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3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4-11-20
上一期   

专论与研究
品种与技术
各地稻米
广告·书评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论与研究
水稻覆膜栽培技术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付第慧, 邢志鹏, 程爽, 王忠祥, 陈飞扬, 黄志成, 胡雅杰, 郭保卫, 魏海燕, 张洪程
2024, 30(6): 1-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6.001
摘要 ( )   HTML ( )   PDF(772KB) ( )  

我国水稻在实现持续丰产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农药、肥料和灌溉水的高投入,以及产量、品质和效益协同性偏差等问题。以生物可降解地膜为材料、机械化覆膜为途径的水稻覆膜栽培技术是实现水稻优质丰产高效协同生产、促进稻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在简要介绍覆膜栽培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系统综述了水稻覆膜栽培技术在节水保墒、保肥增效、防草减药和增温保湿方面的作用及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效益等的影响,并总结了覆膜栽培技术在水稻生产上应用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干湿交替灌溉和生物质炭施用对稻田碳汇与甲烷排放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蔡炜, 秦缘, 陈浩田, 林晨语, 杨建昌, 张伟杨
2024, 30(6): 7-1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6.002
摘要 ( )   HTML ( )   PDF(1031KB) ( )  

稻田系统作为重要的碳库,对全球碳排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灌溉方式和生物质炭的施用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和稻田“碳汇与碳排”的关键措施。本文重点阐述了稻田甲烷排放机制、稻田土壤碳汇机制以及干湿交替灌溉和生物质炭施用对稻田“碳汇与碳排”的调控作用和机制。同时,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实现水稻高产高效生产与固碳减排协同提供理论依据。

根表铁膜对水稻体内重金属迁移积累影响的研究进展
夏昕彤, 戴淑婷, 张萌恩, 王旭东, 何丽芝, 柳丹
2024, 30(6): 15-2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6.003
摘要 ( )   HTML ( )   PDF(1008KB) ( )  

水稻作为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稻田重金属(HMs)污染会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甚至危害人类身体健康。根表铁膜是在水稻根表面形成的铁锰(氢)氧化物胶膜,能够通过氧化-还原、吸附-解吸、共沉淀等物理化学作用,影响重金属自水稻根部到籽粒的迁移和积累。本文阐明了植物通过根表铁膜对重金属的外源性抵抗和内源性耐受机制,综述了水分管理、施肥(有机肥、化肥、叶面肥等)、根系通气能力等对根表铁膜形成的影响,及对重金属在水稻体内积累与迁移的影响。促进高重金属积累量的红褐色铁膜形成的钝化剂或修复手段可作为未来重金属污染土壤安全利用的研究方向。

稻田配施氮肥增效剂的应用研究进展
陈书融, 何禹畅, 秦碧蓉, 王婕, 田文昊, 朱春权, 孔亚丽, 曹小闯, 张均华, 金千瑜, 朱练峰
2024, 30(6): 23-2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6.004
摘要 ( )   HTML ( )   PDF(665KB) ( )  

综述了氮肥增效剂的种类、作用机制及对水稻生长、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稻田配施硝化抑制剂对土壤氨氧化古菌和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添加脲酶抑制剂显著抑制了土壤脲酶活性,两种抑制剂(即氮肥增效剂)配施均能减缓氮肥分解速度,从而提高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此外还能减少氮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最后展望了氮肥增效剂未来的发展方向。

利用高密度遗传图谱定位两种不同环境的水稻剑叶形态性状QTL差异
王兴宇, 王静, 徐群, 章孟臣, 王珊, 孙燕飞, 魏兴华, 杨窑龙, 郭晓红, 冯跃
2024, 30(6): 29-3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6.005
摘要 ( )   HTML ( )   PDF(770KB) ( )  

