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06年, 第1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6-05-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文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文
    安全、环境友好稻米品牌的建设和发展对策
    庞乾林;阮刘青;林海;李西明
    2006, 12(3): 1-3. 
    摘要 ( )   PDF(172KB) ( )  
    介绍了我国当前几个主要安全、环境友好稻米品牌的建设,及安全稻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对策.
    关于湖南种粮大户的调研报告
    石少龙
    2006, 12(3): 4-5. 
    摘要 ( )   PDF(124KB) ( )  
    通过对湖南省种粮大户生产情况的调查,作者认为,湖南种粮大户具有以下特点和趋势:大户不大,大户不多;大户难大,大户盼大;大户可大,大户在大;大户当大,大户必大.要使种粮大户健康发展,这需要相关部门因势利导,通过“五个结合”(土地流转与土地整理相结合、稳定稻谷价格与稳定农资价格相结合、大户履约与惠农政策相结合、行业协会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立即行动与长远规划相结合),做好工作.
    中国直播稻、移栽稻的演变及播种技术的发展
    徐迪新[];徐翔[]
    2006, 12(3): 6-9. 
    摘要 ( )   PDF(243KB) ( )  
    我国原始稻作是“漫撒播”方式,距今5000年左右发展为直播旱稻、以至汉代开始才有育苗移栽稻.11世纪以来,南方流行一年两熟栽培,十分重视稻种催芽技术.上世纪60年代以来,各种催芽方法兴起,但种子不催芽直播育秧技术并未消失,部分地区的农民一直沿用至今.1978年我国从日本引进地膜覆盖技术,80年代初,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客观上推动了不催芽播种的发展,江西、浙江、福建、江苏、湖南等省许多地区的农户应用此法.90年代誉为“红色革命”的种衣剂兴起,与不催芽播种技术结合起来,不浸种、不催芽,丸化种子包衣的药膜也免予在浸种中溶解流失,两者优势互补,合成一项具有高科技含量、对环境保护有利的新型实效、简便易行育秧技术.
    水稻有利基因快速转育技术及多抗、优质新品种选育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06, 12(3): 9-9.  DOI:
    摘要 ( )   PDF(60KB) ( )  
    水稻茎秆性状与抗倒伏关系的研究综述
    周丽华
    2006, 12(3): 10-11. 
    摘要 ( )   PDF(126KB) ( )  
    水稻倒伏是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水稻茎秆结构、株高、倒伏类型、机械强度等,以及研究抗倒性的方法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茎秆性状与抗倒之间的关系,试图为增强对水稻抗倒性的认识和研究提供参考.
    稻米的脂肪
    于永红[];朱智伟[];程方民[]
    2006, 12(3): 12-13. 
    摘要 ( )   PDF(130KB) ( )  
    本文综述了稻米中脂肪的种类及与品质和陈化的关系,讨论了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转基因技术手段改良稻米中脂肪含量的前景.
    1.22亿hm2(2005年)——我国耕地面积逼近“红线”
    2006, 12(3): 13-13.  DOI:
    摘要 ( )   PDF(72KB) ( )  
    黑龙江省水稻品种产量性状及其遗传变异分析
    张广彬[];聂守军[];谢树鹏[];姜国军[]
    2006, 12(3): 14-16. 
    摘要 ( )   PDF(130KB) ( )  
    本试验选用黑龙江省17个水稻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法,进行了变异系数、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植株高、稻穗长,但产量较低;倒二叶、倒三叶长而宽有利于提高产量,但结实率偏低;对产量贡献率从大到小顺序为穗长、倒三叶长、剑叶长、穴穗数.
    江苏省籼稻品种更替过程中产量性状的变化特征
    张志才;王云川
    2006, 12(3): 16-18. 
    摘要 ( )   PDF(159KB) ( )  
    对上世纪40年代以来江苏省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主要籼稻品种的研究表明,随品种更替及产量增加,叶片披垂程度有较大幅度减少,叶片衰老变缓,物质生产量增大,品种分蘖能力有所下降,但穗粒数提升幅度较大,经济系数则呈现出先增加后平稳的趋势.
    超级早稻品种中早22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马良勇 杨长登 李西明 季芝娟
    2006, 12(3): 19-19. 
    摘要 ( )   PDF(63KB) ( )  
    本文总结了中早22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并对其栽培要点进行了概述.
    抗病优质丰产水稻新品种龙粳13号的选育及其栽培要点
    张淑华
    2006, 12(3): 20-20. 
    摘要 ( )   PDF(52KB) ( )  
    龙粳13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抗病优质丰产水稻新品种,2004年通过黑龙江省审定.本文介绍了龙粳13号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及特征特性,提出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优质中熟中粳稻华粳5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王子明;周凤明;吕玉亮;吕宏飞;陈丹;滕志英;陈素芳;张安存;卢晓莉;李建琴
    2006, 12(3): 21-22. 
