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24年, 第3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1-2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论与研究
    品种与技术
    广告·书评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新年寄语
    2024, 30(1): 0-0. 
    摘要 ( )   PDF(125KB) ( )  
    专论与研究
    生长素调控水稻生长发育的研究进展
    喻梓轩, 刘新勇, 张健, 梁大成
    2024, 30(1): 1-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1.001
    摘要 ( )   HTML ( )   PDF(968KB) ( )  

    生长素(auxin,IAA)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生长激素,普遍存在于各种植物和藻类中,其参与组织分化、器官发生、形态建成、向性反应和顶端优势等生理过程以及对复杂环境适应过程。目前双子叶植物拟南芥中生长素调控生长发育的机制已经基本清楚,但是生长素怎样在单子叶植物水稻中行使功能,仍有很多未解之谜。本文综述了近20年国内外关于生长素调控单子叶植物水稻根、茎、叶、花和籽粒生长发育的细胞学和生理机制,重点归纳整理了生长素相关基因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展望了未来水稻中依靠生长素途径精准合成运输生长素的调控,以及利用生长素突变体表型变异的开发前景。

    水肥和钝化剂阻控水稻吸收镉机制的研究进展
    马瑗蕊, 石艳平, 黄其颖, 任佳佳, 郭俏俏, 徐彦, 徐炜杰, 柳丹
    2024, 30(1): 10-1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1.002
    摘要 ( )   HTML ( )   PDF(975KB) ( )  

    镉(Cd)污染严重威胁生态环境,Cd污染水稻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影响,防控水稻Cd污染迫在眉睫,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水肥管理和施用钝化剂是目前治理水稻Cd污染有效且主流的措施。本文综述了水稻Cd污染的现状,及水肥管理和钝化剂施用治理Cd污染的作用机制,即水肥管理主要通过吸附沉淀作用和离子竞争作用阻控,钝化剂主要通过共沉淀、络合作用、吸附和离子交换作用以及氧化还原作用进行阻控。分析了治理后的土壤环境(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变化,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基于表型性状构建禾初级核心种质
    毛名义, 杨文荟, 管艳伟, 潘宗东, 周丽洁, 余显权
    2024, 30(1): 18-2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1.003
    摘要 ( )   HTML ( )   PDF(743KB) ( )  

    “禾”是适应贵州黔东南山区峡谷森林中遮荫、泥沼、寒冷、积水等特殊自然生境生长的地方水稻品种。以402份禾种质资源为材料,依据禾颖尖颜色差异将原始种质划分为5组,基于26个表型性状,采用逐步聚类法以6种总体取样规模、4种组内取样比例和2种组内取样方法筛选最佳取样策略,构建禾初级核心种质,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为最适总体取样规模,组内取样比例法以对数比例法最优,聚类取样法是组内最佳取样方法。在最佳取样策略下,共获得47份禾初级核心种质,占比11.69%,表型保留比例为95.77%。核心种质评价结果表明,构建的核心种质作为原始种质的浓缩能够代表禾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硝化抑制剂双氰胺施用对水稻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陈云, 孟轶, 翁文安, 陈雨琼, 张洪程, 廖萍
    2024, 30(1): 26-29.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1.004
    摘要 ( )   HTML ( )   PDF(559KB) ( )  

    为探究施用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对水稻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常规粳稻品种南粳9108为供试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设置常规氮肥(CK)和常规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2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连续监测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DCD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15.1%)和地上部生物量(28.4%),并且显著降低了稻田甲烷(CH4)累积排放量(22.2%)、氧化亚氮(N2O)累积排放量(56.0%)、综合温室效应(GWP)(24.4%)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31.7%)。可见,常规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可以协同实现水稻丰产和稻田温室气体减排。

    不同腐熟剂对麦秸腐解率与稻田水环境的影响
    薛颖昊, 孙国峰, 眭鑫梅, 陈旭蕾, 孙仁华, 徐志宇
    2024, 30(1): 30-35.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1.005
    摘要 ( )   HTML ( )   PDF(747KB) ( )  

