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4年, 第3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3-2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论与研究
    品种与技术
    广告·书评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风雨兼程三十载 与时俱进开新篇
    2024, 30(2): 0-0. 
    摘要 ( )   PDF(136KB) ( )  
    专论与研究
    2023年我国水稻产业形势分析及2024年展望
    徐春春, 纪龙, 陈中督, 方福平
    2024, 30(2): 1-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2.001
    摘要 ( )   HTML ( )   PDF(545KB) ( )  

    2023年我国水稻面积略有减少,单产再创历史新高,总产连续13年稳定在2亿t以上;国内稻米市场价格偏强运行,大米消费基本稳定;大米进口大幅减少,出口继续下降;审定品种数量下降,品质水平不断提高;经营方式不断优化,社会化服务、绿色高效轻简化技术和智能技术加速推广。分析了当前我国水稻产业面临的问题。预计2024年水稻面积保持稳定,单产小幅提高,稻米市场平稳运行,优质稻米较快发展。

    基于杂交水稻叶片SPAD值的氮素营养诊断模型的初步构建
    任红军, 许桂玲, 冯跃华, 李杰, 王晓珂, 高钰琪, 由晓璇, 韩志丽, 李家乐
    2024, 30(2): 5-1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2.002
    摘要 ( )   HTML ( )   PDF(811KB) ( )  

    为探明水稻叶片SPAD值的最佳测定叶位和最佳的SPAD值次级指标,并构建基于水稻叶片SPAD值的氮素营养诊断模型,开展以品种为主区,氮肥施用量为副区的双因素裂区设计试验。参试品种为Q优6号和宜香优2115,氮肥施用量设5个水平(纯N 0、75、150、225、300 kg/hm2),分析叶片的敏感性、代表性和稳定性,并探讨SPAD值次级指标与施氮量和叶片含氮量之间,及叶片氮积累量与叶片含氮量和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片敏感性、代表性和稳定性大小顺序分别为L4(顶4叶)>L3(顶3叶)>L1(顶1叶)>L2(顶2叶)和L3>L4>L2>L1、L2>L3>L4>L1,可见, L3、L4可作为氮素营养诊断的共同理想指示叶。选择L3、L4的SPAD值几何平均数(GMSI34)作为最佳的SPAD值次级指标。由叶片氮积累量与产量和叶片含氮量的抛物线方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GMSI34与叶片含氮量的指数方程,求得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的SPAD值次级指标的临界值(GMSI34)分别为48.5、44.3和42.9,与实际获取的GMSI34相比较,若GMSI34-GMSI34<0时,则表明水稻缺氮,需要追氮,若GMSI34-GMSI34≥0,则表明水稻氮营养充足,无需追氮。综上,基于杂交水稻叶片SPAD值的氮素营养诊断模型,可为杂交水稻高效氮肥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一种抗稻曲病菌的摩氏假单胞菌JP2-207及其抗性机制初探
    刘思慧, 明珂, 陈国庆, 冯国忠
    2024, 30(2): 13-1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2.003
    摘要 ( )   HTML ( )   PDF(680KB) ( )  

    从水稻根际表面土壤分离到一株能有效抑制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生长的细菌菌株JP2-207。16s rRNA基因片段扩增及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JP2-207属于摩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osselii)。测序分析显示,JP2-207全基因组为1个大小5 702 443 bp的环状DNA,包含5 154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rRNA和78个tRNA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了9个与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簇,其中多个基因簇产生的代谢物被报道对植物病原菌具有抑制活性。本研究为摩氏假单胞菌JP2-207及其代谢产物防治水稻稻曲病的研究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施用硒内源调控剂对水稻吸收硒、镉和砷的影响
    李媛媛, 焦洪鹏, 冯先翠, 曹鹏, 江海燕, 雷满奇
    2024, 30(2): 18-2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2.004
    摘要 ( )   HTML ( )   PDF(933KB) ( )  