水稻剑叶形态性状是构成理想株型的重要因素之一,发掘新的控制剑叶形态性状的基因资源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经。本研究利用高密度遗传图谱对在杭州和海南陵水种植的印度粳稻品种M494和中国籼稻品种中9B(Z9B)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剑叶长、剑叶宽、剑叶面积和剑叶长宽比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定位检测。研究共检测到10个QTL,包括1个剑叶长QTL、4个剑叶宽QTL、4个剑叶面积QTL和1个剑叶长宽比QTL,分布于第4、第7、第8、第9和第10号染色体,贡献率介于6.47%~13.28%之间;鉴定到2个多效性QTL区间,其中在第4号染色体Block536~Block544区间检测到同时控制剑叶宽和剑叶面积的QTL,在第10号染色体Block942~Block961区间检测到同时控制剑叶宽和剑叶长宽比的QTL,其贡献率分别为8.82%、13.28%、12.28%和12.60%。两地间QTL差异较大,仅在Block536~Block544区间同时定位到控制剑叶宽及剑叶面积的QTL及在Block942~Block961区间同时定位到控制剑叶宽及剑叶长宽比的QTL。

基于BSA-seq法的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定位
陈丽, 孙建昌, 王昕
2024, 30(6): 35-4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6.006
摘要 ( )   HTML ( )   PDF(895KB) ( )  

为挖掘水稻稻瘟病抗性相关性状基因位点,于2022—2023年以水稻2013ZJP-3×京宁11杂交得到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接种和自然诱发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其对叶瘟、穗颈瘟的抗性,并采用BSA-seq法进行QTL定位分析。表型鉴定结果表明,F11 群体的稻瘟病抗性呈连续性分布,且大部分材料表现为中抗,偏向于抗病亲本京宁11。筛选出19个抗性株系和17个感性株系材料,构建了抗感池。经过测序、变异检测和关联分析,共得到2个与稻瘟病抗性相关的区间,主要分布在5号和7号染色体上,区间总长度为1.45 Mb,共筛选出94个差异基因,其中,移码突变基因12个,非同义突变基因82个,移码和非同义突变基因9个。最终预测,基因LOC_Os05g10630LOC_Os05g10650LOC_Os07g08960与水稻稻瘟病抗性的相关性较大。

水稻耐苏打盐碱性鉴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刘琳帅, 王迪, 卞景阳, 孙兴荣, 邵凯, 韩冰, 来永才, 刘凯
2024, 30(6): 42-4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6.007
摘要 ( )   HTML ( )   PDF(832KB) ( )  

摘 要:盐碱胁迫是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主要非生物因素之一。我国是世界第三大盐碱土国家,研究水稻耐盐碱性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水稻耐盐碱性鉴定和分级评价方法,系统介绍了苏打盐碱地分布及类型、苏打盐碱胁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水稻耐盐碱性鉴定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对水稻耐盐碱鉴定研究和标准规范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水稻耐盐碱性研究和耐盐碱水稻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不同镉胁迫下施用纳米硅和活性硅对水稻的降镉效应
宋平原, 刘君权, 杨健, 周亚, 胡兵, 王小伟, 汪本福, 张枝盛, 程建平
2024, 30(6): 49-5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6.008
摘要 ( )   HTML ( )   PDF(713KB) ( )  

为明确施用纳米硅和活性硅在不同镉污染条件下的降镉效应,选取轻度污染的稻田土壤,盆栽设置双因素试验,即设3个镉水平(Cd1,不添加镉,低镉;Cd2,添加5 mg/kg镉,中镉;Cd3,添加10 mg/kg镉,高镉)和3个硅肥水平(Si0,不施硅肥;Si1,叶片喷施纳米硅20 mg/pot;Si2,叶喷纳米硅20 mg/pot+土施活性硅120 mg/kg)共9个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镉浓度的增加,水稻根系和茎叶生物量降低,有效穗数减少,产量显著下降,与Cd1处理相比,Cd2和Cd3处理水稻产量分别降低7.1%和20.0%;施用硅肥能够降低根系和茎叶镉含量,促进根系和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提高有效穗数,进而增加水稻产量,与Si0处理相比,Si1和Si2处理水稻产量分别增加12.3%和15.4%;与Si0处理相比,Si1和Si2处理还能够降低镉从颖壳向糙米和精米转运,糙米镉含量分别降低26.0%和42.3%,精米镉含量分别降低25.2%和42.0%,Si2处理的降镉效果要优于Si1处理。综上,在中镉和高镉胁迫下,水稻叶片喷纳米硅+土壤施活性硅的处理增产和降镉效果显著,可以作为镉污染稻田降镉的有效措施进一步研究。