    为探明麦秸还田条件下施用腐熟剂对秸秆腐解效果、稻田水环境风险的影响,选用4种腐熟剂(标识为DA1、DA2、DA3和DA4)进行水稻季麦秸腐解试验。结果表明,施用4种腐熟剂均加快还田后4周内秸秆腐解速度,其中,还田后2周为麦秸快速腐解期,且腐熟剂DA3和DA4促进麦秸腐解的效果更佳,腐解率达36.5%~37.4%,较麦秸还田无腐熟剂处理(CFS)增加了5.1~6.0个百分点。与CFS处理相比,4种腐熟剂处理提高了麦秸还田后3周内田面水化学需氧量(COD)及氮磷含量,增加了水稻生长初期的水环境风险。其中,DA2、DA3和DA4这3种腐熟剂处理后3周内田面水环境风险相对较高,而DA1与CFS处理间水环境风险差异不显著。可见,稻田施用腐熟剂会加速麦秸腐解,同时会增加水稻生长初期的水环境风险,建议南方水网区水稻季谨慎施用腐熟剂。

    稻田综合种养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特征与质量安全评价研究进展
    董振杰, 陆尧, 李京咏, 窦志, 张洪程, 高辉
    2024, 30(1): 36-3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1.006
    摘要 ( )   HTML ( )   PDF(407KB) ( )  

    近年来,在我国20多个省份稻田综合种养规模上得到快速扩大,模式上得以创新推进,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业绿色发展等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稻田综合种养尤其是稻田轮作种养中,仍存在肥药施用不合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投入量大、污水灌溉等问题,致使来源不一的重金属元素持续在稻田土壤富集,长此以往将不仅影响水稻和水产禽类的正常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也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潜在影响。为此,本文阐述了稻田综合种养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特征与质量安全评价研究进展,并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促进稻田综合种养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稻曲病发病规律、病菌功能基因组以及免疫反应的遗传机制
    何旎清, 程朝平, 晋艺丹, 黄凤凰, 李生平, 杨德卫
    2024, 30(1): 39-46.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1.007
    摘要 ( )   HTML ( )   PDF(1037KB) ( )  

    稻曲病已成为我国水稻生产中重要病害之一,不仅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且危害人畜健康安全。目前对稻曲病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抗性评价标准、抗性基因挖掘、病原菌侵染方式、致病机理以及防控预测等方面还存在局限性。本文综述了稻曲病简史与发生概况、稻曲病菌的生物学特征、稻曲病菌的侵染特征、稻曲病抗性遗传规律与基因鉴定、抗性遗传机制、抗性鉴定技术以及病害发生影响因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探讨当前稻曲病抗性鉴定方法、抗性基因挖掘、侵染机制、稻曲病菌与水稻互作以及病情监测预报和防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展望了相关问题及研究方向。

    外源氨基酸对层出镰刀菌菌丝生长和伏马毒素合成的影响
    梁文豪, 胡时开, 圣忠华, 魏祥进, 焦桂爱, 邵高能, 谢黎虹, 王玲, 唐绍清, 胡培松
    2024, 30(1): 47-5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1.008
    摘要 ( )   HTML ( )   PDF(654KB) ( )  

    由层出镰刀菌引起的水稻穗腐病,不仅造成水稻产量损失,而且因产生真菌毒素而导致稻米品质下降。本研究通过在生长培养基中添加外源氨基酸,评价其对层出镰刀菌菌丝生长和伏马毒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氨基酸和不同添加量对菌丝生长均有影响。与未添加氨基酸的对照相比,在MM培养基上添加L-精氨酸、L-谷氨酸、L-脯氨酸和L-瓜氨酸,在PDA培养基上添加L-谷氨酸,均抑制菌丝生长。添加氨基酸显著提高了伏马毒素含量,且随着氨基酸浓度升高,在PDA中产毒量减少,在MM中则呈增加趋势。外源氨基酸明显改变了伏马毒素生物合成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但基因表达模式与毒素含量并不一致。综合分析表明,外源氨基酸会影响层出镰刀菌菌丝生长和伏马毒素含量,且不同氨基酸组分与菌丝生长和伏马毒素合成的关联性不同。

    机械干燥对水稻种子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冯春炜, 王晓林, 郭庆林, 张琰, 姚丽娜, 金茜雯, 符致昊, 黄玉韬, 曹栋栋, 朱叶峰
    2024, 30(1): 53-5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1.009
    摘要 ( )   HTML ( )   PDF(526KB) ( )  

