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5年, 第1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5-05-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新时期我国稻米业发展的对策
    程式华;庞乾林
    2005, 11(3): 1-3. 
    摘要 ( )   PDF(197KB) ( )  
    本文在简要回顾我国2004年稻米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我国稻米业发展的对策。
    浅谈湖南专用稻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闵军 黎用朝 黄海明
    2005, 11(3): 3-4. 
    摘要 ( )   PDF(117KB) ( )  
    本文浅述了近几年来湖南省专用稻的研究进展情况、阐述专用稻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浅谈了其发展对策。 
    发芽糙米研究最新进展
    孙向东
    2005, 11(3): 5-8. 
    摘要 ( )   PDF(220KB) ( )  
    本文介绍了糙米中的主要功能因子及其生理作用,糙米发芽后成分变化规律,综述了提高发芽糙米γ-氨基丁酸含量的方法,介绍了国外发芽糙米生产情况及我国发芽糙米的研究进展,分析测试了黑龙江省10多个粳稻品种γ-氨基丁酸含量,指出选育高γ-氨基丁酸含量及高谷氨酸脱竣酶活性品种是当前主要工作之一。
    东北粳米产业现状及展望
    孙强;李明生;林秀云;李朝峰
    2005, 11(3): 8-10. 
    摘要 ( )   PDF(182KB) ( )  
    本文阐述了东北粳稻区粳米产业现状及今后发展措施,尤其是在世界贸易一体化的今天,由于受水资源匮乏的威胁,在65%左右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的中国,作为主产区的东北三省粳米产业将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对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工作的几点思考
    周煦阳[];寿国光[]
    2005, 11(3): 11-12. 
    摘要 ( )   PDF(110KB) ( )  
    区域试验是新品种从育成到生产上推广应用所要经历的重要的中间环节,其结果为品种审定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结合笔者长期从事种子管理工作的实践,从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的重要性入手,分析目前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搞好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工作提出一些见解。
    优质香稻不育系泸香91A的选育与利用
    刘国民;况浩池;文绍山;何兴材
    2005, 11(3): 12-13. 
    摘要 ( )   PDF(114KB) ( )  
    泸香91A是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梁研究所用K17A作母本,泸香91B作父本(HR195/珍汕97B//香2B)多年多代回交转育而成。该不育系株叶型好,分蘖力较强。不育度和不育株率为100%,败育以典败为主,少数圆败;柱头外露率70%左右,双外露40%以上,柱头生活力长达7天。该不育系农艺性状稳定、稻米品质优,具有较浓的香味。于2003年8月通过四川省技术鉴定。
    优质晚籼中优329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颜满莲[];曹丰生[];杨素芬[];李名迪[];陈红萍[];刘建华[];裴冬莲[]
    2005, 11(3): 14-14. 
    摘要 ( )   PDF(52KB) ( )  
    中优329是江西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中9A与优质抗病、高配合力的SG00329配组而成的二晚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优势强,产量较高,米质优,适应性强,较抗稻瘟病等特点。2005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成为江西省2005年的主栽组合之一。
    中熟晚粳新品种嘉991特征特性及其栽培要点
    何建华[];林一波[];李新奇[];周正明[];华钰仁[]
    2005, 11(3): 15-15. 
    摘要 ( )   PDF(56KB) ( )  
    嘉991是由苏州市种子管理站引进的中熟晚粳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多抗等优良特性,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已在苏州等晚粳稻区作主栽品种种植。
    两系杂交籼稻丰两优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吴春赞;陈为康;赖联赛;林辉
    2005, 11(3): 16-17. 
    摘要 ( )   PDF(97KB) ( )  
    本文介绍了丰两优1号的特征特性,并总结了其主要高产栽培措施。 
    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万香优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严明建;黄文章;吕直文;雷树凡;袁项成
    2005, 11(3): 17-17. 
    摘要 ( )   PDF(56KB) ( )  
    本文在对杂交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万香优1号的特征特性介绍的基础上,着重从制种及栽培技术上进行了简述。
    “超级稻协优9308选育、超高产生理基础研究及生产集成技术示范推广”等三个水稻项目荣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 11(3): 18-18.  DOI:
    摘要 ( )   PDF(52KB) ( )  
    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津稻1007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刘学军;苏京平;马忠友;孙林静;闫双勇
    2005, 11(3): 18-18. 
    摘要 ( )   PDF(52KB) ( )  
    津稻1007是天津市水稻研究所从津稻521/武育粳3号组合后代中选育出的常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适应性广等特性,于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
    近10年广东省审定的水稻品种(组合)及产量、米质分析
    程永盛;廖耀平;陈钊明;何秀英;陈粤汉
    2005, 11(3): 19-20. 