施用菌渣对水稻产量、直链淀粉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张发丽, 王沁, 曾涛, 蒋明金, 何志旺, 张恒栋
2024, 30(6): 55-5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6.009
摘要 ( )   HTML ( )   PDF(594KB) ( )  

废弃菌渣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资源。以杂交籼稻品种晶两优534和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1540为材料,在相同氮肥用量(180 kg/hm2)下,设置4个菌渣施用量处理(B0,不施用;B1,施用量1.5万棒/hm2;B2,施用量3.0万棒/hm2;B3,施用量4.5万棒/hm2),研究不同菌渣施用量对水稻产量、稻米直链淀粉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菌渣有利于水稻产量提高,但增产不显著;B3处理下两品种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比B0处理显著增加14.92%~16.74%,氨基酸总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16种组分氨基酸含量分别显著降低67.68%~75.51%、63.73%~75.21%和16.93%~84.20%。与B0处理相比,B1和B2处理下晶两优534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略有降低,但稻米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除蛋氨酸外的15种组分氨基酸含量分别显著增加78.43%~100.29%、64.96%~87.18%和14.23%~315.73%;而B1和B2处理下甬优1540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比B0显著提高26.61%~27.64%,稻米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除蛋氨酸外的15种组分氨基酸含量分别显著降低36.59%~53.46%、34.23%~51.01%和3.78%~68.25%。可见,施氮量为180 kg/hm2时,增施菌渣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显著,过多的菌渣施用(B3)会造成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升高和氨基酸含量降低,菌渣施用量不高于3.0万棒/hm2时有利于籼稻稻米品质提升。

温度及水分含量对二氧化碳气调储藏稻谷品质的影响
叶佳琳, 杜京霖, 吴光玥, 胡家涵, 王澳希, 吕昭颖, 胡浩
2024, 30(6): 60-6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6.010
摘要 ( )   HTML ( )   PDF(855KB) ( )  

受温湿度、环境气体成分等因素影响,稻谷在储藏过程中会发生品质劣变。二氧化碳气调储藏作为重要的谷物储藏方式之一,目前相关研究较少。本试验设置4个处理(低温低水分:储藏温度20 ℃,稻谷水分含量12.5%;低温高水分:储藏温度20 ℃,稻谷水分含量15.5%;高温低水分:储藏温度37 ℃,稻谷水分含量12.5%和高温高水分:储藏温度37 ℃,稻谷水分含量15.5%),二氧化碳气调储藏6个月后对参试品种(甬优1540和秀水134)稻谷理化指标和食用品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入库储藏时,低温低水分处理储藏6个月后的稻谷电导率增34.96%,脂肪酸值增10.24 mg/100 g,丙二醛含量增4.38 mg/kg,发芽率、糙米率和整精米率分别降低5.66个、3.76个和12.05个百分点,黄粒米率增加0.07%,在4个处理中均表现最好。可见,低温低水分储藏更加适合稻谷,能够有效延缓稻谷陈化劣变、延长稻谷储藏时间、保存稻谷营养价值。

云南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米糠脂质特性检测分析
苏仙月, 蒋恬毅, 普雪, 蒋志豪, 刘涛, 文建成, 李丹丹, 徐笑宇
2024, 30(6): 66-7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6.011
摘要 ( )   HTML ( )   PDF(1002KB) ( )  

通过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7份来自云南为主的国内水稻种质资源开展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在遗传系数0.66和0.78处可将材料划分为4个大类群和9个小亚群,并依此调查比较了参试水稻品种的重要农艺性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遗传差异较高、农艺性状表现较佳的7份云南水稻材料,重点分析了其稻米品质和米糠脂质特性。结果表明,棕榈酸(C16:0)、油酸(C18:1)和亚油酸(C18:2)是米糠脂质的主要脂肪酸成分,籽粒总蛋白质含量和总淀粉含量均与米糠的总脂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同时与米糠的C18脂肪酸(如硬脂酸、油酸)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但米糠自身的脂质代谢则表现出了一定的独立性。综合遗传、农艺和品质性状评价,筛选出籼稻品种滇谷163具有较高的米糠油开发潜力。

Sentinel-2遥感影像在盘锦水稻米质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王岩, 高美琦, 李荣平, 赵先丽, 张美玲, 卞景阳
2024, 30(6): 74-8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6.012
摘要 ( )   HTML ( )   PDF(790KB) ( )  

