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湛立伟, 侯凡, 沈峰平, 沈伟军, 尚子帅, 张志红, 丁国华, 杨光, 陈佑源. 杂交粳稻新组合禾香优1号的选育、制种及直播栽培技术[J]. 中国稻米, 2022, 28(6): 125-128. |
[2] |
胡兴明, 钱前. 我国杂交粳稻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中国稻米, 2021, 27(4): 9-11. |
[3] |
代贵金, 于广星, 刘宪平, 陈盈, 宫殿凯, 王彦荣, 王之旭. 氮肥用量和栽插密度对杂交粳稻辽优5206生长与产量性状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21, 27(3): 89-93. |
[4] |
张城, 张雪, 陈亚君, 丁芬, 苏玉安, 李春凯, 王彦荣, 李跃东. 肥密处理对优质杂交粳稻粳优653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21, 27(1): 89-94. |
[5] |
陈胜军1,张建标1,钱辉1,夏东庭1,毛凌华2,蔡耀辉2,曹志斌2*. 热粳优35在江西一季稻区的田间耐热性及产量评价[J]. 中国稻米, 2018, 24(6): 90-92. |
[6] |
宫殿凯#,于广星#,代贵金,刘宪平,陈盈,李海波,侯守贵. 北方常规粳稻与杂交粳稻苗期根系性状差异与产量间关系[J]. 中国稻米, 2018, 24(5): 86-88. |
[7] |
郑英杰,于亚辉*,李振宇,陈广红,夏明,阙补超. 北方两系杂交粳稻淀粉RVA谱特征与食味品质的关系[J]. 中国稻米, 2018, 24(3): 49-54. |
[8] |
高威,全坚宇,朱薇,杨云娣. 甬优1540工厂化基质育秧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 中国稻米, 2017, 23(2): 82-83. |
[9] |
姜珍珍,栾一方,柳展,李丹丹,张江丽,许红云,金寿林,文建成,谭学林*. 滇杂粳保持系稻米与优质软米RVA谱特征值的比较分析[J]. 中国稻米, 2017, 23(1): 51-53,56. |
[10] |
东丽1,2,3,李志彬1,2,3,张平良1,2,3,蔡卓1,2,3,曲丽君1,2,3,王芳4,华泽田1,2,3,4. 我国杂交粳稻育种进展与展望[J]. 中国稻米, 2016, 22(5): 1-5. |
[11] |
王依明,王冬翼,顾春军,吴雪源,戴国忠. 茉莉酸甲酯在不同亚种间杂粳组合制种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稻米, 2016, 22(2): 78-80. |
[12] |
王雪刚1,2,赵品恒1,2,路森3,路遥3,端木银熙1,2,季向东1,2,李标1,2,王小虎1,2,李秀凤3. 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常优粳6号超高产栽培技术初探[J]. 中国稻米, 2015, 21(6): 100-102. |
[13] |
杜兴彬1, 夏龙平1*, 余新桥2. 节水抗旱杂交稻品种亲本花期调节技术[J]. 中国稻米, 2015, 21(4): 193-196. |
[14] |
姚坚1, 姚海根1, 张晓伟2, 孔燕 3, 李瑾2, 边永高1*. 直播主要栽培因子对杂交晚粳甬优538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 2015, 21(2): 20-23. |
[15] |
牛付安1, 程灿1, 周继华1, 袁勤1, 储黄伟1, 曹黎明1*, 罗忠永2. 分子标记在杂交粳稻育种上的应用现状及展望[J]. 中国稻米, 2015, 21(1): 18-23. |