    摘要 ( )   PDF(78KB) ( )  
    统计分析了1995~2004年通过广东省审定的水稻品种在省区试中的产量表现和米质等级,总结了广东省在水稻新品种选(引)育工作中的成效。
    2004年浙江省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
    刘鑫;吴伟
    2005, 11(3): 21-21. 
    摘要 ( )   PDF(52KB) ( )  
    介绍了2004年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品种审定通过的嘉早324,浙鉴21,浙103,浙106,温220等5个水稻品种的特征特性。
    2005年江西省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
    彭从胜;王凤虎
    2005, 11(3): 22-23. 
    摘要 ( )   PDF(100KB) ( )  
    介绍了2005年江西省审定通过的14个水稻品种(组合)的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
    灌溉稻田“麦作式”水稻旱种技术
    陶龙兴;谈惠娟;王熹
    2005, 11(3): 24-25. 
    摘要 ( )   PDF(110KB) ( )  
    本文对灌溉稻田节水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灌溉稻田“麦作式”水稻旱种技术的操作要点,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植物新品种扬稻6号(9311)维权公告
    2005, 11(3): 25-25.  DOI:
    摘要 ( )   PDF(58KB) ( )  
    水稻无盘旱育抛秧节本增效栽培技术探讨
    陈珍新
    2005, 11(3): 26-27. 
    摘要 ( )   PDF(113KB) ( )  
    本文系统分析了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的特点和优势,总结了无盘旱育抛秧的关键技术,展望了无盘旱育抛秧技术的发展前景,为推广无盘旱育抛秧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影响高寒山区水稻优质高效的因素及对策
    徐凤君;张凤英;张桂珍;孙洪波;胡海瑛
    2005, 11(3): 28-28. 
    摘要 ( )   PDF(64KB) ( )  
    本文认为,影响高寒山区水稻优质高效的主导因素有品种本身、水分条件、施肥水平和温度条件,并针对主导因素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水稻覆膜直播旱作技术的特点及关键技术
    沈康荣;李家军;刘军;吴伶;曹峻;尉光俊;官玉范;龚荣景
    2005, 11(3): 29-29. 
    摘要 ( )   PDF(62KB) ( )  
    客观评价了水稻覆膜直播旱作技术在农业科技创新、稻作理论与实践和节本增产增效方面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水稻覆膜直播旱作技术的主要方法,明确了深化研究的相应举措。
    麦套稻田“杂稻”发生特点及控制技术
    王宝金;肖跃成;钱普祥
    2005, 11(3): 30-31. 
    摘要 ( )   PDF(96KB) ( )  
    本文总结了麦套稻田“杂稻”的形态特征,指出麦套稻田“杂稻”发生具有多年套稻重于1-2年套稻,沙壤土田重于粘土田,免耕田重于移栽田,重病田重于轻病田等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技术,以期减少“杂稻”对水稻生产造成的损失。
    苏达盐渍土种稻“浅晒浅湿”型节水灌溉栽培技术
    曹丽萍
    2005, 11(3): 31-32. 
    摘要 ( )   PDF(106KB) ( )  
    在苏达盐渍土区采用节水灌溉栽培技术种稻,要综合考虑苗情、土壤含盐量、土壤pH值、天气、田间水质等多方面因素,因地制宜。苏达盐渍土灌溉水层的深浅直接影响盐分的动态规律,适时采用浅水灌溉,可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减少盐碱危害,节本增产。
    中浙优1号单产750kg/667m2直播旱作高产栽培技术
    董文忠[];季茂荣[];袁德明[];毛伟强[]
    2005, 11(3): 33-34. 
    摘要 ( )   PDF(123KB) ( )  
    从精量直播、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中浙优1号单产750kg/667m^2的“麦作式”直播旱作栽培技术。
    地膜旱管稻的优势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高刚;孟凡武;孟银良
    2005, 11(3): 34-34. 
    摘要 ( )   PDF(64KB) ( )  
    本文分析了地膜旱管稻的四大优势,总结了其栽培技术要点,即选定适宜推广地区,选择耐旱品种,培育壮秧,控制群体起点,整地、化除、覆膜、移栽,肥水运筹,病虫草综合防治等。
    松溪县优质稻配套栽培技术
    陈斌
    2005, 11(3): 35-36. 
    摘要 ( )   PDF(120KB) ( )  
    根据优质稻的生产特点,提出相对应的配套栽培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优质稻米品质和产量。
    中国水稻研究所在浙江省13个县市示范推广超级稻
    2005, 11(3): 36-36.  DOI:
    摘要 ( )   PDF(60KB) ( )  
    同朗书讯
    2005, 11(3): 36-36.  DOI:
    摘要 ( )   PDF(60KB) ( )  
    那氏778复合生物制剂处理水稻的效应
    何天祥;蔡光泽;郑传刚;杨雪梅;王安虎
    2005, 11(3): 37-37. 