    为探讨不同硒内源调控剂对水稻吸收硒(Se)、镉(Cd)、砷(As)及土壤中Se、Cd、As形态的影响,将多种复合调理剂添加到富硒土壤中开展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1%或2%蒙脱复合调理剂(MT)均可获得水稻增Se降Cd的效果,2%添加量效果更佳;在高硒土(土壤Se含量1.99 mg/kg)条件下,添加钙镁磷肥+磷矿粉+活性硅(GLG)可获得水稻Se过量减毒和同时降As的双重效果;在中硒土(土壤Se含量0.83 mg/kg)条件下,添加钙镁磷肥+骨粉+活性硅(GGG),水稻的增Se降As效果最佳;而在低硒土壤(土壤Se含量0.46~0.47 mg/kg)条件下,添加钙镁磷肥+生物炭+有机菌肥+活性硅(GTJG)和添加钙镁磷肥+石灰+活性硅的增Se降As效果较好。研究表明,施加适量Se内源调控剂可实现水稻增Se、降Cd和As,同时减毒的效果。

    氮肥运筹对有序机抛晚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覃斌, 王慰亲, 郑华斌, 孙鑫, 何在周, 刘福强, 向军, 陶祖豪, 陈宏景, 唐启源
    2024, 30(2): 26-3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2.005
    摘要 ( )   HTML ( )   PDF(490KB) ( )  

    采用裂区设计,探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有序机抛晚稻生长发育、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主区为施氮量(N),设3个水平,分别为120 kg/hm2(N1)、150 kg/hm2(N2)和180 kg/hm2(N3);副区为氮肥分配比例(基肥:分蘖肥:穗肥),设4个水平,分别为1∶1∶1(T1)、0∶1∶1(T2)、1∶0∶1(T3)和1∶1∶0(T4)。以农民习惯施肥为对照(CK,氮肥用量120 kg/hm2,基肥∶分蘖肥∶穗肥=5∶3∶2),另设一不施氮处理(N0)。结果表明,相同施氮量下,T2处理的水稻产量显著低于T1、T3和T4处理及CK,T4处理的产量高于T1处理和CK。表明施用基肥有助于提高有序机抛晚稻的产量。氮肥利用方面,T2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T4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NAE)显著高于T1和T3处理,但与CK差异不显著;T1、T3、T4处理和CK在氮肥偏生产力(NPFP)、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氮肥生理利用率(NPE)和氮素收获指数(NHI)等方面差异较小。可见,前期氮肥施用对有序机抛晚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具有显著调控效应,而后期氮肥施用影响相对较小。

    不同外源物质及喷施时期对滩涂水稻穗部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张蛟, 韩继军, 崔士友, 陈澎军, 缪源卿
    2024, 30(2): 31-3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2.006
    摘要 ( )   HTML ( )   PDF(740KB) ( )  

    以南粳5055为供试品种,于2021年在江苏滩涂地区(土壤盐分1.11~1.26 g/kg)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外源物质及喷施时期(2次:分蘖期、孕穗期和3次: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对滩涂水稻穗部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7个处理,即喷施清水(CK)、禾稼春喷施2次(L1-2)、碧护喷施2次(L2-2)、萘乙酸喷施2次(L3-2)、禾稼春喷施3次(L1-3)、碧护喷施3次(L2-3)和萘乙酸喷施3次(L3-3)。结果表明,喷施外源物质具有提高水稻产量的效果,与CK相比,L2-2、L2-3、L3-2和L3-3分别显著提高产量17.69%、17.80%、11.62%和13.42%,L1-2和L1-3则分别提高产量6.66%和7.09%,但差异不显著;喷施外源物质对稻米品质影响不大。喷施外源物质对水稻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均没有明显影响,但显著增加实粒数;L1-2、L2-2、L1-3和L3-3处理显著增加每穗粒数,L2-2和L2-3处理显著增加千粒重。喷施外源物质对水稻一次枝梗的枝梗数、总粒数、实粒数和结实率没有显著影响,而对二次枝梗的枝梗数、总粒数、实粒数及结实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效果,且二次枝梗对每穗粒数的贡献率普遍提高。对同一种外源物质而言,喷施2次和喷施3次对水稻产量、穗部性状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碧护喷施处理提高水稻产量主要是由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提高引起的,萘乙酸喷施处理提高水稻产量主要是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提高引起的,而每穗粒数的提高主要与二次枝梗数及二次枝梗的总粒数和实粒数增加有关。因此,今后在滩涂地区种植水稻,可通过在分蘖期和孕穗期喷施外源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改善穗粒结构特别是二次枝梗性状,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施用有机肥和调理剂对田间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变化影响及水稻降镉效应研究
    黄奇娜, 党洪阳, 张燕, 李春福, 林光号, 邵国胜, 季卫东
    2024, 30(2): 37-4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2.007
    摘要 ( )   HTML ( )   PDF(680KB) ( )  