    种子质量对水稻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干燥是种子质量全程控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系统总结了机械干燥过程中高温对水稻种子萌发、活性氧系统、植物激素代谢、淀粉分解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了热风温度、种子原始水分、种子收获时质量与机械干燥环境因子等对水稻种子机械干燥过程的影响;探讨了未来水稻种子机械干燥的研究方向。

    不同光质配比的LED光源补光对水稻机插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高义卓, 向镜, 叶天承, 孙凯旋, 陈惠哲, 张玉屏, 张义凯, 王亚梁, 王志刚, 张运波
    2024, 30(1): 58-6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1.010
    摘要 ( )   HTML ( )   PDF(591KB) ( )  

    以甬优12和扬两优6号作为试验材料,育秧期间采用纯蓝LED光源、纯红LED光源及红蓝光质各50%配比光源补光,以自然光下育秧为对照,研究不同红蓝光质配比LED光源补光对水稻机插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配比的LED光源补光对水稻秧苗生长有显著影响。蓝光能够抑制幼苗株高,提高充实度和根冠比,在培育壮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红光处理下的水稻幼苗茎和叶鞘显著伸长,秧苗生长进程加快。此外,参试2个品种经红蓝光处理后的幼苗叶龄显著提高。试验结果探明了使用LED补光处理对水稻幼苗形态的影响,为调控水稻工厂化育秧的光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稻谷对铅富集特性的品种差异及其安全风险
    林芗华
    2024, 30(1): 63-68.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1.011
    摘要 ( )   HTML ( )   PDF(644KB) ( )  

    以漳州当地15个水稻主栽品种为试材,采用添加铅源的盆栽试验及大田试验,考察稻谷对铅富集特性的品种差异及评价其质量安全风险。结果表明,在弱酸性(5.5<pH≤6.5)水田土壤中,盆栽试验土壤铅全量分别为22.4、103.5和204.8 mg/kg时,15个品种稻谷铅含量变幅分别为0.016~0.061、0.061~0.198和0.157~0.606 mg/kg;大田试验土壤铅全量分别为23.4、23.5、26.4 mg/kg时,15个品种稻谷铅含量变幅为0.016~0.056、0.014~0.056和0.024~0.069 mg/kg;同一品种稻谷铅含量与土壤铅全量呈正相关性直线关系(P<0.01)。不同品种稻谷对铅的富集能力有显著差异(P<0.05),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059%~0.296%和0.060%~0.261%;聚类分析得出有4个品种为高富集、6个品种为中富集、5个品种为低富集。依据GB2762—2017规定的稻谷中铅含量限量标准(0.2 mg/kg),低富集、中富集和高富集水稻品种,弱酸性水田土壤(5.5<pH≤6.5)铅全量风险临界值分别为204.1~274.7、113.5~180.0和82.7~107.1 mg/kg。漳州市15个水稻品种在土壤铅全量≥风险临界值的水田上种植,稻谷铅含量存在质量安全高风险(>0.2 mg/kg)。

    微波对糙米品质特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王泽伦, 宋怀玉, 仲际帆, 戴智华, 曹洪伟, 宋洪东
    2024, 30(1): 69-7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1.012
    摘要 ( )   HTML ( )   PDF(802KB) ( )  

    糙米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天然植物营养素。然而,外层组织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物质构成了致密的保护层,使得糙米口感差、不易煮熟。而微波加热由于加热的均匀性和处理时间短的特性被广泛用于食品加热中。本文总结了微波处理对糙米蒸煮品质、营养成分、干燥特性及储藏稳定性的影响。微波处理使得糙米淀粉发生改性,活性成分能更好的得到保留,对于糙米的食用品质有所改善,同时能很好的改善糙米储藏稳定性,证实了微波处理改善糙米产品的潜力,为微波加工在米制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贵州青黄泥田重金属元素低积累水稻品种筛选
    张容慧, 张秀锦, 柴冠群, 范成五, 何腾兵, 秦松
    2024, 30(1): 75-83.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1.013
    摘要 ( )   HTML ( )   PDF(898KB) ( )  