    摘要 ( )   PDF(112KB) ( )  
    华粳5号原名华粳14018,系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中熟中粳新品种,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审定.在多年的试验、示范种植中,该品种表现出产量潜力大、稳产性好、品质优良、熟期适中等特点,适宜淮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优质杂交早籼组合绮优293的选育
    粟学俊;陈彩虹;梁曼玲;禢绮琳
    2006, 12(3): 22-22. 
    摘要 ( )   PDF(59KB) ( )  
    绮优293为小粒型中熟早籼组合,产量高,品质优,早晚稻主要品质指标均达国标优质米标准,2005年通过广西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常规晚籼稻中组14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丰作成[];方康书[];王蓉[];徐旱增[];耿宏勇[]
    2006, 12(3): 23-23. 
    摘要 ( )   PDF(69KB) ( )  
    中组14系中国水稻所以五丰占2号为轮回亲本,与IRBB5杂交并采用分子标记和花药培养技术育成的晚籼稻类型新品种.浙江省金华市于2003年引进,经试种表现米质优、丰产性好,且抗多种病虫害,可作食用优质米开发应用.
    2006年江苏省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邓建平
    2006, 12(3): 24-25,2.  DOI:
    摘要 ( )   PDF(187KB) ( )  
    2006年江苏省第三十九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召开,会议审定通过了16个水稻新品种.本文简介了16个水稻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
    双季晚稻两系杂交稻组合不同播种期处理穗期耐寒性试验总结
    杨生河
    2006, 12(3): 26-27. 
    摘要 ( )   PDF(95KB) ( )  
    本文通过不同组合的不同播种期处理,探讨两系杂交稻穗期耐寒性对产量的影响,以期选择最佳播种期,达到提高结实率、充实度和产量的目的.
    麦套稻定量施氮与无氮栽培对稻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谢仁康[];俞华林[];王玉红[];赵阳[];毕永奇[];王正元[]
    2006, 12(3): 28-29. 
    摘要 ( )   PDF(119KB) ( )  
    本试验在7年连作麦套稻的基点上,选用武粳15品种,设立无氮与定量施氮栽培对比,系统观察试验区稻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定量施氮区植株总出叶17.6张,比无氮区多1.8张,无氮区全程叶色一直处于落黄状态;施氮区分蘖始期比无氮区早9天,茎蘖苗峰值高达51.2万,无氮区高峰苗仅23.9万,成穗率施氮区42.2%,比无氮区降低13.1个百分点;株高、叶面积、干物重施氮区均高于无氮区;施氮区单产548.5kg/667m2,比无氮区基础产量(365.9kg/667m2)增加182.6kg.
    实地养分管理技术(SSNM)在华南双季早稻的应用效果
    钟旭华[];郑海波[];黄农荣[];欧杰文[]
    2006, 12(3): 30-32,3.  DOI:
    摘要 ( )   PDF(214KB) ( )  
    水稻实地养分管理技术(SSNM)应用于华南双季早稻,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节省氮肥12.1%,增产15.4%,增收节支19.0%,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纹枯病害和倒伏明显减轻或减少,表现省肥增产,少病抗倒,增产增收,值得推广.SSNM的主要特点是分蘖期施氮量减少,单茎干重和结实率大幅度提高,分别比CK提高18.6%和9.3个百分点.
    单季稻“稳穗增粒高穗重”超高产栽培途径的研究与探讨
    张根贤;杨发贵;徐肖平;朱芳前;童顺尧
    2006, 12(3): 33-34,3.  DOI:
    摘要 ( )   PDF(194KB) ( )  
    多年多点试验研究表明,单季稻“稳穗增粒高穗重”超高产栽培途径是实现单季稻超高产产量的有效途径.稳穗即稳定一定的有效穗数;增粒即增加个体的生产力,实现大穗;高穗重即通过协调群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使群体与个体平衡协调增长,实现较高的单穗重.这一途径,经连续6年大田示范和超高产验证,增产增收效应十分显著,示范平均单产比常规栽培增产22.5%,超高产攻关田平均单产11.1t/hm2,比常规栽培增产41.7%.
    粮禽菜种养结合高效生态种植模式技术探索
    吴树业[];李富荣[];许成彪[];魏余煌[];郑晓微[]
    2006, 12(3): 35-36. 
    摘要 ( )   PDF(137KB) ( )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效益提高缓慢,尤其是粮食生产效益的相对低下,较大程度地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而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与有效地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幅度地提高粮田效益是关键所在.通过一年来的试验示范,明确了该项目的关键技术,有效地改善了农田环境,提高了农田效益,促进了粮田生产社会、生态、经济效益三者有机结合.
    稻鸭共育无公害高效益技术研究成果与应用
    许德海;禹盛苗;金千瑜;欧阳由男;朱练峰
    2006, 12(3): 37-39. 