本研究基于水稻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4个生育期的Sentinel-2遥感数据,分析各生育期内卫星遥感光谱参数与稻米品质指标的关系,建立基于各生育期卫星光谱信息的水稻品质指标预测模型。将5种稻米品质指标分别与4个生育期内的光谱参数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5项品质指标在4个生育期内均与光谱参数有不同程度相关性。然后筛选出相关性效果显著的光谱参数,用于建立各品质指标的预测方程,建模结果表明,基于卫星遥感光谱信息解释率由大到小的稻米品质指标依次是精米率>长宽比>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糙米率;卫星遥感光谱反演稻米各品质指标所在的最佳生育期不同,糙米率和精米率的最佳生育期为抽穗期,其建模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分别为0.461和0.893;长宽比的最佳生育期为成熟期,R2为0.878;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最佳生育期为灌浆期,R2分别为0.646和0.647;基于卫星遥感光谱信息的稻米品质模型验证效果较好,解释率为51%~74%。可见,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能够实现大范围水稻品质指标定量监测与评估。

品种与技术
浙江省优质稻品种发展现状与对策
缪添惠, 蔡芸菲, 王晓峰, 刘鑫, 俞琦英, 韩展誉, 王仁杯
2024, 30(6): 82-8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6.013
摘要 ( )   HTML ( )   PDF(818KB) ( )  

近年来,浙江作为水稻育种强省育成了一批品质好、食味佳的水稻品种。为进一步促进浙江省优质稻产业化发展,发挥规模经营驱动和产业集群放大效应,增强稳粮保供能力,本文研究了浙江省优质稻品种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优质稻产业在品种、生产、加工和销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快种质资源利用和育种攻关、强化品种管理、培育种业企业以及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等对策措施。

杂交粳稻花优14种子质量快速预测方法研究
楼坚锋, 刘建
2024, 30(6): 87-9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6.014
摘要 ( )   HTML ( )   PDF(430KB) ( )  

发芽率是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中对种子发芽率测定有具体的方法,但该方法实验周期较长,不能快速预测种子质量。花优14是上海地区主要栽培的杂交粳稻品种,种植面积常年占上海市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50.00%以上。以花优14种子为研究对象进行试验,发现花优14种子3 d的发芽势和15 d的发芽率显著正相关(r=0.965),比较各种函数模型发现,一元二次函数模型拟合性最高,发芽势可以较准确的预测发芽率;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花优14种子发芽势与田间出苗率相关。上述结果对于快速准确预测花优14种子质量,保障上海地区杂交粳稻的用种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稻鳖综合种养关键技术及其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分析
江云珠, 楼光明, 杨帅, 李真, 姚佳蓉, 戴芬
2024, 30(6): 91-9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6.015
摘要 ( )   HTML ( )   PDF(589KB) ( )  

基于稻鳖综合种养的生产实际,本文梳理了稻田养鳖的关键技术,并简明介绍了稻田工程改造、品种选择、栽培管理、养殖管理及水质调控等关键技术要点。同时对当前稻鳖综合种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运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技术、生产技术标准化等措施来加强稻渔产品生产管理。规范这些关键技术有利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综合种养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对培育优质稻渔农产品及品牌、增加农业收入、实现粮食稳产增效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洞庭湖区水稻高效机械化育插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推广
阳湘林, 李建国, 陈丽群, 陈剑宝, 钟乐辉, 刘志清, 程乐根
2024, 30(6): 95-9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6.016
摘要 ( )   HTML ( )   PDF(620KB) ( )  

针对水稻机插技术推广应用的瓶颈,采用高速播种流水线、高速传输带、大网袋托架、配套品种、低成本基质、中拱双层覆盖保温规模化育秧等先进实用设备及技术,进行技术集成研究,形成洞庭湖区高效机械化育插秧集成技术体系。相比原机插育秧技术,该集成技术适合在洞庭湖区及类似地区规模化集中育秧中应用,生产效率明显提高,育秧成本大幅降低。

机插同步侧深施肥对优质稻华浙优261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杜雄鹰, 洪立荣, 李德兵, 褚光
2024, 30(6): 99-10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6.017
摘要 ( )   HTML ( )   PDF(683KB) ( )  