    以贵州中部地区近年主栽的10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中轻度重金属复合污染农田土壤上开展田间原位小区试验,探究不同水稻品种对镉(Cd)、铬(Cr)、铅(Pb)、镍(Ni)、铜(Cu)和锌(Zn)的吸收累积能力差异,并筛选出适宜贵州中部青黄泥田种植的重金属低累积水稻品种。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根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一定的田间异质性,且同一品种的重复之间也具有一定的田间异质性;不同水稻品种糙米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累积具有显著性差异,参试水稻品种糙米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强弱整体表现为Zn>Cd>Cr>Cu>Ni>Pb。水稻品种间对同一典型有害重金属元素的累积存在显著差异,按照糙米中重金属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可以把水稻品种划分为较高值类、中间值类和较低值类3个类别。10个水稻品种糙米综合污染指数(PZ)(0.94~3.34)介于无污染至重度污染之间,Cr为主要污染贡献者,其单项污染指数(Pi)在0.47~1.94之间。供试水稻品种产量在8 242.8~13 434.0 kg/hm2之间,平均产量为10 843.8 kg/hm2,极差相差较大,为47.9%。筛选出宜香优800为适宜该地种植的重金属低积累水稻品种。

    盘锦水稻田碳通量变化特征研究
    邹旭东, 李荣平, 曹士民, 蔡福, 米娜, 王笑影
    2024, 30(1): 84-92.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1.014
    摘要 ( )   HTML ( )   PDF(1232KB) ( )  

    为了揭示我国北方水稻田生态系统的碳通量动态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利用盘锦市水稻田生态系统观测站2018—2020年净碳交换量(NEE)观测数据,分析盘锦市水稻田NEE年变化、日变化特征,以及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对比NEE与风向、净辐射关系,最后按季节对比地温对植被呼吸(Reco)的影响,计算生态系统呼吸温度敏感性(Q10)。结果表明,NEE的年总量都为负值,其中2018年NEE总量最大,为-574.09 g C/(m2·y);NEE的年变化与风速呈正相关,与日照呈负相关;NEE的日变化为“U”型,GPP的日变化为倒“U”型,中午达到峰值,日变化值在夏季最大;NEE高值对应的风向是W、WSW、SW和NE、ENE;NEE低值对应的风向是SSE、S和NNW、NW;NEE绝对值随净辐射的增加而增大,有时出现NEE峰值滞后于净辐射的情况。GPP年值呈下降趋势,Reco年际变化较小。夏季Reco比其他季节高2.0~6.0倍。2019夏季呼吸强度随地温增值达到0.85 g C/(m2·d)。计算2019年夏季Q10值达到4.84。2018年夏季平均气温较高、温度日较差较小、风速较大共同促成了NEE 2018年高值。而2020年6—7月降水量偏少造成2020年NEE值偏低。Reco与土壤温度存在明显的指数关系。Q10值在夏季最高,是其他季节的1.9~2.6倍。

    优质食味粳稻香软米新品种云粳37号选育及功能基因优势等位基因型分析
    赵国珍, 陈于敏, 吴志刚, 刘慰华, 刘似玉, 刘家稳
    2024, 30(1): 93-9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1.015
    摘要 ( )   HTML ( )   PDF(625KB) ( )  

    云粳37号是以具有香味且表现高产稳产的粳稻品种云粳26号作母本,以持有低直链淀粉含量调控基因Wxy37且稻米食味品质优异、耐寒性和抗病性强的粳稻软米品种银光作父本杂交育成,具有食味品质优异、高产、稳产、耐寒、抗病等优良性状。通过对云粳37号及双亲全基因组重测序和功能基因优势等位基因型分析发现,云粳37号遗传了双亲的多个优势等位基因,如香味基因Badh2、抗稻瘟病基因Pi35、调控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Wxy37、耐冷基因CTB4a、抗旱基因OsPP15和抗白叶枯病基因Xa26等,是目前云南省影响较大的粳稻品种。

    品种与技术
    水稻无人机直播产量、效益分析及技术要点
    童纪氚, 戎雪利, 任萍, 褚光, 王丹英
    2024, 30(1): 98-100.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1.016
    摘要 ( )   HTML ( )   PDF(456KB) ( )  

    以常规水稻品种秀水14为供试品种,比较了机械插秧、行走式机械直播和无人机直播3种种植方式的产量、成本和效益,分析了不同种植方式的工作效率与群体均匀性。结果表明,无人机直播的产量与机械插秧、行走式机械直播无显著差异,但其具有播种效率高、群体生长均衡、种植成本低的特点。最后小结了无人机直播技术要点。