    摘要 ( )   PDF(204KB) ( )  
    研究表明,稻鸭共育技术发挥了鸭在稻间的除草治虫防病、中耕浊水通气、壅泥培土、促进水稻生育和增产、稻鸭产品无公害增效等“役禽”功能,符合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持续发展的生产目标,属于创新的稻田农作制度,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稻草养菇及菇废料还田循环利用技术
    王利芳;董水平
    2006, 12(3): 39-40.  DOI:
    摘要 ( )   PDF(138KB) ( )  
    利用稻草养菇和菇废料还田循环利用技术,既可以提高菇产量和品质,又可以提高稻谷产量和稻米品质.它不但能使废料得到充分利用,又增加了生产者的效益,是一种资源充分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农业技术,实用简便,易于推广.
    沼肥在水稻上的应用
    龙胜碧[];张玉梅[];付忠标[]
    2006, 12(3): 41-41. 
    摘要 ( )   PDF(61KB) ( )  
    随着农村沼气建设深入开展,沼肥在水稻上的应用也逐步推广开来.由于当前水稻施沼肥方法简单,影响了沼肥在水稻上的利用效果和沼肥使用技术的推广.针对此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水稻生产过程中用沼液浸种、追肥以及用沼渣作基肥的技术和方法.
    国稻6号特征特性及其旱作超高产栽培技术
    董文忠[];季茂荣[];陶龙兴[];谈惠娟[]
    2006, 12(3): 42-42. 
    摘要 ( )   PDF(69KB) ( )  
    简述了超级杂交稻国稻6号的品种特性及单产800kg/667m2的旱作高产栽培技术,总结了国稻6号百亩示范方的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及肥水管理经验.
    爱苗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及增产效应分析
    贝亚维[];胡恒怡[];陈亨康[];陈旻[];施德[]
    2006, 12(3): 43-44. 
    摘要 ( )   PDF(104KB) ( )  
    试验表明,使用爱苗防治水稻条纹枯病、稻曲病不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还能使水稻增产.通过观察发现,爱苗处理后对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水稻茎秆清秀、黄叶少、剑叶活力强、抽穗整齐、籽粒饱满、熟相好.
    水稻生理性赤枯病发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姜长海[];赵清山[];刘继军[];张学冠[]
    2006, 12(3): 45-45. 
    摘要 ( )   PDF(46KB) ( )  
    2005年,黑龙江省八五八农场大面积发生水稻赤枯病,对发病田的调查发现,土壤缺锌、土壤环境条件恶化(如低洼冷浸田)、秸秆还田后长期深水灌溉等是诱使当地赤枯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其防治措施主要是改进耕作技术、改革水层管理和科学施肥等.
    粮食制品中“吊白块”的测定方法
    吴立
    2006, 12(3): 46-47. 
    摘要 ( )   PDF(111KB) ( )  
    本文介绍了吊白块产生的甲醛及二氧化硫的定性及定量测定方法,并通过综合考虑甲醛含量及SO2/HCHO含量的比值来判定吊白块存在.此方法适用于各种粮食制品中吊白块含量的测定.
    浙江诸暨市水稻生产成本效益调查分析
    蔡克锋[;];黄德忠[];石星华[];骆琴[]
    2006, 12(3): 48-50. 
    摘要 ( )   PDF(198KB) ( )  
    通过对浙江省诸暨市农民种稻成本效益调查发现,2005年农民种稻比较效益(345.5元/667m^2)要差于2004年(460元/667m^2).笔者分析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同时对诸暨市农民在种稻过程中想要得到的需求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如何提高水稻生产效益的对策措施.
    浙江金华婺城粮食生产规模经营现状、作用与发展对策
    王伟平
    2006, 12(3): 51-53. 
    摘要 ( )   PDF(176KB) ( )  
    本文分析了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规模经营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明确了规模经营的基本构成,对规模经营的制约因素也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山东水稻生产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及对策
    杨百战[];杨连群[];杨英民[]
    2006, 12(3): 53-54. 
    摘要 ( )   PDF(130KB) ( )  
    山东省自然生态条件独特,水稻生产具有产量高、米质优等优势,但目前存在着水稻品种选育水平不高、环境气候不断恶化、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推广不力、政府重视扶持不够等诸多问题,制约了山东水稻生产发展.因此,需加快水稻新品种的选育推广,大力推行优质无公害高产高效稻作技术,加强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建设,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实现企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以推动山东水稻生产的发展.
    入世后吉林省稻米产业展望
    陈兴平[];孙强[];王明海[]
    2006, 12(3): 55-56. 
    摘要 ( )   PDF(122KB) ( )  
    本文阐述了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吉林省稻米产业所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并就如何发挥吉林省水稻产业的优势,怎样调整科研目标及开发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日本水稻增产因素分析与稻作技术评价
    林兴军;林贤青;TakeshiHorie
    2006, 12(3): 57-58. 
    摘要 ( )   PDF(131KB) ( )  
    文章分析了日本水稻产量增长的原因,认为提早播种和机械化程度高是日本水稻产量提高的最主要因素,是通过改善作物和资源管理水平来实现的.并对日本稻作技术进行了总结.
    Science:华人科学家发现水稻驯化转折点
    2006, 12(3): 58-58.  DOI:
    摘要 ( )   PDF(72KB) ( )  
    新闻集锦
    2006, 12(3): 59-59.  DOI:
    摘要 ( )   PDF(85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