以优质杂交稻品种华浙优261为材料开展大田试验,旨在探明机插同步侧深施肥对华浙优261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试验设3个氮肥处理,即不施用氮肥(N0)、氮肥面施(CK,氮肥为尿素,折合纯N用量为180 kg/hm2,基肥∶蘖肥∶穗肥为5∶3∶2)和机插同步侧深施肥(MDSF,氮肥为控释尿素,折合纯N用量为150 kg/hm2,氮肥在机插秧同时一次性施入)。结果表明,MDSF处理的产量与CK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其氮肥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同时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以及蒸煮食味品质改善,为本研究最佳氮肥管理模式。

聚合抗稻瘟病基因Pigm和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改良粳稻宁84抗性
黄宣, 邱海萍, 严成其, 姜洁锋, 施贤波, 叶朝辉
2024, 30(6): 105-10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6.018
摘要 ( )   HTML ( )   PDF(642KB) ( )  

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是水稻两大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培育抗病品种是降低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危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本研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GSR40K芯片检测,将广谱抗性基因PigmXa23导入粳稻品种宁84中,获得3份携带双基因的株系。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导入Pigm基因显著提高了宁84对苗瘟和穗颈瘟的抗性,3个株系在苗期对41个稻瘟病菌株的抗性频率为63.4%~97.6%。导入Xa23的宁84株系对白叶枯病均达到“抗”以上级别,抗性显著提高。对改良株系的农艺性状考察结果表明,部分株系粒宽、千粒重和穗长显著增加,其他农艺性状及产量与宁84差异不显著。GSR40K基因芯片分析结果显示,3个改良株系的背景回复率为94.89%~96.58%。本研究结果说明,导入PigmXa23能显著提高宁84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水平,且对农艺性状和产量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新品种华中优9326的丰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侯凡, 陈佑源, 沈峰平, 尚子帅, 孙一鸣, 湛立伟
2024, 30(6): 110-11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6.019
摘要 ( )   HTML ( )   PDF(447KB) ( )  

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是提高水稻产能的一条有效途径。华中优9326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育成的籼粳杂交稻新品种,于2022年通过国家审定。为全面了解该品种的生产特性,加快其推广应用,以2020—2021年勿忘农种业科企水稻联合体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组品种区域试验结果为基础,通过均值变异系数、Shukla方差分析、高稳系数、回归分析以及适应度等方法,并结合抗性等位基因的分子分析,对华中优9326的产量、品质和抗性进了分析,并与对照品种嘉优5号的丰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了比较。在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华中优9326平均产量分别比对照嘉优5号增产13.45%和10.95%,增产点比例分别为96.15%和100.0%;同时,华中优9326的3年高稳系数为91.78%,比对照嘉优5号高6.49个百分点,说明华中优9326的丰产稳产性更好。而稻米品质数据显示,华中优9326为部标优质3级米且蒸煮食味值为85.12分。综上,华中优9326具有很好的丰产稳产性及较好的适应性,是一个理想的籼粳杂交稻新品种。

各地稻米
经济快速发展地区保障粮食安全的实践与探索——以江苏南通为例
葛磊, 邵元健, 沈素香, 吴海燕, 顾卫兵, 方季红
2024, 30(6): 114-11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6.020
摘要 ( )   HTML ( )   PDF(787KB) ( )  

在当前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粮食安全对于支撑全面乡村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国尤为重要。本文以粮食产销过渡地区江苏省南通市为例,分析了其耕地利用现状、粮食种类与分布、粮食生产现状以及粮食企业、仓储与流通等领域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南通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地方粮食供给紧平衡的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强组织、谋特色,稳定产量,以科技提品质、增效益,提升产业、促进流通畅达等政策建议。

广告·书评
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策略探索
韩振丽
2024, 30(6): 119-119. 
摘要 ( )   HTML ( )   PDF(169KB) ( )  
农村远程教育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张亮
2024, 30(6): 120-120. 
摘要 ( )   HTML ( )   PDF(176KB) ( )  
新型城镇化下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战略研究
张玲, 周苗苗
2024, 30(6): 121-121. 
摘要 ( )   HTML ( )   PDF(169KB) ( )  
新形势下粮食安全问题与供应链整合研究
胡子瑜
2024, 30(6): 122-124. 
摘要 ( )   HTML ( )   PDF(416KB) ( )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