    以春优84和中浙优8号为试验材料,在浙江衢州典型镉污染农田开展大田小区试验,研究有机肥与土壤调理剂施用对土壤酸碱度(pH)、土壤重金属元素(Cd、Fe、Mn、Zn等)有效态、水稻植株(稻草、籽粒)重金属元素积累量的影响,并探究了施用有机肥与土壤调理剂降低籽粒Cd积累的机理。结果表明,单施有机肥(1.5 t/hm2)对土壤金属元素有效态、稻草和籽粒重金属元素含量无显著影响;在有机肥(1.5 t/hm2)+土壤调理剂(2.7 t/hm2)联合施用处理后,土壤pH增加9.48%,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和植株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土壤有效态Cd含量降低16.41%(DTPA提取)和48.96%(CaCl2提取),稻草和籽粒Cd含量分别降低40.04%和48.22%。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稻草Cd含量、土壤Cd有效态与籽粒Cd含量显著相关。由此可见,施用土壤调理剂通过提升土壤pH,从而降低土壤重金属元素有效态含量,其中有效态Cd含量下降尤为显著,以此调控水稻稻草和籽粒中的Cd积累。说明供试土壤调理剂可以在酸性土地区推广应用,具有提升酸性土壤pH、降低稻米Cd富集的效果。

    同等控温下头季稻和再生季稻稻米品质差异分析
    旷娜, 苗雪雪, 邹丹, 梁玉刚, 唐启源, 方宝华
    2024, 30(2): 43-4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2.008
    摘要 ( )   HTML ( )   PDF(490KB) ( )  

    以籼粳杂交稻甬优 4149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室内控温试验,将头季与再生季的温度设置成相同,探究再生稻两茬稻米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再生季稻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粒长、垩白粒率、垩白度和和直链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头季稻,胶稠度两者差异不显著;适温条件下,再生季稻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和粒长显著高于头季稻,糙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两 者差异不显著。再生季稻的粗蛋白含量在高温和适温条件下均显著低于头季稻。 因此,同等控温条件下,与头季稻相比,再生季稻的碾米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要好,但营养品质降低。

    稻渔共生水产品品质特性研究进展
    蓝雨丝, 范广宇, 吴胜军
    2024, 30(2): 47-5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2.009
    摘要 ( )   HTML ( )   PDF(468KB) ( )  

    稻渔共生是在传统水稻田中种植水稻的同时利用稻田湿地生态系统养殖水产品,实现水稻与水产品共作或轮作的新型农业模式。该模式利用水稻和水产品之间的互利共生作用,降低田间污染、减少病虫害、改善农田生态系统的物质转换效率。为了解析稻渔共生模式对水产品品质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促进稻渔综合种养的科学发展,本文综述了水产品的营养、肌肉品质和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以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新时期水稻新品种保护和DUS测试现状与问题探讨
    李阳阳, 李剑, 周欣兴, 荆若男, 李丹, 孙亚伟, 苏一钧, 胡婷婷, 刘亚菊
    2024, 30(2): 51-5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2.010
    摘要 ( )   HTML ( )   PDF(820KB) ( )  

    分析了1999—2022年我国水稻新品种保护申请量和授权量,阐述了我国新品种保护和DUS测试的发展现状,剖析了该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加强水稻新品种保护和优化DUS测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新时期我国水稻新品种保护和DUS规范测试提供有益参考。

