    “九二О”用量和施用时期对泸香91A性状和泸香615制种产量的影响研究
    袁国良[;];况浩池[];曾正明[];罗俊涛[];陈光珍[];杨扬[];付均[]
    2008, 14(3): 63-65. 
    摘要 ( )   PDF(171KB) ( )  
    泸香91A是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梁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香型籼三系不育系,2003年通过省级技术鉴定,其所配组合泸香615,于200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为了促进泸香615的应用推广,笔者进行了“九二О”不同用量和施用时期对泸香91A性状和泸香615制种产量影响的研究,提出了泸香91A的组合制种中,“九二О”的施用适宜时期和用量。
    浙江省2008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2008, 14(3): 65-65.  DOI:
    摘要 ( )   PDF(50KB) ( )  
    水稻编织布隔层育秧试验初报
    郑建美
    2008, 14(3): 66-68. 
    摘要 ( )   PDF(159KB) ( )  
    在相同水肥管理及秧龄条件下,编织布隔层育秧无盘抛栽每667m^2早稻产量比塑盘育秧(CK)增33.8k,增产7.25%;晚稻产量比塑盘育秧(CK)增61.9kg,增产10.9%。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编织布隔层育秧的秧苗素质好,在假茎高、假茎宽、单株根数、单株白根数和秧苗分蘖率等方面编织布隔层育秧均明显优于塑盘育秧,并且所育秧苗带泥抛栽时因秧苗的“外婆泥”形成“吸盘”,立苗快,基本无返青期,抛栽后分蘖早、分蘖多、够苗早。因编织布隔层育秧的秧苗单株所占空间相对较大,可以增加秧苗弹性,适当提早播种,对于晚稻扩大迟熟品种种植,延长水稻的营养生长期,增加干物质积累,培育适龄老壮秧、抢季节、避免“寒露风”危害均有利。秧苗素质的高低与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和水稻的产量成正相关。
    不同“春肥保”处理对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影响研究
    贺阳冬[;];马均[]
    2008, 14(3): 69-71. 
    摘要 ( )   PDF(166KB) ( )  
    研究结果表明,在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施用新型有机肥“春肥保”能有效提高制种产量,在盛花期采用“春肥保”650倍液叶面喷施,增产效果较好(比对照增产14.18%)。
    山区杂交水稻旱育秧轻简栽培技术应用评价
    姚本玉[];张远自[];陈全美[];谢景峰[];吴明东[];田梅[];张高祥[];刘克书[]
    2008, 14(3): 71-73. 
    摘要 ( )   PDF(179KB) ( )  
    无盘旱育抛秧、无盘旱育手插、塑盘旱育抛秧是近年来推广的轻简栽培模式,辰溪县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表明,三种轻简栽培模式中以无盘旱育手插栽培的投入产出比、净产值和纯收入居首,具有高产、省种、省肥、省水、省秧田、秧苗素质好、穗大粒多、成穗率高、无水源限制等优点,适合在山区稻作区推广应用,而另外两种旱育抛秧轻简栽培方式在山区稻作区应用具有多种局限性,尤其在水源不足的山区推广应持审慎态度。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云南坝区应用前景展望
    戈芹英[];张朝钟[];陈均[];杨玉珠[];毕景亮[]
    2008, 14(3): 74-75. 
    摘要 ( )   PDF(111KB) ( )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2006年被引入云南保山,在保山市隆阳区试验示范两年,取得了“成穗率提高、N肥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三大突破,并节约生产成本,显著提高当地水稻种植效益,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之目的。
    新闻集锦
    2008, 14(3): 76-76.  DOI:
    摘要 ( )   PDF(69KB) ( )  
    全国粮油市场稻米平均价格(2008年3月-4月)
    2008, 14(3): 77-77.  DOI:
    摘要 ( )   PDF(84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