    摘要 ( )   PDF(51KB) ( )  
    那氏778复合生物制剂由云南省生态农业研究所开发研制,它是以野生植物为原料,添加少量微量元素,经过发酵膨化等处理后加工而成。2001年12月28日,农业部组织有关专家对这一制剂在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进行鉴定,专家认为,该制剂通过浸种、叶面喷施或蘸秧根处理,能增强作物的抗逆能力,促进根系发育和植株生长,改善植物光合性能,在适宜地区合理使用,增产幅度可达10%以上。本试验是在水稻上进行的,其结果与上述结论有一定差异。
    五种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试验
    祝金鑫;徐铁平;张华旦;寿建尧
    2005, 11(3): 38-38. 
    摘要 ( )   PDF(58KB) ( )  
    通过五种农药对防治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高峰期的试验表明,在五种农药中,16%力克螟农药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最佳,可取代甲胺磷,但需要与防治时期和方法相配合。
    稻鸭共作系统中稻纵卷叶螟的辅助控制方法——拉绳刮禾尾
    陆敬雄[];章家恩[];黄兆祥[]
    2005, 11(3): 39-39,46.  DOI:
    摘要 ( )   PDF(125KB) ( )  
    稻纵卷叶螟的暴发常给水稻生产造成很大危害,在稻鸭共作系统中,鸭子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能力和程度十分有限。为了遵循稻鸭共作技术“不施农药”的原则,笔者近年通过采用“拉绳刮禾尾”方法,以辅助鸭群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危害。实践证明,只要把握好抽刮的时机和力度,就能有效地防除稻纵卷叶螟。该方法简单有效,成本低,一般农户都可以采用此方法对稻纵卷叶螟进行防除而不必使用农药。
    稻谷整精米率影响因素浅谈
    张初阳
    2005, 11(3): 40-42. 
    摘要 ( )   PDF(157KB) ( )  
    本文指出,从农田到市场影响稻谷整精米率的因素主要有稻谷本身的品种质量、水稻培育条件、产后处理、加工等几个方面,并对其影响因素作了简要分析。
    大米成本简易定价决策对决策准确性的影响
    钟泉伟
    2005, 11(3): 42-43. 
    摘要 ( )   PDF(106KB) ( )  
    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指出了大米成本简易定价方法的优缺点,认为水稻的买价、水稻成品率、加工费用、税收等都会影响简易定价,并提出相关影响因素的校正方法。
    实施龙头带动战略 开发有机大米产业
    薛友荣[];刘海洋[]
    2005, 11(3): 44-44. 
    摘要 ( )   PDF(53KB) ( )  
    本文就滨海县如何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开发当地有机大米产业的作法进行了总结,认为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可以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五常市水稻生产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辛爱华[];郑义芳[];单莉莉[];肖清玉[];付永明[];左远志[]
    2005, 11(3): 45-46. 
    摘要 ( )   PDF(122KB) ( )  
    五常市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是农业部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行动试点项目最北部的一个实施点,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极有利于发展水稻生产。近年水稻面积发展到10.7万hm^2,单产达到7500kg/hm^2,比全省平均产量高出15%以上,是黑龙江省乃至全国水稻种植大县。五常市稻区的技术对黑龙江省170万hm^2水田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2004年水稻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行动试点在82hm^2的面积上开展高产科技攻关,实现平均单产8734.5kg/hm^2,出现了9000kg/hm^2的典型。本文还对五常市水稻生产现状进行了总结,并论述了今后发展水稻生产的前景及实现再高产的相关途径。
    发展绍兴粮食生产的对策
    周永亮;范浩定;王锡金
    2005, 11(3): 47-48. 
    摘要 ( )   PDF(120KB) ( )  
    2004年,在中央l号文件和浙江省、绍兴市各项重农扶粮政策的推动下,绍兴市粮食生产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喜人局面。本文结合绍兴实际,提出了进一步稳定发展绍兴粮食生产,确保绍兴市粮食生产能力的对策。
    中国水稻研究所科学家“制造”神奇米奶
    2005, 11(3): 48-48.  DOI:
    摘要 ( )   PDF(65KB) ( )  
    国外对米糠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应用
    王仲礼
    2005, 11(3): 49-51. 
    摘要 ( )   PDF(169KB) ( )  
    阐述了米糠中富含的营养成分及其非常高的保健开发价值,介绍了国外防止米糠变质的方法,重点介绍了国外对米糠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和应用。
    新闻集锦
    2005, 11(3): 52-52.  DOI:
    摘要 ( )   PDF(74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