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郑红明. 适度增加早籼稻生产 保障粮食安全[J]. 中国稻米, 2023, 29(2): 5-11. |
[2] |
庞子千. 晚稻叶片枯死成因及防治对策[J]. 中国稻米, 2021, 27(6): 133-134. |
[3] |
王旭辉, 施通武, 徐强强, 虞鹏程, 向镜. “双季稻+西兰花”水旱轮作模式增产增效栽培技术研究[J]. 中国稻米, 2021, 27(5): 140-142. |
[4] |
余艳锋, 余永琦, 尹建华, 刘生. 江西“优质晚稻早种”模式的调查与思考[J]. 中国稻米, 2021, 27(2): 38-43. |
[5] |
余丽萍1, 汪晨1,兰小建1,潘欣1, 陈建明2. 衢州市双季晚稻秋季低温冷害风险评估模型
[J]. 中国稻米, 2020, 26(6): 67-70. |
[6] |
占才水1,章秀福2,周昌南1. 单季晚稻甬优12百亩方15 t/hm2超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 中国稻米, 2020, 26(3): 64-65. |
[7] |
周建霞,陈晓阳,钱秋平*,朱浩,虞涛,陈丽平,邓飞. 不同育秧方式对连作晚稻超秧龄机插质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20, 26(1): 89-91. |
[8] |
鲁立明1, 陈少杰2,蒋琪2. 侧深施肥技术在单季晚稻上的应用效果[J]. 中国稻米, 2019, 25(4): 109-110. |
[9] |
钱银飞,涂田华,刘增兵,谢江,邵彩虹,陈先茂,邱才飞,关贤交, 陈金,邓国强,彭春瑞*. 几种新型肥料在晚稻黄华占上的应用效果初探[J]. 中国稻米, 2019, 25(3): 97-100. |
[10] |
李超1, 候祖平2,刘洋1. 不同育插秧方式在晚稻上的应用效果[J]. 中国稻米, 2019, 25(3): 135-136. |
[11] |
姚如男,陶卫,李成业,周琦,邓有能,唐利忠,王霈*,雷干农*. 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氮肥运筹对晚稻产量和土壤化学及微生物特性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9, 25(1): 53-57. |
[12] |
孙洪仁1,张吉萍2,冮丽华3,吕玉才2,王应海4. 我国水稻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丰缺指标与适宜磷钾施用量研究[J]. 中国稻米, 2018, 24(5): 1-10. |
[13] |
唐利忠#,曹亚娟#,石泉,刘思超,李超,屠乃美,周文新*,易镇邪*. 尿素配施氰氨化钙对湘南晚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8, 24(5): 54-57. |
[14] |
鲁立明1, 陈少杰2,蒋琪2,张怀杰3. 叠盘出苗稀播技术对单季晚稻产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8, 24(4): 84-85,101. |
[15] |
薛占奎1,宋松2,陈永萍3,施佳炜1,徐晶晶1,方莉1,胡谷琅1*. 木质素缓释肥不同用量及运筹方式对杂交晚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8, 24(2): 28-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