    基于R语言的GGE双标图在水稻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姜秀英, 马作斌, 王庆新, 吕军, 潘争艳, 解文孝, 李建国, 李跃东, 韩勇
    2024, 30(2): 57-6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2.011
    摘要 ( )   HTML ( )   PDF(913KB) ( )  

    为准确评价水稻区试品种稳产性和适应性,利用GGE双标图对2019年辽宁省中早熟区试6个试验点的14个参试品种的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G)、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均对水稻产量存在极显著影响。6个区试点可分为3个生态类型区,源粳2号在所属的生态区表现最优。美锋稻245、源粳2号和富禾稻258属丰产稳产性较好的品种,为理想品种。区试点中开原市示范繁殖农场区分力最好,桓仁满族自治县种子管理站代表性最强,抚顺市种子管理站具有很好的区分力及较强的代表性,是较理想的区域试验点。

    江苏省稻米生产与市场流通格局:演变与方向
    陈品, 刘馨月, 章丹, 张宗利
    2024, 30(2): 61-6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2.012
    摘要 ( )   HTML ( )   PDF(878KB) ( )  

    稻米生产与流通在构建和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文以长三角地区“第一粮仓”江苏省为例,围绕稻米流通体系、流通渠道及品牌影响力等流通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江苏省稻米生产结构及省内外流通格局演变、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提出了推动江苏省稻米生产有序发展与高效流通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优化种植结构、品种结构和产品结构;发挥企业协会的引领作用,加强稻谷市场监管;完善优质稻米产品标准体系,推行稻米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以市场化定价为基础,建立“价补分离”体系等。

    双季稻区“晚稻品种连种”模式:内涵界定、产生逻辑与实现路径——以江西省为例
    彭柳林, 余艳锋, 余永琦
    2024, 30(2): 68-7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2.013
    摘要 ( )   HTML ( )   PDF(698KB) ( )  

    双季稻区稳定粮食生产的关键在于早稻,但早稻生产长期呈现“低质低效”“增产不增收”的典型特征,导致农户种植积极性下降,“双改单”甚至“稻改经”现象突出。“十三五”以来,江西创新和大力示范推行“晚稻品种连种”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双季稻区早稻高质高效发展。但推行中也存在适用品种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不强、产业链条延伸不足、缺乏完善的配套设施服务支撑、市场接受程度有待提高等困难与问题。为此,提出加快“晚稻早种”适用品种选育、加强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深化农业产业链建设、加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发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同作用、提高“晚稻品种连种”模式的市场接受度等对策建议。

    供应链视角下原粮品质风险分析
    易美臣, 刘纯阳
    2024, 30(2): 73-7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2.014
    摘要 ( )   HTML ( )   PDF(626KB) ( )  

    原粮供应链是粮食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原粮供应链在选种、种植、归集、干燥、储存以及销售(流通)各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品质风险和损耗浪费。本文在原粮供应链视角下,通过列举原粮品质指标及其质量控制环节,分析不同环节与主体存在的品质风险,并提出对原粮品质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一是要从育种研发端着手化解原粮品质风险;二是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粮供应链品质风险防控机制;三是要加快制定相关作业标准与技术规范,深化产业应用。

    浙江省再生稻生产现状与发展策略
    汤郑豪, 李诚永, 朱镕一, 陈勇, 赵光武, 王晓敏
    2024, 30(2): 78-8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2.015
    摘要 ( )   HTML ( )   PDF(611KB) ( )  

    再生稻具有一种两收、省种省工、减肥减药、增产增效等优势,是增加复种指数和提高水稻总产的一种种植模式。浙江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水稻生产区。本文依据种植品种的类型将浙江再生稻的发展历程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以籼型早稻为主的起步阶段、以甬优1540为主的转变阶段和以甬优系列品种为主的快速发展阶段。以衢州市为例,再生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这3个阶段中不断提高,生产效益相较于单季稻和双季稻显著提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浙江省再生稻发展前景以及高产稳产技术体系缺乏、农机农艺不配套、扶持力度低、品牌创建乏力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浙江省水稻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品种与技术
    66个广西审定丝苗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多样性鉴定与聚类分析
    王强, 李炜, 罗同平, 唐梅, 孙富, 陈雷, 何彰杰, 莫海玲, 何聪, 卢宏琮
    2024, 30(2): 82-8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2.016
    摘要 ( )   HTML ( )   PDF(551KB) ( )  