    不同肥密措施对南疆水稻抗倒伏及干物质生产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王振洋, 王冀川, 袁杰, 王奉斌
    2024, 30(1): 101-10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1.017
    摘要 ( )   HTML ( )   PDF(777KB) ( )  

    以新稻36号为材料,在南疆地区进行了以氮肥水平(N)作为主区、栽插密度(D)作为副区的田间裂区试验。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第1节间长度、第2节间长度、弯曲力矩、株高和重心高度显著增加,抗折力则先增后降以N2处理(纯N 240 kg/hm2)最高;合理密植能够控制个体发育,降低节间长度、弯曲力矩、株高与重心高度;茎秆倒伏指数由上述因素共同影响,施氮量240 kg/hm2、栽插密度20.83~27.78万丛/hm2的处理抗倒伏性较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贡献占比为51.69%~76.14%,是籽粒干物质积累量的主要来源,适当增施氮肥能够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与积累率;过量施肥则会使干物质在花前的积累量增大,多用于营养器官生长,不利于向籽粒转运。适度密植有利于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D4处理(27.78万丛/hm2)较其他处理提高18.06%~30.22%,同时也促进了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综合来看,施氮量240 kg/hm2、栽插密度27.78万丛/hm2时能显著改善水稻地上部分干物质的比例及干物质分配,且未发生倒伏,有利于产量提高。

    播期对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
    冯向前, 徐建强, 沈足金, 王丹英, 徐春梅, 陈松, 章秀福, 肖玉苹
    2024, 30(1): 108-114.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1.018
    摘要 ( )   HTML ( )   PDF(1001KB) ( )  

    以杭嘉湖稻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优质水稻品种甬优1540为材料,研究甬优1540稻米品质、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对不同播期(4月30日、5月10日、5月20日)的响应,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播期适当推迟,可显著提高甬优1540产量(产量峰值出现在播期5月10日和5月20日),增产主要源于除有效穗外产量构成因子不同程度提高;甬优1540的加工、外观和蒸煮品质随着播期延迟亦不同程度提升,但营养食味品质有所不同。由此可见,杭嘉湖稻区优质稻甬优1540在5月10日左右播种能一定程度上实现产量与米质的协同变优。分析不同播期播种水稻,穗发育、籽粒灌浆阶段的气候因子与产量及米质指标相关性发现,日均日照时数、日均气温、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与每穗粒数(R=-0.25~-0.82, P<0.001)、加工品质(R=-0.28~0.90, P<0.001)负相关;而灌浆期昼夜温差与千粒重(R=0.6, P<0.001)、碱消值(R=0.50, P<0.001)、胶稠度(R=0.87, P<0.001)和蛋白质含量(R=0.74, P<0.001)正相关,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R=-0.83, P<0.001)显著负相关,表明适度缓解穗发育期和籽粒灌浆期高温胁迫,提高灌浆期昼夜温差,有利于提高水稻加工和蒸煮食味品质,是通过播期调整协同优化稻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粳型水稻三系雄性不育系竹稻08A的选育及应用
    杨东, 郑长林
    2024, 30(1): 115-117.  DOI: 10.3969/j.issn.1006-8082.2024.01.019
    摘要 ( )   HTML ( )   PDF(347KB) ( )  

    竹稻08A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粳型三系不育系,于202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该不育系不育性彻底,株叶形态好,抗倒性强,配合力好。本文介绍了不育系竹稻08A选育过程、主要生物学特性及所配制杂交水稻新品种的表现,以期为该不育系配组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广告·书评
    农业英语翻译与语感交互式教育研究
    黄杰辉
    2024, 30(1): 118-119. 
    摘要 ( )   HTML ( )   PDF(292KB) ( )  
    “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农学专业发展模式探索
    冷语佳
    2024, 30(1): 120-121. 
    摘要 ( )   HTML ( )   PDF(287KB) ( )  
    体育强国背景下农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刘莉
    2024, 30(1): 122-123. 
    摘要 ( )   HTML ( )   PDF(271KB) ( )  
    信息时代农业会计学教学改革研究
    苏红
    2024, 30(1): 124-124. 
    摘要 ( )   HTML ( )   PDF(150KB) ( )  
    农村学前音乐教育实践研究
    王瑛
    2024, 30(1): 125-125. 
    摘要 ( )   HTML ( )   PDF(156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