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得润, 张振华, 樊叶杨, 王世林, 庄杰云, 朱玉君. 南方稻区弱感光型单季稻的抽穗期基因组合探索[J]. 中国稻米, 2023, 29(3): 41-45. |
[2] |
朱德峰, 张玉屏, 陈惠哲, 王亚梁. 中国水稻栽培技术发展与展望[J]. 中国稻米, 2021, 27(4): 45-49. |
[3] |
韩娟英. 甬优538不同栽培方式的产量和效益比较[J]. 中国稻米, 2018, 24(2): 100-101. |
[4] |
曹奎荣1,王晔青2,朱金良2,孙祥良1*. 化学用药及田埂作物对稻田蜘蛛的影响初探[J]. 中国稻米, 2017, 23(2): 68-70. |
[5] |
汪向东,张长海. 常规粳稻新品种作单季稻种植对比试验总结[J]. 中国稻米, 2017, 23(1): 104-106,109. |
[6] |
张晓梅1,2,杨从党3,丁艳锋1,武卫3,李刚华1*. 西南单季稻区立体生态亚区划分探讨[J]. 中国稻米, 2016, 22(5): 10-14. |
[7] |
杨金云,翁金宝,王忠林. 黑木耳废菌棒用于稻田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3, 19(5): 84-86. |
[8] |
杨廉伟;丁灵伟;陈将赞;戴以太;干才连 . 单季稻强化高产栽培方式对稻纵卷叶螟发生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0, 16(2): 61-63. |
[9] |
张发成;盛仙俏;陈桂华;郑能文;贾华凑;廖璇刚. 氯虫苯甲酰胺对水稻一代二化螟防效及对稻田蜘蛛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09, 15(5): 58-59. |
[10] |
周华光;梁文勇;刘桂良;许燎原;吴降星;郑许松;徐红星. 稻鸭共育对超级稻田稻飞虱控制和蜘蛛种群数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09, 15(4): 24-25. |
[11] |
张玉屏[];陈惠哲[];陈炎忠[];朱贵平[];孙永飞[];周祖昌[];鲁贤平[];朱德峰[] . 浙江省单季稻产量差异原因分析[J]. 中国稻米, 2009, 15(2): 48-51. |
[12] |
吴爱国;李亚伟;王宝金. 苏中稻区单季稻900kg/667m^2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探讨[J]. 中国稻米, 2008, 14(2): 49-51. |
[13] |
金再欣[];刘利华[];黄正旭[];施巨盛[];刘恒旭[];郑圣斌[]. 单季稻“五改”技术在浙南山区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稻米, 2007, 13(6): 57-59. |
[14] |
杨廉伟[];陈将赞[];杨坚伟[];鲁贤平[];戴以太[]. 不同施氮量对单季稻病虫发生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07, 13(4): 65-66. |
[15] |
张根贤;杨发贵;徐肖平;朱芳前;童顺尧. 单季稻“稳穗增粒高穗重”超高产栽培途径的研究与探讨[J]. 中国稻米, 2006, 12(3): 33-3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