    为了明确广西审定水稻丝苗品种的农艺和品质性状差异与趋同程度,选用2017—2023年广西审定的66个丝苗品种为材料,对18个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进行鉴定、表型多样性分析和品种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这66个品种农艺性状表型和品质性状多样性丰富;基于农艺性状表型和品质性状的品种间欧氏距离聚类,可分为5类,包含29个品种的类群农艺性状表型和品质性状表现趋同,此类群包含两系杂交稻品种、三系杂交稻品种和常规稻品种;两系杂交稻品种表型多样性最高,分布于各个类群中,常规稻最低,基本被聚在同一大类中。类群间农艺性状表型和品质性状差异明显,具有相同母本或相同父本的品种基本聚归同类,品种间欧氏距离短。育种组配间会出现亲缘关系较远、农艺和品质性状接近的趋同情况。结果可为广西丝苗型水稻品种的组配选育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早稻舜达135特早栽培高产技术研究
    张莉, 周宇尘, 罗高明, 梁燕, 顾淑华, 沈菁, 张国萍
    2024, 30(2): 87-9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2.017
    摘要 ( )   HTML ( )   PDF(521KB) ( )  

    舜达135是绍兴市舜达种业有限公司与中国水稻研究所联合育成的早熟常规早籼稻新品种。为充分发挥该品种早熟、高产优势,在特早栽培条件下(播种期比绍兴传统播期提早10~15 d)开展了不同梯度机插密度和肥料用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机插密度对舜达135有效穗数和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对穗粒数和结实率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氮肥水平和氮肥水平与机插密度的互作对舜达135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的影响均不显著;以种植密度25 cm×14 cm、纯氮施用量150 kg/hm2的处理实际产量最高,达9 633.45 kg/hm2。在2021年和2022年示范中,特早栽培条件下舜达135百亩示范方产量分别达到10 563.00 kg/hm2和10 258.05 kg/hm2。通过2年的示范,总结提出了舜达135特早栽培高产技术。

    除草剂不同时期应用对机直播稻田杂草的防除作用
    张建萍, 杨永杰, 于晓玥, 陆永良, 唐伟
    2024, 30(2): 91-9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2.018
    摘要 ( )   HTML ( )   PDF(431KB) ( )  

    为开发机直播水稻田高效安全的封闭除草剂,采用大田试验,比较了不同时期应用含有乙氧磺隆成分的除草剂对阔叶草和莎草科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发现,播种时同步喷施五氟·乙氧或混配乙氧磺隆与其他除草剂能够有效抑制机直播稻田阔叶草和莎草科杂草的萌发和生长,且对水稻出苗安全。机直播后10 d或15 d施用对阔叶草防效下降,但播种15 d后撒施0.65%五氟·乙氧控释颗粒剂97.5 g/hm2对杂草防效较好,密度防效达到90%以上。表明采用五氟·乙氧或混配乙氧磺隆与其他除草剂防除机直播稻田阔叶草,越早施药效果越好。但如果因气候条件或其他因素影响错过施药窗口期时,撒施0.65%五氟·乙氧控释颗粒剂97.5 g/hm2或喷施30%氰氟草酯112.5 g/hm2+30%五氟·乙氧90 g/hm2也可以防控绝大部分直播田杂草。

    纳米农药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初探
    翟婧, 赵丽稳, 高丹娜, 谢士杰, 许燎原, 吴降星
    2024, 30(2): 95-9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2.019
    摘要 ( )   HTML ( )   PDF(480KB) ( )  

    近年来,二化螟在宁波市水稻上逐年加重发生。为明确纳米水性制剂(以下简称“纳米农药”)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在二化螟防治适期,选择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传统制剂和纳米制剂、乙多·甲氧虫、乙基多杀菌素、四唑虫酰胺共5种杀虫剂开展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纳米制剂施药14 d后的枯心防效和杀虫防效分别在80%和85%以上,且保产效果更佳,挽回损失率达44%~45%,防效及挽回损失率均极显著高于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传统制剂。

    氮肥运筹与硅锌肥配施对虾稻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聂新星, 陈晨, 张敏敏, 段小丽, 洪俊, 周雷, 曹文, 杨利
    2024, 30(2): 98-10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2.020
    摘要 ( )   HTML ( )   PDF(438KB) ( )  

    为探讨优质食味籼稻虾稻1号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栽培技术,在施氮量180 kg/hm2水平下,研究3种基肥∶分蘖肥∶穗肥运筹比例(7∶3∶0、5∶3∶2和3∶3∶4,分别记作N7+3+0、N5+3+2和N3+3+4)并配施硅锌肥处理对虾稻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虾稻1号产量整体表现为N7+3+0 < N5+3+2≈N3+3+4。提高氮肥在穗肥中的比例,虾稻1号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而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其中,氮肥运筹对整精米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同氮肥运筹方式下,配施硅肥或硅锌肥均表现出一定的增产效应,但对稻米品质指标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综上所述,N5+3+2运筹方式可实现虾稻1号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提升,而配施硅锌肥有助于其产量进一步提升。

    优质杂交晚籼稻新组合色香优明月丝苗的选育与应用
    王杰
    2024, 30(2): 102-10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2.021
    摘要 ( )   HTML ( )   PDF(340KB) ( )  

    色香优明月丝苗是湖南粮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绿海种业有限公司、江西天稻粮安种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利用优质香型不育系色香A与恢复系R明月丝苗配组选育而成的优质籼型杂交晚稻新组合,于2023年分别通过国家、江西省和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不同基因型香稻品种在广州从化的适应性研究
    何珍珍, 张莹莹, 代兰, 怡文韬, 姚祥滨, 彭立功, 莫钊文, 潘圣刚, 田华, 段美洋, 祁剑英, 唐湘如
    2024, 30(2): 105-10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2.022
    摘要 ( )   HTML ( )   PDF(440KB) ( )  

    为筛选适宜在广州从化区种植的香稻品种,以6个香稻品种为材料,调查各香稻品种的产量和籽粒香气(2-AP)含量。结果表明,软华优金丝产量最高,为548 kg/hm2,但象牙香占、青香优19香、美香占2号的产量与软华优金丝无显著差异。象牙香占籽粒2-AP含量最高,与青香优19香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各品种2-AP含量高的原因在于叶片和籽粒中前体物质如脯氨酸、1-吡咯啉和1-吡咯啉-5羧酸含量保持较高水平。象牙香占、青香优19香和软华优金丝在从化种植可以同时保持较高的产量和籽粒2-AP含量,可为从化香米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品种支持。

    光身稻软米品种越光518的选育与应用
    徐玉峰, 杨新宇, 徐洁芬, 朱邦辉, 张庆, 石惠, 曾启铭, 朱晓玉
    2024, 30(2): 108-111.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2.023
    摘要 ( )   HTML ( )   PDF(489KB) ( )  

    越光518是由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与江苏越千凡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育成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是江苏第1个通过审定的光身稻优质软米品种。在江苏省沿江稻区和苏南地区试种,越光518表现出整个植株光滑少表皮毛、综合抗性强、外观品质优、食味性好等特点。文章总结了越光518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及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促进越光518在江苏省及周边地区的推广种植。

    广告·书评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乡村环境规划设计研究
    陈文月
    2024, 30(2): 112-112. 
    摘要 ( )   HTML ( )   PDF(153KB) ( )  
    农业新闻的报道形式和传播路径探讨
    刘容江
    2024, 30(2): 113-113. 
    摘要 ( )   HTML ( )   PDF(143KB) ( )  
    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三农”工作的提质增效
    董新朝
    2024, 30(2): 114-115. 
    摘要 ( )   HTML ( )   PDF(275KB) ( )  
    基于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视角探索当代民族地区绿色发展路径
    杜思慧
    2024, 30(2): 116-117. 
    摘要 ( )   HTML ( )   PDF(241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